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金融扶贫 “贷”动集体经济发展
2017-12-20 14:58来源:四川党的建设
集体经济起步村——兴文顺河村,从无到有实现突破

杨超 申勇

12月12日,入冬后的苗乡大地寒意正浓,走进位于兴文县石海镇的石菊古地景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正加紧完善基础设施,修剪景观树,管护花草。

刚安装完护栏的顺河村村民熊有云闲不住,走过来拉起家常:“我们村以前交通不便,又穷又落后,外面的人都说‘有女不嫁顺河沟’”。说起前几年的光景,熊有云深有感触,因为条件差,年轻人都出门打工挣钱了,村里没有规划发展产业,村集体空有“花架子”,班子无战斗力,矛盾纠纷错综复杂。

然而,转机在2015年出现了。

第一书记谋“出路”

顺河村地处石海镇西南面,面积8.2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427户2006人,其中苗族群众170人。当地有句俗语“自古顺河没出路”,说的是顺河村绵延10公里的河流消失在巨大的溶洞中,据说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盲谷。勤劳淳朴的顺河人守着这个“世外桃源”,经济却始终搞不上来,日子过得也并不富裕,究其原因,还是交通不便制约了发展。

2015年,根据脱贫攻坚需要,组织选派舒林到顺河村担任第一书记。走马上任后,这位新来的书记每天走村入户,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一段时间下来,舒林对全村的情况心里有底了。于是,召集村民开会,讨论修路和发展产业。

然而工作并不顺利,老乡们一开会就抱怨:顺河村的基础条件差、村集体没有钱、青壮年劳动力不在家、不想太折腾……吵吵闹闹,争论不休。

舒林只好耐心给村民分析村情、讲解扶贫政策、勾画脱贫奔康蓝图。最终会议得以继续,争论的声音少了,发展的思路也清晰起来,更重要的是大家的心思都统一到发展村集体经济助脱贫上来了。

说干就干,铆足了干劲的群众积极参与到公路建设的热潮中来。短短5个月的时间,一条宽4.5米,长2.6公里的村级环线道路建成通车,曾经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终于有了外环线。

村民初尝旅游经济带来的甜头

路修好了,300余亩高粱熟了,漫山遍野火红一片。为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提升顺河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16年8月,石海镇与兴文石海旅游公司合作举办了首届顺河村红粮节,合力将游客从石海景区“引流”到顺河村,让紧邻石海景区的贫困村也搭上旅游的顺风车,带动群众增加收入。

“通过与旅游公司合作,在共同办节、合作建设露营基地等方式中,打造起新的旅游接待点。”村主任任必伦介绍,红粮节期间,累计接待游客2.1万人次,实现总收入40余万元,村民在活动期间实现劳务收入12万元。成功打响了顺河村“红粮节”品牌。

红粮节的成功举办,让顺河村村民尝到了旅游经济带来的甜头,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大家的干劲更足了,见到舒林就打听:我们接下来办啥子节?怎样更好地发展村集体经济?

“兴文石海就是我们的聚宝盆。据了解,未来5年兴文将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舒林指着兴文石海的方向说,“顺河村毗邻石海景区,借助兴文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东风,我们要积极寻找与旅游业的契合点,带动顺河村村民也吃上‘旅游饭’”。

金融扶贫 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

如何做?成为广大干部群众思考的课题。

经过镇党委政府、村“两委”的反复调研、论证后,顺河村确定了金融与旅游的联结点,创新推行以“金融机构+贫困户+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石海旅游公司”为主要形式的经营模式,鼓励贫困户以贷入股,丰富增收渠道,从石海旅游公司经营中受益,增加经济收入。

该模式的具体做法为:由石海旅游公司对接金融机构,以资产作保为贫困村争取扶贫贷款;贫困户自愿向金融机构贷款,将贷款以入股的形式放入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委托公司进行经营管理;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再将该部分资金投入到石海旅游公司委托进行经营,按期分红,贫困户和村集体分别按5%和1%的保底收益得到红利。贫困户实实在在增加了收入,村集体经济产生收益消除了“空壳村”,石海旅游公司运用经营,多方共同受益,充分体现了金融扶贫的效益。
“由于群众投资产业风险大,绝大多数贫困户不愿意贷款,让扶贫小额贷款成为空头支票。”舒林介绍说,经过耐心细致的宣传,广大群众真正了解了该模式的运营方式和好处,该项工作得到广大村民的认可,大家踊跃参与。

据统计,顺河村除超年龄不能实施小额信贷和前期已经实施小额信贷以及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已有51户贫困户通过小额信贷,贷出255万元资金存入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预计一年可以使村集体经济获得3万元收入,让贫困户获得13万元的净收益。

顺河村创新推出的模式,只是兴文县成功消除“空壳村”的成功案例之一。该县各村结合实际,以实体拉动、股权量化、服务增收、品牌带动、盘活资源、劳务输出、村银合作等形式,把抓党建促集体经济壮大作为农村党建的一大重点,探索实践“8+N”经营模式,在全县237个行政村,全覆盖成立了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着力构建紧密的党群利益联结机制。截至10月底,该县已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作者单位:杨超/兴文县委组织部;申勇/兴文县全媒体中心)(责编:刘艳梅)

路径总结
通过“金融机构+贫困户+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石海旅游公司”四方合作机制,创新开展金融扶贫贷款的模式实现了“一举四得”:既实实在在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又使村集体经济产生收益消除“空壳村”;既满足了石海旅游公司创5A的部分资金需求,又充分体现了金融扶贫的效益。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