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其他
用四川话演《茶馆》是啥味儿?濮存昕:超出任何人想象
2017-11-15 10:49来源:成都商报

濮存昕 

前晚,川版《茶馆》在德阳演艺中心进行了合成彩排 
 
今年是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同时也是老舍著名巨作《茶馆》发表60周年。因北京人艺著名导演焦菊隐、林兆华先后执导的版本“珠玉在前”,国内一直少有其他院团排演《茶馆》。而这一次,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四川人艺”)不信邪,集全院精锐力量打造了一台原汁原味的川版《茶馆》。
 
舞台上的演员说着地道的四川话,舞台增加了川西民居式的空间布局,使用盖碗等四川特色茶具。尤其是川话的诙谐、幽默、表现力强等特点,更是让所有人眼前一亮,原来《茶馆》还能这样演?
 
这台由四川省文化厅主办,北京人艺著名川籍导演李六乙执导,四川人艺出品的四川话版《茶馆》,将于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进行首轮演出。
 
川版《茶馆》合成彩排  濮存昕专程赶来答疑解惑
 
在濮存昕眼中,川版《茶馆》是超出任何人想象的一部作品。“格局很大,大家要坚决相信这个样式、风格,我为你们的大胆、勇气、演员发出的光彩而由衷高兴。”
 
《茶馆》一开场,三位老人步履蹒跚地从三个不同的方向出场,一位粗布织麻,身形矮小;一位清瘦苍老,拄拐而立;一位英气十足,体型健硕。三位老人诉说着过往,大清亡,日本侵华,国共内战,这一次次时代变迁,三位老人都经历过,最后感叹一句:“是哪个要我们这样的?哪个!”标准的四川话一下有了亲近感。前晚,川版《茶馆》在德阳演艺中心进行了合成彩排。除了省文化厅、四川人艺相关领导,现场还有一位“特别”的观众——《茶馆》中扮演“常四爷”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
 
前一天还在演话剧的濮存昕,是专程来现场为川版《茶馆》答疑解惑的。在他眼中,川版《茶馆》是超出任何人想象的一部作品。“格局很大,大家要坚决相信这个样式、风格,我为你们的大胆、勇气、演员发出的光彩而由衷高兴。”当然,他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我们要完善它,节奏再快一点,希望能够加入更多四川的文化,比如金钱板、川剧,这样让大家一看就知道是川版的《茶馆》!”
 
昨日上午濮存昕与四川人艺的青年演员进行了诚挚的交流。这次川话版《茶馆》,台上演员总共有60余人,其中约一半来自四川人艺,大量“80后”“90后”演员在剧中担纲重要角色。面对年轻人,濮存昕分享了自己演了200多场《茶馆》的感悟。“话剧带来的文学享受是直指心灵的,10年前,我们模拟前辈们的表演,现在自己内心也有了这种沧桑感。现在我们演出,就是替老舍先生、替角色跟观众掏心窝子,讲家国情怀,论人生坎坷,让观众感受老舍先生伟大的文学力量。《茶馆》不仅是一场演出,还承担着一种文化基因的传承。”
 
川版《茶馆》既忠实原著  又具强烈川味
 
在舞美设计方面,除了保留经典的“三张桌子”,川版《茶馆》还增加了川西民居式的空间布局,使用盖碗等四川特色茶具。
 
这台由四川省文化厅主办,北京人艺著名川籍导演李六乙执导,四川人艺出品的四川话版《茶馆》,将于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进行首轮演出。该剧的成功上演,是话剧《茶馆》的一次重大事件,是四川人民艺术剧院的一次重大事件,也是四川艺术的一次重大事件。留给主创人员们的时间并不多,从9月18日开始,他们每天排练八九个小时,国庆中秋长假一天也没休息。“我们想要打造的是一部忠实于原著,同时具有强烈川味的《茶馆》。”四川人艺党委书记、董事长罗鸿亮表示。
 
曾打造出《四川好人》《北京人》等名剧的李六乙说:“《茶馆》在中国戏剧舞台上的地位,给剧组所有人带来很大的压力,但我觉得‘最大的限制就是最大的自由’。”北京人艺版《茶馆》自1958年首演以来,已经走过近60年的岁月,成为中国话剧舞台上的经典。四川人艺排演川话版话剧《茶馆》,如何呈现有别于以往的美学内涵,赋予作品不同的思想主题?作品的全盘“四川化”,成为剧组主要的突破口。
 
饰演茶馆掌柜王利发的四川人艺艺术总监贾建立认为,四川茶文化相比北京毫不逊色,四川话具有诙谐、幽默、表现力强等特点,剧组因此首先对剧本进行“移植”,在不脱离本义的前提下用四川话加以表达,“一听就知道是四川的茶馆”。不过,北京方言“移植”成川话并不容易,“所有的台词都一定忠实于原著,写的依然是北京地域的故事。但其中有些话,确实找不到相对应的更准确的四川话,比如‘硬硬朗朗’‘大令’等,这些就暂时保持老舍先生原话。”贾建立说。
 
川话版话剧《茶馆》直接在老舍原作的基础上,结合主创人员的理解对人物进行诠释,同时融入四川人的性格和表达方式。而在舞美设计方面,除了保留经典的“三张桌子”,川话版话剧《茶馆》还增加了川西民居式的空间布局,使用盖碗等四川特色茶具。“道具舞美不同,空间不同,场面调度和叙述方式就不同,最终思想主题也有所差异。”贾建立说。李六乙还推荐大家阅读历史学家王笛的《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一书。“《茶馆》这本书不仅谈成都的茶馆,还通过茶馆谈历史、经济、人类学等问题,有助于演员开阔眼界。”
 
成都商报记者 任宏伟 实习生 伍文韬 德阳摄影报道
 
编辑:范宇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