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实体书店的春天
2018-01-08 17:19来源:四川党的建设
【导读】在如今碎片化的网络信息时代,人们对一本书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意愿似乎都在消退,使得文化人对书和书店的未来命运忧心忡忡。在经历了一段落寞的“关店潮”后,在成都这座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都市里,实体书店却以各种崭新的业态高调“逆袭”,成为都市人品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刊记者 张微微 陈荟竹

泡一杯香浓的咖啡或清茶,坐在洒满阳光的落地玻璃窗前,静静地品读一本好书,与时光擦肩而过,余味无穷,这份闲适与笃定,与成都休闲文化的气息不谋而合。

就在三年前,在铺天盖地的互联网和电子书的冲击下,房租上涨,销量不济,很多书店都没有熬过“寒冬”,纷纷关门歇业。“关店潮”中,能够容纳几代人青春记忆的几家老字号书店,如“季风”“印象”“光合作用”“学而优”“三联”等在人们的视线中悄然谢幕。

就在人们对实体书店倒闭潮到来的惊呼声中,在2015年、2016年、2017年——三年时间里,成都连锁书店却华丽转身,如一夜春风般遍布商场甚至街头巷尾,种种创新元素和“高颜值”让人们对书店发出惊叹:“书店也可以这么开!这么美!”

方所书店主厅售书空间 图/杨永

当阅读成为一种享受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致力于在家跟工作地之外能够找到一座精神休憩之所,而如今的实体书店,正是契合了人们这样的需求,重新唤起了他们对书籍的热爱。

方所是最早一批让成都市民感受到“惊艳”的实体书店之一。2015年初,作为国内实体书店的翘楚、“全球最美书店”方所入驻成都,颠覆了人们对传统书店的印象。之后无论是竞相入蓉的外来品牌书店,如西西弗、钟书阁、新加坡的Page one还是本土成长的文轩Books、言几又、散花书屋、见山书局等,他们都和方所一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创意+高颜值”。

这些书店的外延扩展得极广,并且以开放的态度接纳多种文化元素,形成共鸣。无论是学院派还是小资味、文艺范儿,书店都为他们搭建了以书籍为核心的多元化空间。书店不仅仅提供知识,还致力于营造“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书香天府”文化和美学生活。正如2017年9月在成都举行的国际书店论坛议题所言,“书店不只是卖书的地方,其意义远不止如此”。

这些新型书店创造了让书店能够存活下去的附加收入——咖啡、茶、餐厅、美学生活、创意市集、艺术廊、讲座和图书分享会,涵盖了文化、设计、交友、旅游、生活培训等核心业态,形成了产品空间、公共空间、活动空间三大立体空间,令书店浓缩成一个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多元需求的地方。

文轩Books是新品牌书店的代表,开业至今4个月的时间里,书店迎来了阿来、杨红樱、梁平、洁尘等成都本土文化名人,为成都读者带来各类活动百余场,包括阎崇年、葛亮、张小娴、张皓宸等作家的分享活动,以及以色列文化周、波兰建筑展等国际类分享及展览活动。

方所书店更是致力于多元文化及艺术形态的策划推广,开展文化艺术多元化阅读活动,涵盖当代艺术、设计、建筑、时尚、电影、音乐、文学、历史等文化领域,由多国文化界代表人物主讲,引起巨大反响。

文轩Books儿童区小朋友在读绘本 图/杨永

大型综合书店如此,一些中小型书店更致力于打造自身特色。一家名为琦竻24小时的书店,整体风格是上世纪80年代的记忆缩影,黑白电视、绿皮冰箱、旋转式拨号电话、海鸥牌照相机、铁皮糖盒、游戏卡带,甚至桌椅板凳都是由其主人用从旧货市场淘到的旧家具、旧木头、旧窗户手工改造而成,这样一间不打烊的书店,很快成为都市夜晚温暖人心的据点。

这一大批格调新颖、独具特色的书店文化空间,让成都市民的生活方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周末闲暇休闲的去处,不仅是公园、游乐园等传统的人流量聚集地,还有“升级版”的实体书店——一个以文化为核心的新空间。当逛书店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实体书店也就成为城市的眼睛。书店不仅是书籍的零售场所,更体现了市民对美学生活的价值追求,整个城市的生活方式也因之变得丰富多彩。

周末的时候我们去了方所,台阶上坐满了阅读的人群,年龄各不相同,有青春洋溢的学生,打扮入时的年轻人,三五成群聊天的朋友。儿童区是小朋友的天地,也有少男少女驻足自拍。印象深刻的一幕是一位父亲坐在台阶上,怀里抱着熟睡的孩子,手里拿着书看得全神贯注,周围的读者来来往往,一点儿没影响到他——大概是光线正好,背景音乐正好,书正好,孩子正好熟睡,正好忙中偷闲迎来一段美好的阅读时光。

书店,“一座城市的文化面孔”

尽管如此,关于书店新模式仍然存在争议,比如书店在扩展外延成为“多面手”的同时,是否忽略了“书店始终是‘书’店”这一传统内核。我们从方所、言几又和文轩Books的相关负责人那里得到的回复惊人地相似,回复更像是一句承诺——书,始终是我们的主体。“这个新生命就像万花筒,你可以认为它不够简单纯粹,但也不能否认它的漂亮和无与伦比的吸引力。”

在方所,我们同一个刚刚大学毕业来成都工作的姑娘李婧婧聊开了去,问她是怎么知道方所的?她说:“当时来成都找朋友玩,朋友就带着自己来这里,说来成都一定得来方所。”毕业之后她来成都工作,赶巧距离不远,加上曾经一见倾心、念念不忘,便总会来这里看看书。

文轩Books书城儿童区,一家人在亲子阅读绘本 图/杨永

在成都新版的旅游攻略里,除了锦里、武侯祠、宽窄巷子等必逛的景点外,书店悄悄扮演起它不可或缺的角色。除了一顿热辣的火锅,“来成都不得不去的十家书店”的旅游指南更成了热门。

成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实体书店作为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城市的文化发展与梦想。

2017年在成都举办的国际书店论坛上,业内人士抛出了“书与一座城”关联的话题。书店如何塑造城市品格?

作为成都文化地标的大型书城文轩Books,将“都市青年的文化阅读领地”作为自身的定位。他们的理念是打造“一座城市的文化面孔”。让书店不只是阅读空间,更是思想汇聚、文化交流的场所。其中,除了图书陈列外,文轩Books引进了台北故宫文创产品“神话言”;与本土知名餐饮企业成都印象,跨界打造文化主题餐厅“知食”,为读者提供阅读便当;与本土知名设计师殷九龙打造美学生活主题馆,让精美设计产品与读者面对面。

2016年4月,李克强总理来到了位于宽窄巷子的见山书局和散花书屋,购买了四川本土著名作家流沙河先生所著的《老成都芙蓉秋梦》和散花自主创意设计的极具老成都特色的明信片《宽窄巷子古巷风韵》《宽窄巷子建筑风情》,并说了这样一句话——“文化就应该这样传承下去”。而散花书院一直在做的,正是传播和传承成都以及四川本土文化。

散花书院有一个博客,记录了从2011年到2014年底的活动、优惠、图书推荐等等,一页接着一页,都同成都文化联系在一起。在那个新媒体还不像如今这样发达的日子里,博客里朴素简单的记录显露出创始人廖芸对成都真挚的热爱。

我们采访廖芸的时候,她正在参加下月新书发布会的策划会,当问到是什么支撑散花走了这么远,廖芸说:“这事情做久了,先是习惯,更别说我们还有谭继和、袁庭栋、马识途等先生的支持,这么多年下来便生出了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就是想把成都的本土文化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想要把它好好传播开去。”

言几又,这个出生于成都,成长于成都的独立书店品牌,如今快人一步,走出四川迈向全国一线城市,而四川的作者也自然而然伴随着它的脚步站在了更广阔的读者群面前,向他们展示并传递四川的文化魅力。

就连外来书店钟书阁,其设计布局都精心注入四川人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成都元素:大熊猫、竹林、古城墙……

这些都是书店与城市气息水乳交融,并带给城市独一无二的礼物。实体书店的复兴,不仅成为一座城一个重要的文化标识和精神符号,更为涵养城市文明、激发创新潜能注入了活力。

钟书阁书店主厅阅览区 图/杨永

为文化、为创作买单

书店成就了城市文化发展的梦想,城市也会给予书店更多的支持。在成都,让书店能够如此熨帖地融入当地生活的,除了喜欢阅读的市民,也离不开政府对实体书店的政策引导与扶持。

2016年,在国家11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后,四川《关于推进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率先在全国出台,从规划、场地等关键环节入手,明确提出了51项政策措施鼓励实体书店发展,给予其更优化的政策环境。

成都更是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实体书店产业,建设中国书香第一城。2014年,成都市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制定出台《成都市实体书店扶持奖励办法》,每年拿出700万元资金用于实体书店扶持奖励。到目前为止,全市实体书店累计获得各级财政资金支持超过2100万元。

除了资金扶持,成都市的政策支持在模式上还在不断创新:在全国率先试点“一街一书屋”工程,与实体书店企业合作,政府免费提供经营场所,企业建设提供新书免费借阅服务书店,免费借阅的新书由财政资金回购流转进入公共阅读服务机构,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如今,成都的实体书店已多达3463家,按全市人口1600万人计算,每万人拥有实体书店2.16家,位居全国前列。其中,10000平方米以上特大型书城两家,5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的大型书城两家,500平方米—5000平方米的书城89家。书店从业人员12834人;资产总额为141408.1万元;出版物年零售总额59800.45万元;年净利润总额1892.35万元。”成都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罗列了一系列数据。她说,成都是实体书店翘楚聚集地,享有“世界书店看中国,中国书店看成都”的美誉。成都又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外地品牌书店与本土书店竞相绽放、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责编:裴佩)

书店拥有怎样的力量?作为书店,能做的还有多少?

书店在告诉社会大众——要为文化,为创作买单。

书店在告诉社会大众——纸的重量。纸有多重?它承载知识,传递力量。这是纸质书和实体书店必将一直存续的原因。

书店承担的社会责任,它的付出——书籍、讲座、展览等等,是它之所以有文化力量,被人喜爱的原因。

看得更广,我们可以发现,尽管步伐有大有小,有利落有犹豫,但未来可期。终有一天,我们走到哪里,都能遇见书店。
编辑:范吴瑕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