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英雄,是拂暖大地的春风
2017-12-28 14:42来源:四川党的建设
杨素宏
    
当日历翻到2017年1月24日,人们正在喜气洋洋准备欢度鸡年新春佳节的时候,传来了一则令人悲痛的消息:年仅31岁的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派驻石桥派出所民警蔡松松在泸县玄滩幸福水库抢救两名落水儿童时壮烈牺牲。听到这个消息,我不由想起65年前也是在这个季节、这个月份为抢救掉进冰窟的朝鲜落水儿童小崔莹而献出21岁年轻生命的志愿军战士罗盛教。
    
1952年1月2日早上,罗盛教正在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栎沼河边进行投弹训练。这时,一个名叫崔莹的朝鲜少年在河上滑冰时不慎掉进冰窟。听到呼救的罗盛教毫不犹豫地跑上冰面,纵身跳进冰窟营救崔莹。他3次潜入冰冷刺骨的水中,终于找到了崔莹。但当他试图把崔莹托出水面时,却因冰窟周围的冰面太薄,冰面坍塌而未能成功。最后一次,已经冻僵了的罗盛教用尽全身力气将崔莹顶出冰面,岸上的人们用电线杆将崔莹拉出冰窟。崔莹得救了,年轻的罗盛教却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时隔65年,蔡松松与罗盛教的举动惊人相似。他们都视人民群众的生命高于自己的生命,当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他们都奋不顾身地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这是何等的崇高和伟大。这种崇高和伟大,铸就了他们一个共同的名字——英雄。
    
什么是英雄?英雄是什么?这个问题虽然不难回答,但平时也许我们很少有人去深究过这个词的含义。其实,从字面上讲,英雄是一个名词,主要指具有高尚品质与众不同的人,古人云:“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注释有三种意思:一是具有雄才伟略、勇武过人的人;二是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斗争,令人钦佩的人;三是具有英雄品质的人。即那些在国家、民族、他人有危难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为国家效力、为他人付出的人,称为英雄。
    
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罗盛教“中国人民志愿军爱民模范”称号,并追记特等功。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罗盛教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朝鲜劳动党中央总书记、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将军为罗盛教烈士纪念碑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2017年2月8日,四川省公安厅党委发出关于向蔡松松同志学习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要求全省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开展向勇救落水儿童壮烈牺牲的蔡松松学习。我在学习了蔡松松救人的事迹通讯和省公安厅党委的《决定》过后,感到心潮难平,有许多话想说。
    
蔡松松在寒冷的冬天跳下冰冷的水库救起落水儿童的行为,是一种见义勇为的行为。我们知道,见义勇为是一种英雄行为。然而,曾经有一段时间,由于社会价值观念的异化,社会道德教育的弱化,是非黑白的颠倒,导致了“见义不敢为”“见义不能为”,使见义勇为成了人们避而远之的话题,以至出现了老人跌倒无人敢扶,因为“一扶足成肇事者”;小偷、坏人无人敢抓无人敢追,因为“一追足成违法者”……中华文明几千年形成的见义勇为优秀传统,让人们困惑,让人们无所适从。与其说这是价值观念的异化,不如说这其实是一种社会悲哀。
    
近年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矛盾交织,各种价值观念并存,什么是社会的主流价值?值得我们思考与重视,占领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就是占领社会主义道德高地。
    
我们都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如果没有成千成万的先烈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我们的社会将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仍将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重压之下。“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条真理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只要我们人人都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人人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每一个都是英雄。
    
随着人们对物质文明的重视程度的增强与提高,许多不良社会风气的滋长与蔓延,享乐主义的推崇,金钱物欲的无止境,一切以“赚钱为中心”的观念占据着人们的主要生活追求。让人们特别是党和政府的一些领导干部忽视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学习,忽视了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忽视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激烈斗争,忽视了树人必行树魂规律的认识。使人们的思想道德一度出现“滑坡”,甚至出现了理论危机、信仰危机,认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已经陈旧过时了的思潮。
    
我们提倡的人生价值和道德追求,就是从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俯首甘为孺子牛”,“像蚕一样,将最后一根丝吐出来贡献给人民”。也许蔡松松没有那么完美,但他生命凝固于救人现场那一瞬间,就是英雄壮举。因为,从量变到质变告诉我们,“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蔡松松跳入冰冷的水库救人的那一个举动,就足以证明他是一个置生死于度外的英雄。
    
而那些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信条,以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为人生目的的人们,在他们的思想里,则把西方某些腐朽没落的自私自利思想当作“新思潮”来崇拜,把实惠主义、拜金主义当成自己的人生追求。诈骗、腐败、权钱交易成为了他们心目中的“本事”和“能力”。甚至某些文艺作品也以宣扬“奢侈”和“享乐”为主题,对享乐主义津津乐道。于是,雷锋成了傻子,见义勇为成了“违法行为”(有法院判决案例可查)……有的人虽然也对腐败恨之入骨,对见死不救、见义不为义愤填膺,但又缺乏斗争的勇气和信心,至多也只是唉声叹气或者发发牢骚,对见义勇为避而远之。
    
一些人之所以只知道“歌星”“影星”“大腕”“大款”,而不知道英雄,甚至嘲讽或贬低英雄,偷奸耍滑、坑蒙拐骗之所以成为某些人的行为准则,徇私舞弊、贪污腐败之所以前仆后继,见死不救、见义不为、见危不帮之所以成为滥调,主要是可能因为人们把英雄还给了历史,把正义的力量和向上的精神留给了遗忘。
    
发展经济,绝不仅仅只是为了无止境地获取更多的金钱,人的价值也绝不应只用金钱来作衡量的天平——只有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才使“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忱、小市民的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激发,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
    
蔡松松,罗盛教式的英雄的出现,给那些遗忘英雄、贬损英雄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英雄精神的回归,犹如一股强劲的春风拂遍华夏神州,犹如一抹和煦的阳光暖透大江南北使,人们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如沐春风、如浴春雨,从迷惘中苏醒,从消沉中奋起。
    
其实,革命英雄主义,才是顺民心、合民意的,才能充分体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意志、愿望和需求。反腐败需要打人民战争,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样需要打人民战争。就像毛泽东主席说过的那样“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因此,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应当成为我们宣传理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新闻媒体工作者的重要责任。社会需要英雄,社会呼唤英雄。只有英雄精神的存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才有实实在在的内容。
    
呼唤英雄精神回归,是时代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任何一个时代,人们所期望的始终是扬正气、树威廉、扶残弱、助贫困的高尚精神和道德行为。英雄人物也是普通人,他们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不仅在思想上、心灵上、灵魂里溶进了英雄的使命,更因为他们在人们需要他们付出时,他们义无反顾。所以人们尊敬他们,仰慕他们。
    
让见义勇为成为成为一种时尚,让英雄人物成为明星,成为引领人们行为的榜样,化为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行动。让英雄的精神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四个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这是时代赋予我们共产党人的使命。因为,英雄的灵魂深处,蕴藏着的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光辉,闪耀着真善美的光芒,饱含着无私忘我勇于奉献牺牲的崇高精神。她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格格不入。而“一切向钱看”“自我价值至上”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观念,与我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劳俭朴、仗义疏财、见义勇为、以天下为己任的优秀传统更是格格不入、背道而驰的。
    
社会意识形态的先进与落后,决定着社会心理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或向消极、颓废的方向扩散。健康的积极的意识形态能够启迪人、引导人、武装人、塑造人,而消极的颓废的意识形态,则不能发挥熏陶人、感染人、引导人、鼓舞人的作用。“进步的社会意识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世界、改造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社会文明程度愈高,大众传媒方式愈发达,社会意识形态的健康发展愈重要。因为它担负着培育、张扬有利于社会进步的社会心态,使之成为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心理基础;同时也担负着批判、贬抑有碍于社会发展的社会情绪,把不健康的社会心态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不允许它们破坏进步的社会秩序。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领域是个纷繁复杂的领域,要想使正确的思想战胜错误的思想,我们就应当大力弘扬英雄精神,大力宣扬英雄行为。要开动一切宣传机器,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灌输到人们的大脑中去,把错误的思想意识从人们的大脑中清除出去,使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向善除恶,提高人生修养境界。不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不用正确的理论和思想指导人生,不用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崇高的社会道德观占领人们的思想阵地,任各种不良思潮随意翻涌,那么,那些腐朽的低级的下流的灰色的消极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侵蚀人们的心灵,腐化人们的思想,这是值得警惕的。(作者:省公安厅刑侦局)
编辑:陈荟竹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