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大力构建旅游生态圈 助推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建设
2018-04-11 11:15来源:成都《先锋》杂志
成都市旅游局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期间,明确提出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近年来,成都旅游业加快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创新,强化配套建设,优化旅游服务,净化旅游环境,旅游业发展呈现出快速发展、提质升位的良好态势。但在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和推进世界旅游名城建设及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成都旅游生态圈还有待深入打造。

一、构建成都旅游生态圈的总体思路

以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依托成都优越的区位条件和旅游资源,突破传统“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和传统业态局限,从旅游产业生态环境、旅游产业生态结构和旅游产业生态链三者关系出发,协调发展上、中、下游产业链,构建以“1核心4维度1支撑”的成都旅游生态圈。

(一)1个核心。1个核心指核心产业,它由旅游的主导产业和融合产业构成,是旅游产业生态圈的驱动要素。其中,旅游主导产业包括遗产观光产业、熊猫生态产业、山地度假产业、森林康养产业、都市休闲产业等;融合产业主要包括医疗旅游、体育旅游、会展旅游、研学旅游、商贸旅游和工业旅游等。核心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成都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

(二)4个维度。4个维度是发展核心产业的抓手,通过4个维度的发展提升旅游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支撑国家中心城市的相关功能建设。经济维以现代旅游业的经济性特征为引领,围绕产业空间布局、旅游产品和精品项目等,提升产业生态圈发展效益,增强国家中心城市的西部经济中心功能,是旅游生态圈的经济基础。

文化维以现代旅游业的文化性特征为引领,以旅游+文化的发展思路围绕文化创意、智慧旅游、创新创业等,提升产业生态圈文化融合度,增强国家中心城市的西部文创中心功能,是旅游生态圈的文化支撑。

开放维以现代旅游业的开放性特征为引领,加强对外旅游合作、旅游品牌营销等,增强国家中心城市的对外交往中心功能,是旅游生态圈的重要依托。

保障维是整个产业圈各主体赖以生存的外部要素,围绕核心产业,不断优化旅游产业生态圈相关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区域内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完善旅游要素配置,为旅游生态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1个支撑。科技是推进旅游生态圈良性发展的重要支撑。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重点,充分利用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生物科技、虚拟现实技术等最新旅游科技发展趋势,支撑旅游生态圈发展。

二、构建成都旅游生态圈的建议

(一)提升经济维度,延伸旅游生态圈核心价值链。优化全市旅游产业生态圈空间布局。“中优”区域打造以都市休闲、娱乐购物、美食体验、时尚音乐等为特色的城市文化休闲购物综合旅游区。“西控”区域打造集文化康体养生、主题娱乐、世遗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核心区。“东进”区域建设集山地运动、水上休闲、生态度假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山地运动休闲度假旅游区。“南拓”区域打造以商务会展、文化创意、高端休闲等为特色的国际都市旅游会展区。“北改”区域构建集国际商贸批发交易、工业旅游、物流运输、免税旅游购物于一体的临港旅游保税商品展示购物区。此外,围绕城市发展空间布局,高标准打造龙门山、龙泉山、天府绿道“三大休闲游憩带”。

做精旅游产业生态圈核心产品和项目。一是坚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构建“7+5”的旅游产品体系,包含“遗产观光、蓉城休闲、时尚购物、美食体验、商务会展、文化创意、养生度假”7个核心支撑产品,“山水运动旅游、自驾旅游、医疗旅游、科技旅游、工业旅游”5大特色旅游产品。二是招大引强,着力引进参与性、娱乐性强的大项目,积极促进重大项目落地。

推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推动成都乡村旅游特色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建设一批领域细分、错位发展,具有产业特色、人文气息、美丽风景的乡村旅游精品项目;推进一批建筑生态化、管理专业化、住宿特色化、服务国际化的精品民宿和特色文化酒店;创建一批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可参与可体验可进入、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AAA级林盘景区;打造一批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风格迥异的旅游特色小镇。努力将成都打造成为“乡村田园秀丽、民俗风情多姿、生态五彩斑斓、功能现代时尚”的世界乡村旅游目的地。

增强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加快旅游领域国有资产改革重组力度,整合资源,培育一批全国和区域性的大型旅游企业和服务品牌。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对旅游产业的介入,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整合和引进品牌旅游企业,营造企业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生存环境。

全域旅游空间发展支撑。推动城乡旅游一体化空间联动,以旅游发展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城市街巷休闲旅游空间,整合利用乡村旅游空间,进行空间全景化、体验全时化、休闲全民化的全域旅游发展,突破传统景区发展瓶颈,打造无景区旅游目的地。

(二)延伸文化维度,提升旅游生态圈核心竞争力。强化“旅游+文化”产业融合。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文化创意融合发展,增强旅游产品与文创融合力,促进都市旅游与文创融合,着力发展文博、古镇、创意民宿、康体、游学等业态,积极探索文化旅游观光、文化创意休闲、文化创意体验、文创商务会展“四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打响美食之都、音乐之都和会展之都的城市品牌。

促进智慧旅游与双创发展。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核心,全面推进智慧成都旅游建设,建设完善智慧成都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加快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成都旅游一卡通建设,推动“旅游+互联网”的跨界融合。与此同时,激活旅游创新创业主体,建设一批旅游创客基地,优化创新创业市场环境,发挥旅游“双创”支撑城市创新创业的作用。

(三)拓展开放维度,扩大旅游生态圈对外影响力。加强旅游对外开放合作。坚持对国内省市开放和对国际和地区开放并重。通过加强泛亚太地区旅游合作,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持续深化西部地区旅游合作,促进省内旅游联动发展等,推动跨区域的旅游合作。

大力实施旅游品牌营销。树立并积极推广旅游品牌形象,深化旅游营销组织平台建设,升级国内营销体系。创新境外营销方式,扩大口岸开放政策支持,加大旅游国际化营销宣传,促进入境旅游快速健康发展,增强成都世界旅游名城的国际影响力。

(四)优化保障维度,促进旅游生态圈可持续发展。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构建“统筹规划、统筹产业、统筹执法、统筹考核、统筹营销”的大框架,重点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设置旅游警察、旅游法庭、旅游工商分局“1+3模式”为核心的现代旅游管理体系,有效解决旅游综合产业和综合监管需求与原有体制之间的问题。

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推进旅游交通设施完善,打造亚太地区旅游枢纽港。优化智慧成都服务设施,形成主客共享的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完善网络旅游集散体系,建设服务范围基本能覆盖全市“1+X”旅游集散体系。建立国际游客购物退税体系和“3场2站1中心”的旅游咨询体验体系。统筹完善旅游标识系统,推进旅游标识系统国际化。不断推进厕所革命,强化旅游救援安全保障。加强行业监管,推进行业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转自成都《先锋》杂志)

编辑:夏若云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