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十九大·理论新视野】新篇章、新思想、新动力:中国迈进民生发展的新时代
2017-10-31 14:15来源:求是网
朱小玉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始终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民生问题之艰,在于覆盖全世界最多的人口;中国民生问题之新,在于不断彰显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中国民生问题之伟,在于以中国智慧为人类实现幸福终极目标而贡献中国方案。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九大谱写惠民新篇章,树立发展新思维,凝聚发展新动力,实现人民新期望,中国迈进民生发展新时代。

新托底篇、新富民篇、新共享篇,构建民生发展新篇章

十九大报告谱写的托底新篇章,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扶贫、扶志、扶智,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真贫、真脱贫;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

十九大报告谱写的富民新篇章,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十九大报告谱写的共享新篇章,推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全面取消以药养医,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

托底篇、富民篇、共享篇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下,依托“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构建出宏大的民生发展新篇章。

继承传统、不忘初心、创新发展,提出民生发展新思想

新时期的共产党人在长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探索实践中,不断拓展、革新、充实古典民生思想,发展出一套适应中国国情,有别于西方民粹主义和福利国家的民生新思想。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古典民生思想视民生如枝干,新时代民生思想视民生如根基。中国民生思想源远流长:管子提出的“九惠之教”是中国最早的认定弱势群体、针对致贫因素实施救助的扶贫思想;司马迁所记载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就是要使人民富裕起来;孔子强调,民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分配公平、贫富有度,这样的社会才可“安无倾”。古典民生思想具有阶级局限性,民生是统治工具、手段和途径:“荒政”是为防止“暴民揭竿而起”,“富民”的目标是治国,“均”的手段仅仅按“名”配财。共产党人的民生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民生是初心、目标和根本: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西方民粹主义和福利国家思想服务于政党选举,而中国共产党服务于民生发展。民粹主义尽管常以体现民众意愿、维护民众利益的形式出现,但它并不真正代表人民,并终将损害民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福利国家思想虽然坚持“3U”(普享性Universality、统一性Unity,均一性 Uniformity),但其本质是一种经济措施,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在西方普选制度的背景下,民粹主义和福利国家思想为竞选家们提供了“最诱人”的选举口号和巨大的选票利益,而当选者又不断推高民粹主义和福利浪潮。民粹主义代表的不是民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福利国家思想也因损害了人民自身的发展动力而不堪重负、难以持续。中国共产党人的民生思想因民而生、为民请愿、与民共进,真正代表了人民的真实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人人尽责、统筹发展、久久为功,汇聚民生发展新动力

只有人人尽责,方能人人享有;只有凝心聚力,方能成就伟业。权利和义务从来都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民生发展既是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人民是民生发展的主体和中心,民生事业归根结底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的参与,全面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顺利推进。

民生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统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我们既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民生力度,也不要脱离财力作难以兑现的承诺……做那些现实条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绝不能开空头支票。

久久为功,利在长远。新时代民生发展,“不是一个‘数字游戏’或‘速度游戏’”,是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民生发展,没有终点,将伴随时代车轮一直滚滚向前。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应该内化于心、见之于行,体现在不断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里、彰显于久久为功的行动中。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入民生新时代的中国人民,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活在幸福新时代里的中国人民,将聚磅礴之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一起迎接共同富裕的新未来。

(作者单位: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编辑:周盼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