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干部论坛
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成都未来可期
2018-05-10 10:26来源:成都《先锋》杂志
古智猛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要求天府新区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为成都新时代发展标定了全新方位。市委、市政府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在成都“两会”审议通过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送审稿)》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建设公园城市的立论基石,是世界城市发展规律和成都千年历史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公园城市,是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交相辉映,“人”“业”“境”“城”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是此前田园城市、花园城市、园林城市等的升级版本,蕴含着全新的城市规划建设理念。这一理念决不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而是有着深邃的战略眼光和深厚的历史滋养。
从世界城市发展轨迹看,生态文明既源于工业文明,又高于工业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发展与超越。在工业文明基础上跨入生态文明新时代,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公园城市把生态价值作为城市价值的重要维度,顺应了现代城市的演进趋势,具有合规律性的“真”。
从成都自身发展历史看,“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这些传诵千古的优美诗篇,无一例外地印证成都历来有着丰厚的人文底蕴、秀美的山川景色和精致的城市生活。公园城市植根成都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人文特质,契合新时代成都市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优美生态的向往,具有合目的性的“实”。

建设公园城市的本质要求,是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
建设公园城市决不能简单等同于建设“城市公园”,而是城市工作领域的一场全方位、深层次变革,涵盖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
在城市形态方面,公园城市要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坚持以生态为肌理、以绿色为本底,着力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构建面向未来、永续发展的城市空间。
在城市经济方面,公园城市要求高效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培育壮大具有可持续性的消费发展模式,不断提升生产要素循环利用效率,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在城市文化方面,公园城市要求传承城市历史基因,促进人文环境与生态空间有机融合,推动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交相辉印,培厚城市发展的根与魂。
在城市治理方面,公园城市要求建立健全动态的生态决策与调控管理系统,在全社会倡导高度自觉的生态意识、环境道德和文明行为,突出人与城市景观、生态环境的互动,让市民能真正参与进来。
在城市民生方面,公园城市要求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不断完善绿色基础设施,切实加大绿色产品供给,持续提升市民绿色福利。
这一系列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归结起来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一尊重五统筹”要求,推动城市发展加快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回归“生活导向”、从“物的城市”回归“人的城市”,努力让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建设公园城市的重要载体,是打造串联式、开放型、亲民性的城市公园系统
顾名思义,公园城市就是以公园为特质的城市。建设公园城市,必须把城市当作一个公园系统来整体规划和打造,有机植入自然元素,构建全域绿色体系,形成串联林湖、交融山水的生态“绿脉”,呈现“城在风景里,人行画图中”的美丽盛景。
布局务求优化。以大尺度生态廊道作为有机分割,在龙泉山以东的城市新区划定龙泉山山体、河流保护廊道等重要生态绿隔区控制线,构建“一山一水五楔多湖”的生态格局;在龙泉山以西的“南拓”区域依托兴隆湖等打造特色景观,形成“望山见水、疏密有致”的城市空间形态。
供给务求加强。按照“生态投资是政府最优质资产”的理念,坚持“留白增绿”定力,深入推进全域增绿,依山沿水规划建设城市景区,在中心城区和东部城市新区规划建设以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为代表的城市公园,因地制宜建设3000平方米以下的小游园,见缝插绿设置微绿地,加快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高标准发展都市农业,开展大地景观再造,推进川西林盘保护和复建,让生态湿地、菜地农田成为城市靓丽风景,充分彰显自然生态之美、山水田园之秀。
体系务求贯通。规划建设区域级绿道1920公里、城区级绿道5380公里、社区级绿道9630公里,以区域级绿道为骨架,推进城市级绿道和社区级绿道相互衔接,有机串联城市生态区、公园、小游园、微绿地,加快形成贯通城乡的公共绿色开敞空间,为城市戴上环环紧扣的“绿色项链”。

建设公园城市的实践路径,是坚定不移推进共建共治共享
建设公园城市,载体是“园”,关键在“公”。这个“公”,就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的公共产品属性,引导社会公众共同创造、共同维护、共同分享,走共建共治共享的实践路子。
探索构建科学化的组织体系,围绕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有效整合各类社会群体和公共服务资源,凝聚公园城市建设的共识与合力。
探索构建法治化的管理体系,对各主体之间的职责边界和事权划分作出明确规定,确保政府、社会与市民在公园城市建设中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
探索构建市场化的运行体系,坚决破除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灵活采取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本集聚投入,为公园城市建设资金池持续注入源头活水。
当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全市正围绕公园城市建设展开系列研讨、启动系列工作。我们坚信,随着公园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成都未来发展前景可期,一个大美之城、繁荣之城、和谐之城必将加快建成!

作者
中共成都市委政研室(改革办)副主任

转自成都《先锋》杂志
编辑:陈艾婧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