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乘“东风”,现代物流“点睛”泸州自贸区
2017-09-25 15:07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范吴瑕 蒋筱青

在泸州保税物流中心众友东方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温茜的记忆中,几年前的泸州只有一个港口,周边是荒山,道路没修通,甚至连商家都没有。几年后,这里荒山变绿坡,双向六车道的道路已正式贯通。

变化的背后,是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成立,更是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的正式挂牌。

依托长江,乘着四川自贸区的“东风”,川南临港片区厚积薄发,与成都自贸区共同打造空铁公水“四位一体”的口岸物流体系,积极构建现代化物流系统,提速港口贸易。

“乘”蓉欧快铁,打造空铁公水“四位一体”物流体系

泸州港独特的区位优势,让众友东方在两年前义无反顾地进入泸州,成为最早来四川投资的进出口贸易企业之一。“当时泸州港周边还是一片空地,但泸州市政府招商引资的力度和热情让我们坚信,留下来是有价值的!”温茜说。

变革接踵而至。2015年,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 (B型) 通过验收,走在了改革发展的前列。今年4月1日,川南临港片区挂牌,成为四川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川南临港片区设立后,让外贸企业在泸州港的中转成本降低,我们与保税物流中心建立出口联动作业模式,物流时间减少2-3小时,物流成本节省200-300元。”制度创新让四川泸州港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黄兢有感而发。

迈着务实的步伐,川南临港片区的运输、报关、货贷、贸易等企业不断增加,港口物流业快速集聚和发展,“协同合作”被提上了日程。

“今年10月,我们将利用蓉欧铁路快速通道,从法国到青白江铁路港片区,再到泸州港。”如此一来,运输时间和成本大大减少,温茜告诉记者,这主要得益于前不久泸州港与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打造空铁公水“四位一体”的口岸物流体系。

其实,早在2013年泸州港进港铁路就已修通,实现了铁水联运的无缝连接。“目前,泸州港已与50多家物流公司达成合作,积极向综合物流供应商转变。”黄兢说,尤其是与成都国际陆港公司合作,泸州港多式联运业务获批交通部“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推动着成都与泸州两地的经贸合作。

一手抓制度创新,一手抓经济建设,四川自贸区让泸州上了一个新台阶。截至今年9月1日,川南临港片区新注册内资企业1477家,变更注册内资企业176家,累计新增内资企业1653家,注册资本达143.4亿元。

“单一窗口”与成都自贸区步调一致的融合

港口功能不断提升,物流产业不断壮大,区域合作不断加强……作为四川第一大港,一个新的难题摆在眼前:日益增长的物流信息需求与物流信息利用率低、成本高、手续繁的问题如何解决?

思路决定出路。2014年泸州就谋划建立网络化、现代化的港口物流信息平台。在泸州市政府的主导下,今年5月,长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正式在川南临港片区上线,不仅能将港口分散的物流信息关联起来,实现与口岸作业数据高效交换共享,更能创新物流通关模式,打造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在此之前,通关是海关、国检两条线,“但现在进出口通关一次录入,一单两报,数据共享,录入项减少30多项,通关时间节约40%。”四川临港物流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综合部主管陈帅认为,“相比以往的报关、报检模式,‘单一窗口’更加便利,海关、国检可以联合查验,降低企业的物流和人力成本。”

“我们在国家标准版的基础上,还对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进行升级,将成都、泸州等各口岸区域性的‘单一窗口’平台已有的功能,以及海关、边检等部门各垂直平台都集成到四川国标版‘单一窗口’。”陈帅说,整合后的四川国标版“单一窗口”可实现“一窗办结”,进一步提升通关效率。

正是与成都自贸区步调一致的融合,让川南临港片区的航运物流企业率先体验了一把四川国标版“单一窗口”的报检。

“9月7日,我们通过四川国标版‘单一窗口’提交报检数据后,仅8秒就收到了检验检疫报检号、放行等通关信息。”四川中远海运国际货运有限公司报关业务主管陈星兴奋地说,没想到报检速度那么快。

通关一体化,“小港口,大腹地”的联动升级

从设立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到成为四川自贸区的一部分,泸州“小港口、大腹地”洼地效应显现。未来3年,川南临港片区注册企业将达到10000家,注册资本将达1000亿元。

泸州港保税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玉平直言:“保税物流中心成立两年来,仓储功能使用率仅在40%左右。但随着政府积极引进和培育进出口加工贸易企业,需求增多,保税物流中心的功能会逐步完善。”

目前,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与成都高新区综保区已建立了“区港联动”模式,实现航空物流与港口物流的对接。成都海关还在监管上加强了对成都高新区综保区、成都空港保税物流中心、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宜宾保税物流中心4个区域的监管合作,加快通关一体化建设。

“今年1—8月,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已完成进出口总额1.19亿美元,同比增长12倍。”杨玉平透露。

一边加大区域联动,一边拓宽协同发展网络。“目前泸州港60%的货源都来自成德绵经济区,我们也在不断加强与成德绵铁水、公水多式联运合作。”黄兢说,泸州与成都在公水铁空综合运输体系下,建立成都无水港,并与成都市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实现泸州—成都间公路零通行费。

虽然挂牌不到半年,但川南临港片区的优势正在凸显,作为四川自贸区的一部分,未来的发力点在哪儿?

“相比沿海自贸区,内陆自贸区的优势应该是服务贸易。”对于川南临港片区的发展,温茜有自己的想法,“四川自贸区的发展要利用内陆服务贸易无边界的优势去弥补货物贸易的缺点,利用成都双流的航空港、青白江的铁路港以及泸州的水港优势,大力发展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

“泸州自贸区的发展必须与成都自贸区联动。”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负责人透露,川南临港片区要大胆闯、大胆试,推进成都与泸州物流信息、服务、市场、政策、管理的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蓉欧快铁”、长江黄金水道功能,推进成都青白江铁路口岸、成都龙泉公路口岸、泸州港水运口岸的融合发展,加强电子口岸及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与四川自贸区成都片区形成均衡发展。(责编:陈晖)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