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阿坝:赶着牦牛脱贫奔康
2017-11-20 15:58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本刊记者 陈晖

2017年11月5日,在蔚蓝色的天幕下,牦牛群在冬季牧场悠闲地吃草踱步。在阿坝州红原县邛溪镇热坤村四组,75岁的波底正和孙女沙姆一起晾晒牛粪。她带着记者参观了冬季转场“帐篷”,她所说的“帐篷”其实是板房。“每年10月到第二年5月,我们都会转场,住进冬季‘帐篷’,以前住的帐篷只能点煤油灯,现在我们住在固定板房内,用上了水电,看上了电视。现在的生活比以前不晓得好了多少倍。”红原牦牛乳业公司奶源部经理华洛翻译了波底的感慨。波底直观感受到的是她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她不知道,包括她在内的阿坝州2.8万户贫困牧民每户年收入将在3年内达到两万元,而这一切得益于“阿坝牦牛产业精准脱贫工程”。

牦牛成了脱贫致富的“领头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川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国务院扶贫办的关怀指导下,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四川省扶贫基金会和中共阿坝州委、阿坝州人民政府共同发起并组织实施了“阿坝牦牛产业精准脱贫工程”。

省委书记王东明对该脱贫工程作出重要批示:“在藏区因地制宜发展牦牛产业,对于精准脱贫、民生改善、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要鼓励并加强指导、帮助。”

3月8日,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四川省扶贫基金会与中共阿坝州州委、州政府代表在北京联合签署“阿坝牦牛产业精准脱贫工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从2017年至2020年在全国联合开展“阿坝牦牛产业精准脱贫工程”。11月3日,“阿坝牦牛产业精准脱贫工程”项目启动暨新零售高层论坛在成都召开,标志着“阿坝牦牛产业精准脱贫工程”正式启动。

“工程首期目标是:从2017年至2020年,实现帮扶四县2.8万户牧民每户年均增收两万元以上、在2020年全面脱贫奔小康。”省扶贫基金会理事长翁蔚祥介绍说,“这是省扶贫基金会成立25年来第一次和地方政府一起联合扶持的一个脱贫攻坚项目,这不仅有利于藏区稳定、经济发展,同时也让贫困牧民看到了希望”。

牦牛与企鹅、北极熊并称为世界三大源种动物。全球仅存1700万头牦牛,其中95%生长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以红原为中心的四川、青海、甘肃三省11个县是全世界牦牛集中度最高、可形成牦牛乳制品产业化生产的地区。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刘福合表示,阿坝州是中国扶贫版图中的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战关键之关键、硬骨头中的硬骨头,在各种叠加的致贫因素中,最主要的还是缺乏产业,尤其是牧区县产业极度单一。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做好牦牛这篇文章,引入工商资本,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将新零售理念与扶贫新模式结合起来,真正让牦牛成为牧民脱贫致富的“领头羊”。

创新“全产业链”产业化扶贫模式

“红原牦牛奶(粉)是中国乳制品中第一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产品,也获得了中国、美国和欧盟的有机认证,已经成为带动牧区县牧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参加研讨会的红原牦牛乳业董事长谢剑告诉记者。

在距离成都450公里的红原牦牛乳业公司生产厂,记者了解到,红原牦牛乳业的前身是1956年红原县成立的“藏区贡唐和平奶粉厂”,经过60多年发展,红原牦牛乳业已成长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壮大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有机牦牛乳制品企业。

“2005年公司就成为国家扶贫龙头企业,2015年红原县80%的牧民通过交售鲜奶,平均牧户家庭增收两万元以上。”红原牦牛乳业团购部部门经理吴东介绍说,在红原,牦牛的存栏量约为40万头,每年可供奶源3万吨,公司在红原的产能是年产奶粉10万吨。

“今天上午,我才去买了牦牛养殖保险,一头牦牛我只需要花24元,国家补贴100多元。如果牦牛死了,就能获得2000元的补偿。”沙姆说,现在牦牛养殖风险大大降低了,“我们养殖牦牛的信心增强了”。

“波底家30多头奶牛从7月到9月一共提供了4128斤鲜牦牛奶。按每斤3.5元的收购价,一共支付她家14448元整。”华洛说,他刚统计了波底一家今年的牦牛收购款,“年底她家还会再卖牦牛,一头公牦牛六七千元,今年底她家就可以实现收入两万元,从靠吃低保的特困户实现脱贫”。

像波底家这样靠牦牛奶脱贫致富的牧民越来越多。“在草原上相隔10多公里就有移动采奶站,而且收购价比市场上的每斤两元高多了,我们养奶牛很积极。”正在牧场给牦牛打防疫针的牧民瓦布丹笑着说,“我家5口人,近9成收入靠牦牛奶,今年全家要卖8000多斤奶,收入能达到3万多元”。

在启动仪式上,谢剑代表公司郑重承诺,作为“阿坝牦牛产业精准脱贫工程”依托的载体,公司将优先吸收藏区少数民族劳动力就业;对建档立卡的贫困牧户实施特别帮扶,为贫困牧户提供小额金融帮助等。

以“新零售”机制提升牧区脱贫成效

在“阿坝牦牛产业精准脱贫工程”启动仪式上,铭伟商贸、天津山海天、济南宝臻等90余家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健康领域的知名企业纷纷签署订购协议,签约额过亿元。

“我们成立了该项目的‘爱心联盟’。相信通过该联盟,将实现资源、渠道、技术和智慧的全面融合,在各爱心联盟单位实现销售目标的同时,也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不可复制的、优质的健康食品。”翁蔚祥说,脱贫工程在阿坝州取得成效后,还将向甘孜州和青海、甘肃部分藏区进行推广和复制。

论坛召开期间,与会部门和企业代表先后就阿坝牦牛产业精准脱贫与新零售模式相结合,推动阿坝特色生态畜牧产业、创新牧区产业脱贫新机制,挖掘牦牛产业生命力和巨大发展潜力,补齐区域发展短板,达到牧民增收和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省扶贫基金会表示将采取具体措施保证工程取得实效。“首先,建立帮扶对象数据库,根据其不同脱贫需求,以提供生产资料、培训生产技术、收购牦牛奶源、销售牦牛奶粉等形式帮扶藏区牧民脱贫致富。”省扶贫基金会副会长、秘书长陈宏介绍说,“其次,在四川省扶贫基金会设立该项脱贫工程专项基金,接受社会各界爱心捐款,定向用于开展该项工程。利用该工程专项基金,采购收奶、存奶、送奶的基础生产设备,捐赠给无牧场、无劳力、无奶牛的建档立卡特困牧户”。

陈宏倡议各地党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部队院校、金融机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社会各界爱心单位以“以购代捐”的形式,帮扶贫困牧户脱贫致富。“每喝一桶奶粉都有一定比例的资金进入工程基金,从而很好地发挥该项目的公益属性。”

省扶贫基金会《社会扶贫》执行总编钟楠表示,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等“新零售”模式,可以在全球范围销售该项目依托的红原乳制品电商专用系列商品。
“我们将对红原牦牛产业进行各种形式的推广宣传,将红原牦牛乳制品推向世界,让大家共同关注和推动藏区牦牛产业精准脱贫工作。”省扶贫基金会志工部部长廖宗旭表示。 (责编:张微微)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