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驻村】青春在产业扶贫中闪光
2017-12-20 15:37来源:四川党的建设
省农业厅派驻金川县科尔纳村驻村农技员 凌秋育

2015年8月,全省农业系统组织开展“万名科技人员进万村技术扶贫行动”,虽然当时妻子已有孕在身,我还是主动报了名,选择到阿坝州金川县河东乡科尔纳村担任驻村农技员。

因地制宜谋发展,多举措助推全村产业结构优化

科尔纳村是一个典型的半农半牧高半山村,平均海拔2850米,全村有74户28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户31人。千百年来,村民依靠传统耕作模式广种薄收,产业基础薄弱,经济效益低下。

到村后,我努力克服基层工作经验缺乏的困难,虚心向乡、村干部请教,深入田间地头、畜禽圈舍了解情况。很快我发现,村里近年来发展了云杉苗木140亩,占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但是2012年以后,由于市场原因苗木滞销,村民收入大幅降低,科尔纳村也成了贫困村。

针对这些问题,我潜心思考,广泛咨询,立志为全村农业产业发展找出一条新路。有了前车之鉴,我暗暗提醒自己,引进新品种不可盲目跟风,务必做到科学论证、合理规划。经多方打听,我得知中药材种植成本低、市场前景广阔,很适合在高半山区发展。为此,我与帮扶单位一道邀请省中药材公司到村考察,采集土壤样品进行检测。并制定了可行性方案,村民不愿意放弃经营多年的苗木基地,我又与村干部、村民们反复商议,最终找到了一个稳妥的办法:先建立试种基地,待试种成功后再进行推广。

2016年6月,2.5亩中药材试种基地在村里建立起来了。我一方面组织专家实地指导,提供种植技术保障;另一方面协助村里与省中药材公司签订了意向性收购合同,解决了产品销路的后顾之忧。2017年5月,结合上一年种植情况,并对产品品质、市场效益进行综合评估后,村里将枸杞作为主栽品种,首批发展40亩、8000株,预计2019年见效,将为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近30万元。我还帮助全村立体式发展种植养殖产业,从中江县引进西门达尔、夏洛莱肉牛84头,用于改良本地肉牛品种。村民普遍反映新品种个头大、生长快、出肉率高,市场前景看好;从茂县引进青脆李、甜樱桃120亩,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组织36户农户种植,届时由公司统一收购、销售。

凌秋育(左)春节期间向困难户发放慰问品

一肩挑两担,使出洪荒之力开辟新天地

驻村农技员并不是专职扶贫干部,既要到村开展帮扶,又不能落下本职工作。我所在的科仅有一人,既是将也是兵。从那时起,我开始频繁地奔波于成都市和金川县之间,白天到村走访、晚上处理单位事务成了常态。省上繁重的业务、村里扶贫的重担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好几次我想到了放弃,最后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这一干就是两年。

2016年3月8日,妻子生产。就在孩子出生的第二天早晨,我接到了省委农工委专题调研的任务。纵有万般不舍,我还是答应了下来。3月14日,还来不及体味初为人父的喜悦,更来不及照料月子中的妻子和襁褓中的婴儿,我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前往金川的行程。调研期间,我每天起早贪黑,深入河东、河西、卡撒等6个乡,逐家逐户走访,发放调查问卷200余份。调研结束后,我撰写的《脱贫攻坚 革故鼎新 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在省级期刊上刊发,受到省委农工委的充分肯定。

我始终牢记驻村农技员的职责与使命,紧紧围绕产业、资金、技术等方面,扎实开展农业产业扶贫工作。针对村里养殖规模小而散的问题,我协助村“两委”选出了一位养殖带头人,运用村里的扶贫资金建起了专业化的养殖棚圈,并将周边散养的肉牛集中养殖销售。同时,以大户带小户的形式发展土鸡产业,培育养鸡大户1户,建设圈舍200平方米,购置孵化设备1套。我还利用省厅的优势组建了专家服务团队,组织各级农业专家进村入户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就村民关心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答疑,共培训150余人次,发放培训资料300余份。在我的邀请下,全省学术带头人、二级研究员王淮老师亲赴养殖带头人家中指导,现场传授养殖技术要点;省农科院张超副所长带领技术团队实地考察,并发放栽培技术手册。这样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赢得了村民广泛赞誉,事后他们告诉我,能有机会当面请教省、州专家,真是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事。功夫不负有心人,目前,全村发展养牛社员23户,销售肉牛40头、土鸡800多只,实现经济收入22万元。

今年,我负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也取得了可喜进展,四川被列入国家追溯平台3个试运行省份之一,走在了全国前列。一边是本职工作,一边是扶贫任务,两个都不能丢,两个都必须干好,这是我不变的追求和信念。

凌秋育组织企业捐赠牛、防疫物资及生活用品

注入人文关怀,用情用心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科尔纳村虽然贫困户不多,但是每户贫困户都有具体困难,都承载着现实生活带来的巨大压力。我始终把6户贫困户挂在心上,定期走访,了解他们生活状况以及帮扶措施落实情况。我还为每户贫困户量身制定了脱贫规划,对于有基本劳动力的贫困户,主要帮助其发展养殖业(牛、鸡)和种植业(水果、中药材),增强“造血”功能和致富能力。以贫困户曾小兵家为例,我将其作为农业科技示范户进行帮扶,指导其年迈的母亲修葺鸡圈,养殖土鸡60余只,一年仅蛋、肉鸡就增收近万元,既充分利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又切实增加了贫困户家庭收入。对于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我协助村里为其争取到了低保政策,帮助入股农家乐参与分红,确保其脱贫致富。

在帮扶过程中,我始终怀揣着一颗真心为民的赤子之心,通过多种方式关心和帮助贫困户。春节元旦期间送去了慰问金和米、油等生活用品;成立了村爱农助农基金,筹集资金6万元,帮助贫困户改善生活、发展产业。

2016年9月,部分贫困户向我反映缺乏产业资金,回到单位后,我积极寻求帮扶措施。最终在兄弟单位的帮助下,我组织3家企业捐赠了牛、防疫物资和生活用品,价值4万元,解决了贫困户的燃眉之急。经过不懈努力,6户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其中5户已顺利脱贫,剩余1户将于2018年脱贫。

如今的科尔纳村正迎来最好的时代:村里“摘帽”时间由2018年提早到了2017年;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村民房子更漂亮了,水、电、路齐备,还修建了卫生室和“孝德文化”讲堂;贫困户基本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并从肉牛、土鸡、中药材等产业发展中进一步坚定了致富奔康的信心。

两年来的帮扶经历虽然艰辛,却也让我收获了多重喜悦,我为之奔忙的村子正一天天变得越来越好,我为之倾情的乡亲们正一天天脱贫致富,我为之牵挂的孩子正一天天茁壮成长。作为一名年轻的农业人,能够在脱贫攻坚的时代洪流中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我无怨无悔。

(责编:陈晖)
编辑:范吴瑕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