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以农为“媒”大融合
2018-04-08 16:16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依托特色农业产业和优势生态文化资源,农旅融合提升了农业综合效益,全县近13万农民融入乡村旅游产业链

陈荟竹

穿过十公里长的泥巴山隧道就来到了汉源县,天气从小雨骤然转晴,气温上升,阳光灿烂,像是穿过了时空隧道。

汉源县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群山环绕,河流密布,阳光丰沛,有着“攀西阳光第一城”的美誉,良好的气候条件令汉源瓜果香甜。在此基础上,汉源提出了“农业景观化、景观生态化、生态效益化”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构建起田园景观系统,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农旅融合,成为远近闻名的“花海果乡”。

2017年,汉源县乡村旅游收入达到33.06亿元。

扩展:不只一时一季 更要“农情”四季 

沿着雅西高速一路向南,从成都到汉源只需要三个小时。

3月24日是汉源第七届桃花节开幕第二天,正值周末,一辆辆挂着成都牌照的汽车驶进申沟桃花源,一路的风尘仆仆被盛开的桃花“抹”去,来自城市的游客尽情享受着乡村自然美景。沿着铺好的景观道路上山,整片的桃花林出现在眼前,开得绚烂极了。汉源县委宣传部外宣办副主任李从浩颇为自豪地说:“我们这里的桃林可不止十里,而是万亩桃林。”一路上,有的游客端着相机拍摄桃林美景,有的游客笑容灿烂同桃花合影自拍,可以预料晚上的朋友圈里一定也是同样精彩。

从雅安或者汉源县城来的游客也不少。趁着天气好,李先生带家人来这里赏花踏青,“这里交通便利,路也修得好,加上这儿的黄牛肉老人也爱吃,所以经常带着老人来玩”,李先生说。

农家乐的老板告诉记者,不止省内还有内蒙古、苏州的游客组团来玩,在这里“闲看庭院花开花落”,游客们跟老板约好等樱桃成熟了还要来。

在汉源,乡村旅游不只一时一季,这归因于汉源积极打造四季景观平台,将单一的节庆短时农家观光休闲发展为四季风情农家体验度假,将汉源“赏花月”变成“赏花季”、“品果节”变为“四季椒果采摘节”,使汉源成为“春天是花园、夏天是林园、秋天是果园、冬天是庄园”的四季农业景观公园。

根基:先把产业做到极致

如今的申沟村有个美称叫作申沟桃花源,而在二十年前,这里还是个缺水的山村,经济条件不好。1997年就在申沟村任村干部的申立健说起那时候,一摆头:“我那会儿每天的主要任务是调解矛盾。”

慢慢地,越来越多的村民想发展、想改变,1992年村民李勇军开始种桃树,生活眼见着好起来。他便带动整个村的村民种起了桃树,2000年桃树成林,到2011年,整个申沟村依托桃树的农业基础已经相当牢固。

汉源县委农工办副主任熊伟说起汉源农业的时候,尤其感叹的是汉源农民对土地深厚的感情,全县外出务工的农民只占全县人口的17%,全县没有一块撂荒的土地。经过多年辛勤劳动,汉源的农业产业已趋成熟,农业景观连片呈现,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

省农科院信息所研究员李晓说:“汉源是先把产业做到极致,再自然而然地把旅游和农业融合在一起。”

2012年,汉源县联合华中师范大学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汉源县九襄镇花海果乡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申沟村在规划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紧接着规划落地执行,平整的旅游公路修到家门口,村貌焕然一新。汪国华开了申沟村第一家农家乐,他告诉记者:“第一次接待游客的时候大家围坐着,我盘腿坐在那边跟客人聊天聊到下午一点”。

现在作为村主任申立健的工作再也不是调解矛盾了,用他的话说,大家日子富裕了,自然纠纷少了,愿意花时间学习或者去外面看看,而外地游客也带来了先进的思想观念。说起这些变化,申立健用了“融合进化”这个词,一旁的汪国华则补充道:“接下来我们还会进一步提升农家乐,不仅是要更好、更漂亮,还要构建起民宿联盟,形成规模效应,大家共同进步”。

延伸:农、文、旅大融合

桃花节现场,一场“文化进桃园·丹青会嘉宾”的文化活动正在进行。来自汉源政协书画院等单位的书法家、画家现场挥毫泼墨,一幅幅丹青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前来观看的群众无不发出感叹。

书画院副院长蒋明告诉记者:“今年是举办这个活动的第五个年头了。汉源的桃花节不能光有桃花,是不?”在蒋明看来,这场丹青会不仅丰富了汉源桃花节的内涵,也展现了汉源的文化底蕴。

从桃花节现场沿着环山公路来到位于九襄镇后山村的梨花溪民宿,这座由废弃的小学旧楼改造的民宿定位在“文创、民宿、文人空间”,更加鲜明地摆出了将地方文化融入旅游的姿态。这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旧校舍的形态,内里的柏木地板、老摆件、菖蒲腻子墙等,都打造出一个“有温度”的民宿。民宿的创始人杨健说:“我们想做的,是让建筑重生、让文化传承、让乡村振兴。”眼前这座民宿超越了普通客房,个中设计,是文化的自信、艺术的传承。

汉源是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点,还有清溪这样的千年古镇,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我们认识得稍微有点晚,紧赶慢赶地对清溪古镇的古建筑作了紧急保护。”汉源文物保护所所长刘罡说起来语气有些懊恼。通过清溪古镇,刘罡想传达给游客的,是自秦汉而立的汉源历史,是曾经作为军事要塞的兵戈岁月,是它规整的九街十八巷和文庙背后的古韵,和有“清风雅雨建昌月”之称的古镇气质,所有这些都会给游客带来新的汉源印象。

全局:走向田园综合体

自2012年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落地实施,汉源已经迈入规划的中期,其间全国兴起了田园综合体的发展理念,而汉源在不经意间契合了这一理念,并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不同于其他区域有强力资本的注入,汉源是从本地的土壤培育并开出美丽花朵。一家家小农户积极参与,形成聚合效应,是汉源发展田园综合体的主力军。同时成熟坚实的农业产业基础也带来了强力支撑。除此之外,汉源的成功还体现在规划执行上,李晓说:“汉源县对规划的执行是落地式执行。”从规划通过到今天,汉源的每一步都有迹可循,始终踏踏实实往前推进,也因此有了如今汉源的花海果香。

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晓鸣说:“汉源的实践表明,不仅依托山区特色农产品发展加工业对于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具有较大空间,而且利用山区的生态优势和农业景观等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和民俗接待等乡村旅游同样具有广阔市场。” (责编:范吴瑕)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