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博士驻村记
2018-02-23 16:03来源:四川党的建设
蒲江县西来镇铁牛村驻村干部 余水洋

余水洋,重庆人,2015年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博士毕业后,参加蒲江县的人才引进计划来到西来镇工作。如今,余水洋不仅是西来镇的一名工作人员,更兼任了铁牛村的驻村干部,他以一名“保姆”来定位自己,悉心处理村里的大小事宜。

在余水洋看来,放弃科研转头扎根基层,是从冷冰冰的书本走向了人情味里,同时也能在基层渐渐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2015年3月,正在准备毕业相关材料的时候,偶然发现蒲江县正在招聘高素质人才,我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报名参加了考试。可能是专心搞科研的原因,在此之前,我对蒲江县不甚了解,网上查询后发现蒲江的特色农业做得如火如荼,向周围老师、同学打听,都说蒲江的环境优美、空气较好,是个农业植物学专业实践的好地方。同时,我了解到蒲江县出台了《引进和培育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实施办法》,这个会给人才在基层建功立业上提供坚强的保障。

2015年4月,在去蒲江参加资格审查的路上,我初步领略了蒲江的自然美景,成片成片种植的柑橘和猕猴桃更是让我印象深刻,再想到自己学的植物学专业与蒲江非常契合,如果能来这里工作说不定会有所作为。

2015年7月,我到蒲江县委组织部报到,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和我们谈了话,西来镇党委负责人到组织部专门接我回单位,让我再一次认识到蒲江县对人才的重视。从此,我与蒲江县、与西来镇结下了不解之缘。

环境优美的蒲江农村

扎根基层,用心做事用情为民

到了西来镇,镇领导便找我谈话,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到乡镇基层工作很可能用不到所学专业;二是乡镇条件比较艰苦要有心理准备。其实到蒲江工作之前,领导的担忧我早已考虑过,我的想法是专业知识并不仅限于工作,在生活中同样受用,而且在基层能学到更多人生经验。工作期间,很多同事非常热情地找我聊天,与他们的交谈中我多多少少感觉到博士在大家的眼中是比较神秘的一类人,我无数次地解释,博士跟大家是一样的,只是在某一些方面的知识比大家多了解一点而已,就像基层工作,大家在我的眼中就是博士,我就是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做好服务群众的每一件事。

2015年10月,我担任西来镇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主要负责农房建设、公路建设和违建处理等工作。从此,我的工作就是天天进村入户和老百姓打交道,处理得最多的就是农房建设申请,需要到现场查看房屋情况,并向群众解释相关政策。至今,我对两户农房改建仍然记忆犹新,当时到现场后,发现村民房屋有部分还是土坯房,经过夏季雨水的浸泡已经出现较大裂缝,必须及时改建。我照相取证后,立即向上级部门申请,如今改建后的房屋大方美观,其中一家开起了农家乐,家庭收入不断增加,想到这里我的心里总是美滋滋的。

2015年12月,领导又给我加了担子,担任铁牛村的驻村干部,从此进村入户的次数更多了。经过一番调查了解发现,铁牛村有两大问题制约了发展,一是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在全镇处于末位水平;二是铁牛村的主要干道存在窄和弯道多的情况。所以,每次参加村上的大会小会或到村民家中走访,我都会给大家讲县委县政府的优惠政策、讲长秋乡和复兴乡的成功案例,鼓励大家尽快改变生产方式、换种附加值高的特色柑橘如不知火、耙耙柑等。如今铁牛村的土壤改良达到了800余亩,种植优质柑橘200余亩,新种植晚熟柑橘100余亩,村民实现持续增收的愿望即将达成。2017年10月,铁牛村启动了主道拓宽工程,由于在扩路的过程中需要占用部分土地,少部分村民不情愿将土地无偿提供,我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到村民家中做村民工作,一次不成功去两次,两次不成功去三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今铁牛村的主道扩管工程全面完成,货运大车进出更加方便,特色农产品的运输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时光荏苒,我到西来镇工作已经两年多了,两年的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在县里出台的政策惠及下,我用人才办发给我的安家补贴和人才津贴作为首付,在蒲江购了房安了家。同时,县委县政府指定了联系我的县领导,不管是思想上、工作上还是生活上的问题,都可以直接联系县领导帮忙解决,让我在蒲江能够更加安心地工作。

余水洋(中)查看果农柑橘生长情况

岗位不同,初心未改

两年多来的基层工作,体会良多,受益终生。

攻读学位期间,我从事科研工作六年,每天思考的都是实验的细枝末节,待在实验室除吃饭睡觉外可以几个月不外出。科研工作者常常谑称自己为“科研狗”,每天陪伴他们的有孤独、失败和灰心,当然支撑他们一路走来的还是实验取得成功后的自豪感,唯有这种自豪感才能唤醒他们那沉睡许久的兴奋劲,这兴奋劲的背后就是他们的初心——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尽绵薄之力。如今,我从科研者转向了基层干部,虽然我的工作性质发生了变化,但是那份工作的执着和热情没有丝毫的消退,从科研工作服务对象的大众化、隐形化到基层工作服务对象的局部化、显形化,那份工作的初心矢志不渝。

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基层工作者,我切身感受到“学历不代表能力”这句话的真谛,特别是针对基层工作的多面性和不确定性,不仅要懂民政、拆迁、卫计、医保等各种涉及群众日常生活的政策法规,还得会写各种文字方面的材料。我深知自己工作能力的欠缺,必须不停地向领导、同事学习,及时从“一穷二白”转变到“多方涉猎”,才能达到岗位的基本要求。两年来,每一次跟着同事进村调解矛盾纠纷、每一次向群众解释相关政策、每一次学习写报告,都让我切身感受到“基层干部”这四个字的分量,也让我明白“人才”在基层的真正使命,我们不仅需要随时扩充知识储备,还得寻思着如何将所学转化为“所干”,不停地在“学”“思”“干”中履行我们的使命。

很多人说基层干部不好当,基层干部为什么难当?我个人认为是他的职责使然——国家的基石。“千层之台,起于累土”,基石的使命就是承受“千层之台”的压力。我个人认为做到“用心做事,用情为民”这八个字,就算一名合格的基层干部,就是一块合格的“基石”。作为驻村干部到铁牛村已经两年了,只要有时间我就会进村参加村上的各种会议或活动,时常与村干部、村民拉拉家常,还和很多村民成了好朋友,有几个村民遇到不清楚的事情还时常给我打电话,让我倍感欣慰。驻村的经历让我体会到,基层干部要以“保姆”的角色来定位自己,用心用情处理好每一位村民的小事,就不会有大事发生,群众才能打心眼里信任你。只有得到群众的认可,每一块“基石”才算发挥了他应有的作用,“万丈高楼”才能“拔地而起”,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责编:余娜) 
编辑:范吴瑕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