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驻村】博士的“新论文”
2017-12-20 15:19来源:四川党的建设
省发改委派驻营山县新店镇千坵村第一书记 连宇

8个月前,带着想做实事的情怀,我放弃了海外70万元的年薪,来到了四川走向了工作岗位。

6个多月前的5月24日,我从办公室走进了营山县新店镇千坵村。从此,我不仅与四川,更与这个宁静的小山村结了缘。

到村之前,领导跟我说,村里的条件非常艰苦。可到村之后,我感觉条件其实挺好的!为什么会说艰苦呢?在随后的几个月里,我一点一滴地了解到,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之前,这个村的条件真的很苦!不说别的,这个村子历史上从来就没有一寸硬化路。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是在省发改委的帮扶下,驻村干部们穿着筒靴在泥水交融的山路中,一米一米地铺出了水泥公路。现在我们村可能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有10公里长、4.5米宽“一环路”的小山村!

如今,我们规划的聚居点也基本完工,预计明年春节老乡们就可以在新房子里过年了。除此之外,千坵水库、千坵水坝、千坵小学等等,一共23个“帮扶”项目也已相继完工。

所谓“帮扶”啊,我个人理解,就好比一个人,他因为各种先天或后天原因摔倒了,站都站不起来,更不可能工作和劳动。那么我们帮助他、扶他起来,但后面的路还得他自己走。所以,必须发展产业,产业是可持续的、是有灵魂的!

孩子们喜欢与连宇玩耍

“育人”在路上

刚到村这几个月里,村里的小孩子们都比较喜欢围着我这个新来的大叔玩耍。他们只要一看见我,就会远远地向我一路“阳光下的奔跑”,紧紧地抱住我的腰,抓着我的手和胳膊,围着我边转、边笑、边玩、边闹。所以,村里的老乡们就开玩笑说,他们就是我的干儿子和干女儿。

一开始,我以为他们只是把我当作高个子、电线杆儿“怪蜀黍”。但是后来,在某个瞬间,他们的眼神让我突然明白了,他们是把我的身形,当成了常年不在家的爸爸妈妈们的影子!

这一瞬间,我的心灵被重击了。我明白了:我们国家扶贫不仅是要帮山村富起来,还要在给留守的孩子们创造温暖童年的同时,创造更好的条件,吸引他们的爸爸妈妈们回家团聚,并帮助他们留下来创业!

孩子们的童年,应该是健康快乐的。我到村时,经过扶贫重建的村小,有崭新的教室、食堂、寝室、球场、文化墙等良好的硬件,但一位家长的话点醒了我:“我好希望我家娃儿能和城里娃儿一样学英语!”

我找到各班课程表,发现在给力的硬件之下是素质教育的严重匮乏——全校没有一堂素质教育课,数字文体软件也几乎为零,连幼儿班的孩子们也被放在四年级的课堂里像小学生一样上课,严重束缚了天性。

随后,我尝试联系了县、镇几所小学和县直机关幼儿园。4个月后,千坵村终于开设了一系列支教活动和亲子联谊活动,帮扶单位和志愿者送来英语、美术、音乐、体育四门素质课程、科教设备和各类文体玩具。我还清晰地记得,在第一节英语试讲课上,老师问“你们想学英语吗”之后,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

当晚,我接到一条长长的、没有句点、满是错别字的信息:“连书记你好我是千坵村学生的家长你为我们千坵学生支教辛苦了我知道你进(尽)量在为我们千坵村做事我们千坵村好多事你都要忙,我多想有一位英语老师就一周能一节课也好这事让你为难了因为我想学习重要齐(其)它困难可以慢慢来但是不好意思我资金弱没能力供他城里学习又不想他各门课拿(落)下别见笑也须(许)每位家长都希望吧……”

也许是出于害羞,她没有告诉我她的名字,但我猜得到她是哪位家长。不管怎样,眼眶湿润的我终于可以把备忘录里那条“英语老师”点击“完成”了。

“育富”在路上

创业,靠什么吸引乡亲们回家?我个人认为应该是特色产业。农村工作啊,千头万绪!我认为要想面面俱到,就必定会面面不到。因此,不如抓住重点,暂不及其余。“仓廪足而知礼节”,不发展有实力的产业,就不可能真正富起来,更不可能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如何发展产业?对于这个问题,我到村后的每一天都在思考。向多位专家、学者反复请教后,我明确了这个村的发展战略:千坵村将以电商农业和旅游服务业两条主线共同推进;明确了资源整合要各取所长,政府擅长的政府做,民间资本擅长的交给市场做;明确了以绿色产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模式打造精品村落,不破坏生态系统,不阻断文化脉络。

为此,我结合自身专业背景,整合学术与社会资源,自制了一本农旅产业规划方案,并做成PPT,给省发改委和营山县多位领导作介绍和路演,得到了认可和支持,成为在此基础上将千坵村纳入20村连片示范线重点项目的序章,启动了千坵村有统一落地规划的发展阶段。

我相信不久后,一座吉尼斯景观桥,一带林雨竹堂,一路川东北特色精品民宿,将会镌刻在我那座宁静的小山村。我称之为——“一桥,一带,一路”。

这,将是我毕业后进入社会大学的第一本“博士论文”。驻村帮扶的兄弟姐妹们,在你我他的故事里,我们有时是旁观者,有时是主人公,但思考应该伴随始终,因为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泥泞的!世界上本没有路,有一种人,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了路。

战友们,让我们保持定力,撸起袖子,开始“绣花”,共同“绣”出一个个繁花似锦的新农村!

(责编:陈晖
编辑:范吴瑕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