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共产党宣言》 背后的故事
2018-05-23 08:09来源:四川党的建设
文世芳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述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感人故事:1920年,陈望道“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深刻反映出“真理的味道非常甜”。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是中文首译本,历经血与火的层层考验仅留存下来10余本。每本《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都有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都是共产党人坚定信仰和伟大初心的见证。

广饶县《共产党宣言》纪念馆收藏的早期多个版本《共产党宣言》复制本

党的十九大刚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党的一大会址时,仔细端详着陈望道翻译的中文版《共产党宣言》,连称很珍贵,说这些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要保存好、利用好。这本《共产党宣言》是由共产党员张人亚交由父亲保存下来的。张人亚是上海早期工人党员。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上海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张人亚冒着生命危险将《共产党宣言》和党的一些文件带回宁波老家,托付给父亲保管。父亲明白儿子所托之物的分量和危险,为掩人耳目,立了一个衣冠冢,将资料藏进棺材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儿子始终没有回来。新中国成立后,儿子依然杳无音信。年迈的父亲判断,儿子应该不在人世了,就将这本《共产党宣言》和其他资料一并交给党组织。

山东东营保存下的一本《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也诉说着一段感人的故事。这本《共产党宣言》是济南共产党员刘雨辉从老党员张葆臣处所得。1926年,刘雨辉回到家乡广饶县刘集村时,将其交给共产党员刘良才。1931年,刘良才又将其托付给刘集村党支部委员刘考文。为躲过敌人搜查,刘考文将这本《共产党宣言》藏在粮食囤底、灶头、屋顶脊瓦等处。1932年,广饶革命斗争形势恶劣,面临被捕危险的刘考文把这本《共产党宣言》转交给老党员刘世厚,郑重叮嘱:“这本书务必保存好,它比我们的生命都重要啊!”刘世厚不负重托,将书用油纸精心包好装进竹筒里,想尽办法保存下来。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军几次“扫荡”刘集村,几乎烧光了全村房屋,刘世厚冒险潜回村里,从火海中将这本《共产党宣言》抢救出来。在一个又一个共产党人接力坚守下,这本珍贵的《共产党宣言》才得以流传于世。

《共产党宣言》是历史进步的伟大旗帜,是共产党人的经典和纲领。《共产党宣言》被陈望道翻译成中文后,深深影响着中国共产党人,影响着中国革命进程。毛泽东同志回忆,正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等3本书,使他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回顾其在中国流传的历史,讲述背后的故事,可以让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接受洗礼、感悟真理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不断前进。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来源:中直党建网)(责编:蒋筱青)  

编辑:范吴瑕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