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干部论坛
着眼新时代新要求推进全域增绿 共建绿满蓉城美丽成都
2018-01-31 10:34来源:成都《先锋》杂志
杨小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成都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四川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对实施“成都增绿十条”推进全域增绿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

一、围绕十九大精神,把握新时代新要求
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着重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和战略部署,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学习理解。
(一)紧紧围绕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学习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十九大作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政治论断,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盼。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优质生态产品仍然总体短缺。
(二)紧紧围绕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学习理解。“美丽中国”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重要内容。1955年,毛泽东同志向全国人民发出了“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的号召。因经济条件限制,“大地园林化”那时还做不到。现在国家的经济实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条件通过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增加城市绿量、丰富城市色彩、提升城市品质,让居民在大都市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三)紧紧围绕战略部署任务清单,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学习理解。成都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要坚持“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理念,高标准扮靓蓝绿交织、望山亲水的生态空间。要坚持留白增绿定力,持续推进“三治一增”,深入实施锦城蓝天、蓉城碧水、城市绿心等建设行动。目标明确、任务清楚,要有重点、有方向、有目的地深入学习理解,自觉转化为贯彻落实的行动清单。

二、对照新时代新要求,对标先进寻找差距
从成都生态建设发展实际看,成都市自然本底条件优越,生态园林文化源远流长,林业园林生态建设基础较好。但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情况十分突出:绿地总量不足、布局不均衡,中心城区绿地缺乏、出现减少趋势;园林绿化特色不够鲜明,绿化精品不多;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林业发展仍面临体制机制的瓶颈约束,林业对林农收入的贡献还相对较低等一系列难题需要持续破解。
从对标杭州、深圳情况看,杭州森林覆盖率达65.22%,远高于成都市的38.7%;深圳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为39.21%、16.91平方米,而成都市为36.49%、14.23平方米。杭州基本实现“将森林引入城市,城市建于森林中”。深圳基本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杭州塑造了西湖风景区、西溪湿地等特色鲜明的生态文化名片。深圳湾公园展示了现代滨海城市的独特魅力,红树林滨海生态公园营造了先进的生态文化氛围。

三、落实新时代新要求,奋力推进全域增绿
(一)找准定位,明确目标。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成都发展实践,成都正在按照“三步走”战略目标,建强区域中心城市、站稳国家中心城市、冲刺世界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成都走向未来的绿色保障。林业园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正能量”,栽下一棵树木、种下一片花草、管护好森林湿地、保护好野生动植物,都直接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生态品质,由此而带来的林业园林产业发展,是不折不扣的“绿色经济”,要在推进城市绿色发展中承接多担当,遵从成都生态本底,遵循生态科学规律,找准林业园林发展定位,明确奋斗目标。初步设想,到2020年,全面提升生态园林各项指标,主体指标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生态环境优美,质量显著改善;到2035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指标整体提升,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环境整体形成;到2050年,生态环境品质整体跃升,生态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态宜居美丽城市。
(二)找准相位,明确重点。按照“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要求,从城市主体功能区和绿地系统布局角度解决市域范围内绿地系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东进”,突出“一园三区”生态能级提升,打造龙泉山世界级品质“城市绿心”和国际化“城市会客厅”,规划建设天府植物园,塑造国际一流的空港新城特色园林景观。“南拓”,突出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城乡绿化新形态,充分利用和严格保护组团式“产城单元”之间的生态绿地,着力打造“城景相融、田园相连、山水相依”的城乡绿化新面貌。“西控”,突出生态红线管控、生态系统恢复、林盘生态保护。打造“蜀山森林绿道”,保护都江堰精华灌区。“北改”,突出构筑生态屏障,导风绿廊,上风氧源基地。在公路、铁路门户枢纽,提升打造“迎客”园林景观。“中优”,千方百计增加小游园、微绿地,推进立体绿化、社区绿化、增花添彩、增绿添果。强化绿地的均衡性,提升绿地服务功能、文化内涵和景观价值。
(三)找准方位,明确路径。全域增绿。新建一批城市综合性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小游园、微绿地,建设“一轴二山三环七带”天府绿道,加快建设锦江绿道、锦城绿道、熊猫绿道和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规划建设龙门山森林绿道。加大垂直绿化、屋顶绿化推广建设,推进植绿、增绿、护绿上层次、上水平。
保护生态。坚持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林、重要湿地等实施严格保护,编制湿地保护发展规划,推动湿地保护立法。以“西控”区域为核心,将野生大熊猫种群高密度区、大熊猫主要栖息地、大熊猫局域种群遗传交流廊道多个保护地整合划入国家公园范围严格管控。推进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野放中心发展建设,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提供保护科研技术保障。
壮大产业。坚持林旅融合发展、医养并重的发展模式,以建设森林康养基地和森林人家为方向,充分挖掘成都市森林、湿地、苗木花卉等资源潜力,大力拓展森林多重功能,大力引导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推进“6+1”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建设,以油橄榄、笋用竹等产业项目建设为重点,形成林业产业发展体系,实现林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擦亮名片。一是熊猫名片。建设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学研究、公众教育及生态旅游中心,形成大熊猫自然与文化遗产核心载体,打造大熊猫世界旅游目的地和成都最亮丽的城市名片。二是芙蓉名片。加大芙蓉花科研力度、栽植力度,延伸芙蓉产业链条,打造成都芙蓉文化名片。

作者
成都市林业园林局党组书记、局长

转自成都《先锋》杂志
编辑:陈艾婧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