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柔性引进聚英才 汇集发展新动能
2017-11-20 16:06来源:四川党的建设
吴炼

大竹县践行全域开放人才观,柔性汇聚各领域、高层次、专家型人才,借智助力全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转型升级、追赶超越,探索人才资源转化利用的全新之路。

柔性引进,抓住“精致、精准、精细”三个关键

大竹县出台《支持制鞋产业发展六条措施》等6个产业发展政策,并以领军人才培养引进管理、科技进步奖励等系列人才文件与之配套,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闭环融合,最大限度创优独具特色的政策环境。根据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突出“靶向”引才,先后与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等6个院士专家及其团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东华大学、四川农科院等21所高校院所建立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柔性引进院士1名,高端人才125名,弥补了人才需求短板。坚持荣誉引领、精神激励、精细服务“三轮并驱”,通过定期颁发“竹乡英才”、工作服务站、联谊会、开辟“绿色通道”等举措,让引进人才充分感受到创造价值的成就感、助力发展的自豪感、社会尊重的荣誉感。

借智聚力,探索“共建、共育、共享”三种模式

紧扣“技术+平台”共建创新联盟。依托川环科技、玉竹麻业等国家级创新型和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川东首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及重点实验室等16个支撑平台。借助互联网,以“技术+平台”理念,共建创新联盟,县人民医院与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等合作,通过远程专家会诊、远程指导和教学培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紧扣“理论+实践”共育产业人才。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分行业分领域举办产业人才专修班,分批组织人才到高校轮训;邀请院士、专家指导,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实施“名师带高徒”工程,建立清华大学社会实习和新产品科研实验、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实践教学等基地,定向培养136名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紧扣“项目+市场”共享成果利益。通过技术入股、协议分红、约定分成等方式,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利益互惠”机制,有效推动了校企院企合作开展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产品推介。

转化优势,突出“技术、品牌、产业”三个引领

团队担纲攻克技术瓶颈。积极整合内外优势人才资源,建立新型显示器用光学薄膜材料、糯稻深加工、白茶品改技改等38个专项课题攻关组,借用顶尖智慧突破技术瓶颈。别具匠心打造知名品牌。坚持“高新特精优”定位,引导企业创造出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特色知名品牌,“川环”商标成功申请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大竹苎麻”“大竹秦王桃”“巴山红香椿”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巴蜀玉叶白茶”荣获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依托产业支撑跨越发展。坚持“人才振兴产业、产业集聚人才”思路,推动人才集聚与产业转型升级深度融合。全县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1.5%,柔性引才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劲动能。

(作者系中共大竹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编:史瑞)
编辑:范吴瑕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