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综合报道
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蹈评奖圆满落幕
2017-09-08 16:24来源:四川党建网
凉山州委外宣办 宋明

9月6日晚,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凉山彝族自治州政府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在凉山州西昌市落下帷幕。经过评委会的严格评选,现场亮分,《长鼓行》《生在火塘边》《长长的辫子》《银塑》《阿嘎人》《爷爷们》的最终得分分列终评前六名。

《生在火塘边》

在最后一晚的评比中,除了藏族、彝族、朝鲜族、蒙古族舞蹈外,还有畲族、苗族、哈尼族的作品参与到当晚上的评奖当中。本场参评作品表现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各放异彩。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民族歌舞剧院有限公司的舞蹈《爷爷们》展现了全面小康社会到来之际,老年人退休生活的新气象。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的作品《阿嘎人》展现的是藏族人民“打阿嘎”过程中丰富多彩的生活,在劳作的过程中有爱情故事,也有嘻闹的场景,还有动听歌声的传唱。

《爷爷们》

《阿嘎人》

中国舞蹈自古便有“无鼓不舞”的传统,“鼓”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第三场的演出中,还能看到了各式各样的“鼓舞”:《长白又一春》使用朝鲜族的长鼓、扁鼓作为道具舞蹈,展现“师道”在艺术发展中的传承性;《风起苗舞》将苗族汉鼓、雨棍、沙锤、风铃等乐器搬到舞台上现场演奏,还有艺术家引吭高歌演唱原生态苗族歌谣,表达姑娘们在春耕季节的希望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山之子》使用哈尼族的铓鼓为演出道具,演员们现场一起打击的鼓点振奋人心,让我们感受到哈尼族人民的热情。

《长鼓行》

第十一届“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是自2015年落户四川凉山后的再一次相聚,通过三场精彩的角逐,涌现出了许多极具民族特色的优秀民族民间舞精品。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罗斌在终评结束后接受采访时表示,本届“荷花奖”在题材、内容、体裁多样性上有所突破,许多作品摒弃过多的套路,回归到舞蹈本身,编导在创作的过程中深入生活,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在其中,呈现出舞台上异彩纷呈的样貌。在今年的终评中,我们看到了大量有趣新潮的汉族作品涌现出来,针对这一现象,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潘志涛表示,民族民间舞应该植根于人民,由人民表演,由人民传承,编导应当坚守住文化之根,才能创作出更多贴合群众,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作为舞蹈界的老前辈,潘教授肯定了年轻一代编导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也同时指出了他们存在的问题。

《银塑》

9月6日上午,在西昌邛海宾馆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发展论坛,中国文联、中国舞蹈家协会、凉山州政府的领导、嘉宾出席研讨会现场。在本次研讨会上,高度、朴永光、曹平、李维维、沙呷阿依、陈家年、黄石、姜铁红、潘志涛、李炜、仝妍、马文静、邢晓于先后发言,提出自己对本届“荷花奖”作品的看法和对民族民间舞未来的展望。

“荷花奖”的评委和参评节目的编导参与到研讨会中,大家畅所欲言,对民族民间舞创作、表演方面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也对民族民间舞蹈未来的发展走向提出诚恳的建议,表达了希望能创作出代表中国特色的舞蹈作品屹立于世界舞台的远大志向。

《长长的辫子》
编辑:范吴瑕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