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剑阁县:干部多了“包包” 群众多了信任
2017-11-13 16:11来源:四川党建网

黄敏 特约记者 刘慷 记者 蒲芸茜

[flash]http://www.scdjw.com.cn/scdj_video/gybb.flv[/flash]

“大事小事找‘包包干部’,服务贴心周到,什么问题现场都能解决!”在广元市剑阁县,有这样一群人,被当地百姓形象地称为“包包干部”。他们是剑阁县的村组干部和乡镇书记。

只要出门工作,他们都会提着或背上一个特制的工作包,上面印着“为民务实清廉”几个字,只是不同乡镇的包上印着各自乡镇的名字。据了解,这是剑阁县纪委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进一步改进基层干部作风,增强干部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而推行的一项举措。

起因:基层痼疾 干部一问三不知

剑阁县是广元市的农业大县,辖57个乡镇,农村人口多。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关键环节,基层干部,特别是村组干部的工作尤为重要。

今年5月25日,剑阁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母雪龙到白龙镇调研,处理一起信访案件。在小垭村向当地村干部了解情况时,他发现村干部对村民的诉求不清楚,惠民政策一知半解,党纪党规张冠李戴。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文书一张纸一支笔都没带……

在另外一个乡镇村组调研时,关于当地农民人均收入有多少这样的基本问题,该村支部书记回答的是一个数字,村委会主任回答的却是另外一个数字。

这些干部曾经是剑阁农村村组干部最典型的代表,对于政策的回答往往都不明白、不熟悉,甚至个别人不耐烦了就会说“你们去问上面”。这样一来,使得群众对于干部的信任下降了不少,也导致了很多的信访问题。

“开会时都打空手、听天书,下去宣讲政策一知半解、断章取义,涉农惠农政策不明白,全村的发展规划不熟悉,群众的诉求和呼声不清楚……这样的干部怎么带领当地发展?”母雪龙感叹,在剑阁,农村干部普遍面临着年龄大、文化水平不高的现状,很多村组干部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村新的发展。但这些干部都是村民民主选举产生的,他们也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

如何用好这些干部,让他们对群众的事如数家珍,把惠农惠民政策原汁原味地传达给群众,把党纪党规记得清清楚楚,改变作风,树好党在基层的形象,成了摆在当地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破局:制度创新 “包包干部”应运而生

既然他们对政策记不住,何不把政策印成小册子装在身上,遇到群众咨询,拿出来念?既然不能解决群众遇到的问题,何不把问题记下来,然后再反映给上级干部来解决?
 
母雪龙脑海中突然闪现出一个念头,给他们每人发一个包包,里面装好所需的东西,随身携带。就这样,“包包干部”应运而生。

包包里面究竟装哪些东西?经过大家的讨论,最终形成统一的方案。在包包上面印上所在乡镇的名字,印上代表干部形象的“为民务实清廉”几个大字。包包里面标配“八件套”:一个笔记本、一本党章、一本“两个准则四个条例”解读、一本脱贫攻坚微读本、一本应急工作手册、一本惠民政策指南、一张信访工作明白卡、一张便民服务卡。

“我们把党章和四个条例装在包包里,目的就是让每名党员干部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和反腐倡廉的各项要求,时刻警醒自己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吃的不吃,坚决杜绝违反党纪国法。”母雪龙道出缘由。
 
 
“如何管好干部,用好干部才是我们工作的初衷,通过‘包包干部’来倒逼落实,这也是纪委解决‘治本’的问题。”母雪龙说,其实,在不同时期,包包都是干部工作的工具,都被赋予了历史使命和意义。现在再给干部配包包,再定义包包的内涵,是对历史的追溯和传承,再建干部为民的温暖情怀,再塑群众心中真正干部形象,让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实效:责任更重 随身包包犹如“紧箍咒”

“背上这个包包,我感觉更重了。”杜文强是白龙镇小垭村党支部书记。“不是这个包包有多重,而是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杜文强解释说,过去,他最担心村民问他低保的问题,因为很多政策自己也不清楚。现在遇到村民们问及相关情况,他拿出包包里的惠民政策指南就可以回答。“底气足了,按照包包里的政策解读资料解释就对了,还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杜文强说,“提个包包,走到哪儿别人都知道你是干部,走到哪儿都要注意自己的形象。”
在剑阁县白龙镇槐树村,村党支部书记何明锋成了小有名气的“包包干部”,每天他都背着包包到农户家里,到田间地头,一组扶贫户贾子勇想用产业发展资金发展鸡苗养殖,何明峰马上打开包包,拿出脱贫攻坚手册和惠民手册,给农户认真讲解,并把需求记录下来。如今,何明锋深刻体会:“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配备这个包包,是群众工作的法宝。”

李庆芝是今年刚考到槐树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干部。作为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女孩,让她每天提着一个黑色的工作包包上班,起初有些不情愿。“女生比较爱漂亮,觉得这个包包不怎么好看。”李庆芝说,“可是我刚参加工作,对很多政策不熟悉,遇到老百姓问我,我就拿出来念给他们听,才发现这个包包很实用。”
 

“干部们背上包包,比以前更有责任感了。”“背上包包,更为民服务,更务实了,我们关心的,他们都时刻记在本子上,装在包包里。”“我们问政策,他们能给我们讲得更清楚了。”采访中,谈起“包包干部”的变化,群众赞不绝口。

推广:制度保障 “包包干部”不流于形式

如何让“包包干部”不流于形式,落实到位?

剑阁县各个乡镇建立了分类管理台账,将定期制定责任清单并进行检查。同时要求干部定期进行履职述职,不定期地抽查干部包包携带情况,抽阅民情日记,对于不带包的干部和落实不到位的干部进行扣分。

如今,这个随时挎在身上的包包,让剑阁县在治理村组党员干部“小微腐败”上找到了现实可行的路子。目前,全县57个乡镇5446名“包包干部”都装着这些标配的资料,把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惠民利民的政策措施、安全应急抢险、重点矛盾信访问题处置等随时抓在手上,记在心里,落实在现场。

“一个小小的包包,亮的是党员的身份,背的是干部的责任,接受的是群众的监督。”剑阁县委书记向永东说,为每一个基层干部配备一个工作包是剑阁县常态化制度化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创新举措。下一步,剑阁还将在全县干部中推广。
编辑:周盼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