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警察书记”周似会:脱贫绝不半途而废
2018-05-09 11:13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对待群众诚心耐心,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周似会的踏实、和善、诚恳感动着全村群众

头顶烈日腿沾泥,工作吃力又累心,见成效还需要时日……怎么会有人喜欢干脱贫攻坚的工作呢?“警察书记”周似会却真心热爱这份工作,愿意放弃其他机会,扎根在收不到快递也看不见咖啡馆的田地,直到变成一个正宗的“本地人”……

党建扶志  激活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在雅安市名山区马岭镇余沟村,有一位人见人夸的“警察书记”——周似会。第一次见到周似会,他正在茶园帮村民搬运茶叶,黝黑的肤色,朴实的面庞,裤腿上全是泥点,如果不是那身警服,很难辨认出他就是名山区公安分局派驻余沟村的第一书记。
余沟村无特色产业支柱,设施差、交通落后,是名山区帮扶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当上第一书记的第一天,周似会就走遍全村,聊家常、听意见。他边看边听,思索如何使余沟村“脱贫、摘帽”。经过深入走访,周似会发现,余沟村经济困窘的内在原因是村民缺乏斗志和必要的知识技能,他们并不相信在村里苦干就能够致富。周似会以抓党建为切入点,依托分局10个支部、170名党员,充分发挥分局支部的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依托“万警进万家”“农民夜校”“法治学校”,用最朴素的话语传达党建理论。
把党建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既送温暖,更送志气、送信心。通过不间断地宣讲,激发贫困户“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激活贫困户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激起贫困群众“我要脱贫”的强烈愿望。

因地制宜  荒山坡变“金山银山”
贫困村要致富,没有产业“造血”万万不行。余沟村没有支柱产业,周似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考虑到名山区茶产业的优势,经过调研分析,周似会主导建成了村里第一个合作社——“富硒茶叶合作社”,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提高茶叶质量,打通销售渠道,村民每斤茶叶比以往增收3元—5元。
为了让余沟村的茶叶走出雅安,周似会很是动了些脑筋。“我们和邮政部门一起,在村里设立了服务站,为村民代办各项缴费业务,还帮村民把茶叶和一些土特产挂在网上卖。”现在,余沟村的土特产外销更方便了,群众收入也进一步提高。结合名山区“一村一品”“双百示范工程”等扶贫工作,周似会积极把握产业扶贫政策,力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茶、果、羊、笋、鸡等特色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全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在他的努力下,余沟村新建和改造各类特色产业基地4个,共250多亩,其中林下养殖基地100多亩,富硒茶叶示范基地50亩,波尔山羊基地60亩,脆红李基地(分散套栽)300亩,昔日的荒山荒坡变为“金山银山”,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法治扶贫  丰富群众精神世界
脱贫攻坚不仅要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更要让他们的精神世界一并富起来。当下,在余沟村随便一走,一定会注意到这里独具特色的法治文化墙。这些墙上展示了毒品的危害以及网络诈骗、电信诈骗如何识别等案例知识。老百姓到广场上健身、散步,这些法律知识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言行。
这正是周似会的“法治扶贫方案”。为提高村民法治意识,他理思路、找素材,利用公安资源,整合了这些非常实用的法治文化教育内容。为节约资金,他联系附近四川农业大学的美术生免费绘画,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和生动活泼的卡通图画宣传法律知识,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在全力提升余沟村硬件的同时,周似会利用“农民夜校”“法治学校”为村民开展法治讲座,提升村民懂法、守法,以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托公安优势,他还组建了“红袖标义务巡逻队”,在村里开展义务巡逻,提高群众安全感。
为让群众的问题第一时间得到解决、群众的疑问第一时间得到答复、党建知识第一时间传达到群众,周似会还在余沟村建立了“余沟天地”微信群,将分局民警、余沟村村民拉入微信群,让网络成为余沟村宣传法律知识,传播正能量的“高速路”。

舍弃繁华  甘当贫困村“女婿”
周似会出生在江苏省一个富饶的沿海城市,从小生活条件优渥。警校毕业后,他不顾家人反对,只身一人来到雅安,成为人民警察。从刚开始的语言沟通困难,到现在说一口流利的四川方言,8年时间,他早已把这里当成自己的故乡。
曾经有数次机会,周似会可以回到大城市上班,他的父母也多次劝他回江苏工作。但已经扎根余沟村的他放心不下这里的扶贫事业。当两年扶贫期满后,组织上打算让周似会回分局工作,他却主动申请继续留在余沟村,“脱贫任务还没有完成,我不能半途而废,希望能够工作到2020年,把后续工作做好。”
对待群众诚心耐心,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周似会的踏实、和善、诚恳感动着全村群众。他没想到自己在余沟村一干就是数年,更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这里完成终身大事。
2013年,周似会与余沟村一位姑娘喜结连理,成为余沟村的“女婿”,他也将余沟村当作自己的“娘家”,全身心投入帮扶工作,长期吃住在余沟村。还因为长期不回名山区的住处,闹出了回家后找不到家门进错房间的笑话。而正是这样的埋头苦干,默默奉献,周似会被评为“2017年度四川省贫困村优秀第一书记”,继续在这片远离繁华的土地上铸就基层民警的不凡人生。(作者单位:李敏/名山区委组织部)(责编:黄薇)
编辑:易贝羽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