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综合报道
长江岸线的谋动:“生态经济”激活泸州产业动能
2018-01-05 09:36来源:四川党建网
四川党建全媒体记者 范吴瑕

“不尽长江滚滚来”,在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的上游,“酒城”泸州不仅拥有泸州老窖、郎酒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酒企,更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川滇黔城市群的交汇处,拥有四川第一大港口——泸州港,已成为通向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

党的十八大以来,泸州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加大“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建设,实施新一轮绿化泸州行动,积极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左手生态,右手产业。从2014年起,泸州实行“退城入园”,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老城区企业搬迁改造工作,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一座生态文明现代化的城市、一批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分类分区的产业园区正在加快建设中,泸州的绿色生态经济画卷正在全面铺开。

生态广角镜:水源先行,实现城市绿色发展

水,是城市实现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保证。长江、沱江、赤水河在泸州境内交汇,水源治理更是重中之重。从2016年开始,泸州市加强了饮用水水源保护治理工作。

在江阳区南郊水厂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记者看到,干净整洁的绿道,高低错落的排污管道,看不到一点垃圾。泸州市江阳区环保局局长罗桂平告诉记者,现在水源保护区已从“四无”变“四有”,即有绿化、有人防、有物防、有技防,保护区内环境卫生明显改善。

拆除违法建筑、清理整顿是泸州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治理的第一步。“以前保护区内甚至有餐馆。”罗桂平说,在明确责任体系的基础上,对不应在保护区内存在的建筑、企业进行拆除,并取缔生活污水排污口7个、非法码头3个。

为了强化水源地保护,“水厂还组建了12人的巡逻队,开展24小时不间断巡逻,重点巡查一级水源保护区,同时监控二级水源保护区的范围。”罗桂平说整治前,保护区内杂草丛生,江岸线卫生条件差。

塑料袋、方便面盒子、编织袋……这些白色垃圾现在很难在水源保护地看到了,“还记得以前长江边上的白色垃圾特别多,一出去就是一大口袋的垃圾”,南郊水厂厂长唐代强很有感触。“现在工作人员只需拿一个小桶就能完成巡查工作,工作频率也从原来的每天变成了每周。”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变好的同时,长江水的水质也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以前长江水的浑浊度比较大,一碗水里面半碗都是沙,现在水则非常清。”水质明显提升是兴泸水务集团总经理廖星樾最直观的感受。因为水质提升,水厂对水质的处理也更加的便捷,既节约了资金成本,也节约了时间成本。

2017年,南郊水厂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加强对水源保护地的建设,安装了隔离网、摄像头,实现了在线监控,还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原水检测体系,对长江水实行24小时在线监测,配备专门的检验人员,每天对9项指标进行采样和监测。

在泸州市对水源保护的总体布局下,江阳区点对点开展拉网式排查,逐项制定整治方案,对取水口周边近30万平方米区域实施“地毯式”整治,清理残留的建筑12处,生活垃圾365吨,建筑垃圾380吨,清理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非法种植13亩。

水治好了,老百姓的生活才会更安全、更放心。从队伍建设到日常监管,再到完善饮用水的应急处置机制,泸州市对水源的保护治理工作正逐步走上正轨。
 
交通广角镜:依托长江,建立立体交通枢纽

自然的区位条件,让泸州正逐渐由资源型城市向区域性城市转变。长江“黄金水道”流经泸州境内136公里,占四川长江段的60%,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通枢纽,更是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

泸州,虽不靠大城,却紧靠川滇黔重要区域,距离成都251公里,距离重庆绕城高速100公里,目前在泸州港周边有6条高速公路形成环线,可经进港专用通道直接引入港口。泸州港,作为四川第一大港,300箱位集装箱船舶和5000吨级散货船可常年到达泸州港,丰水期8000吨级散货船舶可满载到达泸州港。

“利用泸州港的优势,开行了沿江班轮,到韩国、日本等地,成为长江上游为数不多的铁水联运的码头。”泸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张毅贤说,泸州港进港专用铁路直通港口堆场,实现了铁路货运与港口的无缝对接,2016年,泸州港铁水联运箱量达到27000标箱。

同时,在与成都国际陆港公司合作中,泸州港多式联运业务获批交通部“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推动着成都与泸州两地的经贸合作。

“我们与成都市、武汉市签订了《港口物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强与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青白江国际集装箱物流中心以及川南其他城市的合作。”四川泸州港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说,为了拓展公水联运、铁水联运,还不断深化与武汉港、南京港等长江中下游港口的合作。

在《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泸州是全国“十纵十横”大通道中“十纵”中额济纳至广州运输通道上的节点城市,随着泸州充分发挥位于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重要交汇节点的区位优势,“水、公、铁、空”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形成。

产业广角镜:传统产业转型,培育内生新动力

生态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交通是城市发展的路基,产业则是城市发展的抓手。

“按照分类分区规划的原则,围绕长江经济带整合原有九大产业园区,形成泸州国家高新区、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和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园区。”泸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张毅贤说,三个园区定位不同:泸州国家高新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机械制造、商贸物流、新材料、军民融合、电子信息等产业;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园区重点打造全产业链白酒产业集群。

一手抓产业园区打造,一手抓产业转型升级。在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园区,一条一条的白酒罐装生产线正在有条不紊进行生产。“目前园区已形成了原粮种植、白酒酿造、基酒储存、灌装生产、包材供应、仓储物流、金融会展、文化旅游等全产业链多元发展的白酒产业集群。”张毅贤透露,白酒产业正在实现一二三产联动发展转型升级,2017年园区产值有望突破500亿元。

不仅仅是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园区,在泸州国家高新区,产业转型带来的动能更加明显。泸州长江机械有限公司,一家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经过改制转型,搬迁至高新园区后,开始焕发出新的活力,2018年产值预计能突破10亿元。

“噪音大、环境差”,这是泸州市民对长江机械厂原有的印象,“以前长江机械厂与居民区相连,是相互影响,企业无法做大,居民也难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回想以前长江机械厂的发展,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罗了威说,水污染、噪音污染、废油污染这些问题都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但自从长江机械厂入园后,环保问题迎刃而解,园区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处理成本,市民的居住环境也得到改善。

改革从2014年开始,泸州市实行“退城入园”,按照“高、新、快、特”的要求,把城区分散的工业企业都到园区集中,长江机械厂也开始淘汰落后产能,进行自动化升级,提高信息化程度。“每一家进入高新区的企业都要经过环评,不符合入园资格的企业将会被关停。”张毅贤说,作为长江边上的城市,将企业集中到园有利于提高了产业集中度。

现在,长江机械厂已从原来的挖掘机生产转变为一家汽车零部件生产的企业,走在了这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的前端。

乘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东风,按照“绿色发展、循环发展、智慧发展,节约节优、集聚发展”的思路,泸州正积极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综合立体交通走廊,通过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动能正成为泸州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编辑:陈艾婧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