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以法治理念促党性锻炼
2017-11-20 15:32来源:四川党的建设
郑鈜

作者简介:
————————————————————
郑鈜,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四川省地方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四川省互联网法治研究院院长,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会长,四川省“七五”普法讲师团成员,四川省政协委员。

党员干部的党性锻炼
需要法治理念引领

十九大报告提出: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为此,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党员干部的党性锻炼是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是形神兼具、心身双修、内外结合的关键领域,是建设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与权力制约监督机制等重在外部应对和外部治理不同,党性锻炼必须要在内心建设思想防线和理念阵地,重在内省、重在预防、重在纠偏,因而亟须具有净化水源的“治本”作用的思想理念引领。

法治理念是关于法治的内在本质与客观规律的理想价值、理性认识、根本观念和基本共识,是有关法治在调整社会生活实践中所应达到的终极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的一种理想、信念和追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要求的法治理念集合体,贯穿了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法治全过程。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法治理念成为从严治党、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选择。

然而不能忽视的是,现实中党员干部的党性锻炼往往停留在表面,缺少根植于内心的法治理念有力支撑。主要表现在,党员干部的权欲意识、利益追逐、人治思维往往优于权责对应、公平正义、人民至上,法治理念容易成为空洞泛化的“正确”术语而被书写、言说和应用,党性锻炼由此成为与法治理念脱节的孤立活动,面对考验时,党员干部还很难从法治理念出发,在工作和生活中严格依照敬畏法治、遵循法治准则规范自己的行为。

以法治理念促党性锻炼的方法

将法治理念用于促进党性锻炼,就是要体现法治理念对党性锻炼的独特作用:

一是为党性锻炼树立精神依托,从法治理念的独特价值出发,安好党性锻炼的法治理念“保险阀”,使各项党性锻炼活动都能充分反映法治力量。

二是为党性锻炼树立行为规范,将法治理念的要求具体化、实践化,画好党性锻炼的法治行为“安全线”,使各项党性锻炼活动都能充分依照法治要求。

三是为党性锻炼增强内生动力,使法治理念从主体、行为、权利、责任等方面作用于党性锻炼各领域,全面推动党性锻炼在法治的融入中提质增效。

要促进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应当在党员干部内心树立科学的法治理念,注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严格要求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在思想源头上建立法治理念“总开关”,形成正确的权力、义务和责任思维。明白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来自人民,只有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才能使权力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才能与人民群众建立血肉联系,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二是严格要求党员干部在行动中必须秉持法治引领、制度约束、权责对应等规则意识,严格用法治手段规范用权、公正用权、公信用权,不断加强以实现法治理念为目标的制度建设,通过各种法律规范、各项规章制度约束行为,才能做到以身作则,实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公正无私地行使权力,任劳任怨地履行职责。

三是严格在党员干部中开展法治理念宣传教育,以科学化、系统性的创新型宣传教育方式,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能力和水平,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治的风尚,构建遵从法治、遵守规则的社会共识。

让法治理念成为党员干部生活工作的依据和准绳,就能将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在法治的旗帜下,更好地加强党员干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促进党性锻炼在法治的轨道上不断提升实效。(责编:裴佩)
编辑:周盼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