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成都文创 延续历史基因打造新业态
2018-04-09 10:44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以文化为根基、创意为灵魂、产业为支撑,除了在既有制造业基础上寻找出路,成都的文创产业也同时拉开了进一步发展的序幕

陈荟竹 本刊记者 张微微
   
现代成都的文化版图中,金沙遗址,蕴藏着悠悠数千年的古蜀文化;武侯祠,是三国文化的历史见证;东华门遗址,是跨越汉朝清朝千年时光的文化遗存;杜甫草堂,是一代诗圣的遗迹地……它们构建起成都悠远的文脉,彰显着几千年历史的深厚底蕴。

千年时光过去了,如今到锦里古街、宽窄巷子、少城视井、东郊记忆、西村创意产业园走走,我们会发现,这些注入现代文化元素的文创产业项目深植着历史的基因,而这些延续的历史文化基因构筑起了成都打造西部文创基地的基础。

镜头一
“品读最成都的味道”  
打造富有蜀文化魅力的城市会客厅

“青羊区在哪儿?”宽窄巷子、杜甫草堂、青羊宫、文殊坊……来成都耍的人,不知不觉首选青羊区。

美国《时代周刊》将成都中心城区、历史文化核心区——“青羊·少城”描述成为“China′s  China”。青羊区之所以“最成都”乃至“最中国”,是因为深深根植于历史。青羊区的历史起源于六七千年前的岷江流域,距今三千五百年左右的金沙遗址达到了史前古蜀文明的鼎盛,也清晰地标注出青羊在成都不可逾越的文化坐标。

老街巷,红砖墙,小青瓦,走在青羊区少城片区的老街上,随处能感受到这里弥漫着历史的味道。

奎星楼街,一条紧邻宽窄巷子的老街区。在各种网红小吃店的“簇拥”下,两栋后现代风格的玻璃房子显得格外醒目,这是少城国际文创硅谷的项目之一——“明堂”创意工作区。这两栋上世纪80年代的老楼,成为了“明堂”创始人——80后设计师于侃的“心头好”。他不惜重金保留了老房子原貌,并在这里开始了文创孵化。

如今,这个植根于本土文化的企业已经成为知名的文化创意产业运营平台,每年参与投资、合作、运营的小微文创团队及项目200多个,各类文创团队项目活动呈现150多次,吸引来自国际与国内的专业人士超过1000位,构筑起一个由艺术现场、独立书店、办公咖啡、文创工作室、文化沙龙、影像放映、戏剧表演、街巷音乐、创意美食组成的文化“生态圈”。

在一个工作日的清晨,记者来到了“明堂”,落地玻璃窗透进春日的暖阳,大堂内弥散着咖啡的浓香。敞亮的露台上、靠窗的沙发上迎来清晨的第一波客人。这些客人中有游客,也有敲着手提电脑的自由职业者。一位从北京来的游客说,这里跟宽窄巷子相互辉映,比起纯粹的景区,更市井化,更能品味到“成都的味道”。

“品读最成都的味道”不仅仅在奎星楼街,旁边的吉祥街以及相邻的泡桐树街、支矶石街、小通巷等6条街道如今都变得极具“文艺范儿”。小酒馆、特色餐饮、茶艺、精品名宿……他们共同构建起宽窄巷子的“后街经济”。

与宽窄巷子和6条特色街区通过一座天桥相连的还有另一番天地——少城·视井文创园。2017年10月开园的“少城·视井”项目在四川电视台的旧址上建成,园区占地约14亩,由11栋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8000平方米不等的楼宇组成,目前主体建筑外观被涂上了橙、黄、绿、粉等鲜艳的亮色,已经入驻乐杜鹃、极客堂、WE+、慈文传媒、荣宝斋咖啡书屋等国内著名文创机构。未来,这里也将依托青羊区少城文化资源优势,聚集音乐、影视、视频、数字娱乐等产业,打造出“视听娱创”高端产业“生态圈”。

以少城文脉为底色的“少城国际文创硅谷”构建起一座富有蜀文化魅力的城市会客厅。点开“少城国际文创硅谷”APP,起始页以“千年老成都,活力新少城”和集聚了文博、创意、市井生活等少城现状的图片,凸显了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少城在发展中形成的新的产业生态链,也标志着一个将传统与创新、本土与时尚相融的宜游、宜居、宜业的少城生活方式正在形成。

镜头二
感受创意与声音的力量  
建设全产业链的聚合园区

红瓦灰墙,高高的天窗,一栋栋两层小楼依次分布,有棱角的锋利混合着水景的柔和……梵木创艺区洋溢着才华、艺术与创造力,让人难以将它同曾经的成都无缝钢管机械厂联系起来。

“梵木建在老工厂的旧址之上,原本并没有足够的信心能将之打造成为一个文创园区。”梵木创始人余炳说,“毕竟单从文创来看,它的收益率比不上重工业。”但成都发展新经济的思路正好给了余炳机会,加上政府的支持,完善了周边交通、绿化等公共设施,让梵木创艺区从一片破旧的厂房中破茧重生,成为一座现代艺术中心。

创艺区入口有一块导览牌,上面列有一串长长的企业名字,按照类型不同分为八个区域,涵盖展览、音乐、创客、创意设计、工业设计等文化产业的各个分支,附带有咖啡馆、会客厅、餐厅和运动场地等便利设施。余炳说,他很喜欢梵木体现出来的集群效果,并非单纯地把各个企业聚集在一起,而是通过空间与设计,打破企业之间的藩篱,让大家交流更方便、深入。

目前梵木创艺区已成功引进各类文创企业、团队近50家,入驻音乐产业类企业30余家,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音乐产业集“音乐制作-艺人经纪-演出活动-演艺设备-作品版权”于一体,是四川首个具有完整音乐生态链的园区。

现在梵木创艺区是“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是成都打造“中国音乐之都”“1+4+4”战略规划的四大音乐产业园区之一,被列入了成都市打造“西部文创中心”重点项目。作为创始人的余炳有动力的同时还有压力。他说:“我们得承认成都的文化产业还在起步阶段,跟有着发达制造业基础的沿海地区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同时,发展是需要过程的,没有什么能一蹴而就,我们要给它时间,对它保有期待,一切会好的。”

打造西部文创基地
从产业白皮书到行动计划

“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努力建设西部文创中心,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这是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布局;“要将成都建设成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文创中心城市。”这是《成都市产业发展白皮书》中的规划。这些目标如何实现?一张张蓝图正徐徐展开。 

2018年新年伊始,成都正式发布《建设西部文创中心行动计划(2017-2022年)》(以下简称《文创计划》)和《成都市促进西部文创中心建设若干政策》,开始了谋篇布局。根据《文创计划》,成都将按照“一年全面启动、三年跨越发展、五年基本建成”的总体目标,通过5年努力,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超过26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2.0%,推动成都文化事业和文创产业发展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全面实现全国重要的文创中心功能,扩大世界文化名城影响力。 

规划将如何实施?“通过配套发展传媒影视业、创意设计业、现代时尚业、音乐艺术业、文体旅游业、信息服务业、会展广告业、教育咨询业八大产业,增强成都文创核心竞争力。并建成一批具有国家功能性、国际影响力的项目和平台,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全国影响力、区域带动力的文创园区、文创街区、文创小镇、文创企业和文体旅品牌。”成都市文广新局产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同时为了保障规划落实落地,成都还将从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人才支撑、扶持内容生产、壮大市场主体、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税费支持、保障土地供应、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推出23条配套政策。

“将设立政府‘金熊猫文化创意奖’和‘金芙蓉音乐奖’,表扬奖励对发展文创产业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及个人,鼓励文创人才培养聚集及创作作品。我市文创人才参加国际或国家最高荣誉奖项评选获得奖项的,根据奖项类别将分别给予奖励,最高奖励50万元。”成都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责编:范宇) 

链接
————
投资1.1万亿元
实施437个重点文创项目

为有力推进西部文创中心建设,成都共策划实施437个重点文创项目,预计总投资约1.1万亿元。2018年,成都计划开工建设20个标志性项目,预计总投资约1600亿元。这20个项目分别是:锦江绿道、海外华文传媒国际交流中心、川港创意产业园区、华谊兄弟艺术小镇、中意文化创新园区、文殊坊二期、中国服饰与时尚博物馆、中法成都大熊猫生态创意产业园(熊猫星球)等。       
编辑:周盼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