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干部论坛
大力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 加快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
2017-12-07 11:10
雷晓鹏 何治利

根据世界主要旅游发达国家的同期经验,随着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将出现一批以旅游为龙头产业的现代城市群,还将出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旅游集团。我国旅游业正处在由粗放式向比较集约过渡的发展阶段,发展旅游已经不再是少数风景优美、人文资源丰富城市的专利,优质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中“跨界颠覆”、“无中生有”将会越来越多。在旅游发展的新格局中,资本、土地、人才、技术、信息、文化等正在逐渐成为与资源并驾齐驱的关键要素。如果说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冲刺世界城市体系“塔尖”,核心在城市功能,关键靠产业支撑,那么,旅游就是促进产业融合的平台,是推进城市建设的综合性抓手;旅游设施是城市的基础设施,也是城市物质成果的综合呈现,更是城市竞争的品牌底色。

当前成都市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集中于供给侧,制度、产品、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低质、低效的供给或供给缺失导致了潜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甚至出现外溢。

基于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立足成都市旅游资源丰富和市场广阔的优势,针对旅游市场高端供给短缺的问题,建议未来一段时期围绕传统优势资源打造全新产品体系,以顶层设计形成整体品牌,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供需错配,以产业生态圈构建抢占发展高地,不断丰富旅游新业态、新形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加快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
  
一、围绕传统优势资源加强品牌建设

旅游发展关键在品牌,成都市目前仅有都江堰—青城山一个5A级景区,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不强。建议打造更多的国际知名旅游品牌,让旅游吸引力积厚成势。根据目前旅游发展经验和城市实际,建议优先打造3个品牌:都江堰—青城山、大熊猫、蜀文明。

第一,都江堰—青城山景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相当知名度,但品牌附属的旅游产品相对单调,产品层次不分明,属于纯观光型景区,目标游客类型单一。提升都江堰—青城山的品牌价值,就必须更进一步打破“门票依赖”,用产业化运营的方式,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要素,着力弥补满足高端需求方面的产品短板,打造类型多样、吸引力强的产品体系。这方面,浙江莫干山镇的民宿发展对我们有一定启示。距离上海两三小时车程,青山绿水环境优美的莫干山瞄准的就是高端消费。位于莫干山的高端度假村裸心谷尽管一晚的价格高达五六千,通常还要提前一两个月预订。长三角地区很多城市的“小资”们已经把去过裸心谷作为一种生活品质的象征。仅2016年,裸心谷120个床位年收入就达2亿元,每个床位缴税10万元以上。

第二,大熊猫是目前成都在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有广泛影响力的资源。国家已经将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野生大熊猫种群高密度区、大熊猫主要栖息地、大熊猫局域种群遗传交流廊道合计80多个保护地有机整合划入国家公园,总面积达27134平方公里。其中,四川境内面积20177平方公里,占七成以上,主要涉及绵阳、成都等七个市州。“三省七市”中谁先把大熊猫的品牌打响,谁就有可能独享国家公园带来的曝光度和吸引力。在竞争中,我们的优势在于城市品牌更强大、基础设施更完善、资金也更加雄厚。就目前而言,成都必须高端规划、加快打造、全力宣传成都的大熊猫旅游产品,才能把这张最优质的旅游品牌紧紧地攥在手里。

第三,大力挖掘蜀文明是打造成都旅游品牌应特别重视的内容。理由有三:一是深入挖掘蜀文明、古蜀道资源,特别是积极推动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古蜀道申报世界遗产,以发展旅游为抓手大力宣传成都在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枢纽地位,有利于在我国拓展全球化通道过程中抢占更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二是古蜀文明可挖掘资源非常丰富,成都平原九大史前城址群辐射区域的文化古迹数量众多且密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有37处之多。成都在蜀文明中居于绝对核心地位。三是站在城市底蕴和文化认同的高度,挖掘蜀文明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古蜀文明是天府文化的源头,是烙印在成都这座千年古都和成都人内心最深处的文化标识。城市化越是迅速,城市面貌越是巨变,我们挖掘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的责任就越是重大。

另外,要重点打造提升乡村旅游,作为满足市内游客需求的拳头产品。具体思路是抓住发展机遇,结合“十字方针”的贯彻落实,以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打造为抓手,突出独特性和品质感,建设一批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丰富成都市乡村旅游业态。

二、加快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

一是以制度创新促进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改革旅游行政管理体制,强化“齐抓共管”,建立各部门各区县的旅游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差别化用地政策,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与政府合作,解决优质旅游项目落地难的问题。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主体负责”的旅游安全责任体系与工作机制。设立旅游警察和旅游巡回法庭,快速有效地应对游客的旅游安全问题。

二是以“旅游+”优化旅游产品供给结构。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构建新的发展载体。推进旅游小镇、旅游风景道、旅游绿道、旅游度假区、旅游产业集聚区、特色旅游基地建设,因地制宜策划招商打造一批低空游、康养游、工业游、自驾游、体育游、文创游等新业态旅游产品。

三是以“智慧旅游”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软实力。旅游交通服务方面,要重点打造好“快旅慢游”的旅游交通体系,加快建设中心城区、干线公路、航空机场到重点旅游景区的外部交通网,提升景区内部交通环境,建立清晰明了的中英文标准化旅游标识系统。旅游公共信息方面,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移动终端等现代科技,积极打造智慧旅游服务系统,构建综合性的现代旅游信息服务体系。

三、加快推进旅游产业生态圈发展

单从经济效益角度看,如果成都市单纯通过建设旅游目的地来发展旅游经济,那么将处于价值链的末端,挣的是“辛苦钱”。要真正成为旅游强市,提升价值链,必须充分利用成都市旅游资源、资金、技术、市场方面的优势,吸引和扶持领军企业,培育成都旅游集群,培育引领旅游行业发展的独角兽企业,以旅游生态圈建设抢占下一轮发展先机。成都市要以区域集中、产业集群为方向,引导旅游产业集聚,带动研究创新力量和服务体系集聚,促进产业上下游和协作关联企业,通过共享、匹配、融合形成若干微观生态链,集成构建旅游产业生态圈。

作者
雷晓鹏  
中共成都市委办公厅综合四处处长
何治利  
中共成都市委办公厅综合四处工作人员

责任编辑
吴帆

(转自成都《先锋》杂志)
编辑:陈艾婧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