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爱啃“硬骨头”的“金牌教练” ——记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周树春
2017-09-05 17:09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让中国的焊接事业攀登世界巅峰,为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技艺精湛的焊接高技能人才队伍贡献力量,是周树春一直恪守的信念。

本刊特约记者 江潇

8月的北京,在国家集训中心里,气温已逼近40℃。

此时,一个留着小平头、身材瘦削的40来岁男子半蹲着身子专心教授着学生宁显海焊接技术,他们正在向今年10月将在阿联酋举办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的焊接项目比赛冲刺。“很多次与世界技能大赛擦肩而过,这次终于能代表中国走向世界舞台,有信心吗?”“有周老师在,就有信心!”宁显海腼腆地笑着,眼神里充满自信。

这位让他满怀崇拜的周老师,就是国家级技能大师、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周树春。

从学徒到专家,焊花飞溅写青春

1992年,初中毕业的周树春,接替父亲进入十九冶工作,从此与焊枪“结缘”。虽然最初对焊接一窍不通,但周树春暗暗下定决心:要当就当最棒的电焊工。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周树春白天忙工作,晚上学理论。平时将焊接遇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有空就向师傅请教。每当夜深人静工友都已入睡后,他还拿着工具在计算、测量,钻研图纸,练习操作。不到一年时间,周树春就能独立进行结构安装、焊接制作和普通管道焊接了。

多年来,周树春自学了《管道焊接技术》 《焊接热过程与熔池形态》等几十本专业书籍,读书笔记多达数十万余字。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专业技术和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周树春不但成了公司的技术精英,在专业学术领域也收获了诸多成果。他参与研究的《巴新瑞木X60镍钴矿浆管道焊接工艺研究》等论文在《工程焊接》刊物上发表,参与研制的《高炉炉顶钢圈安装、焊接施工工法》被评定为企业级工法,申报的《焊钳》 《一种割枪用稳定器》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此外,他还先后获得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全国冶金建设高级技能专家、中华技能大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和各类奖项50余次。2016年,周树春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谈及这份荣誉,这位老党员很谦逊地说:“我只是做好了份内的事。”

2015年,他的学生曾正超获得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金牌,打破了我国在该项目上零的突破。“作为中国人,我真的感到骄傲,金牌不仅是个人的荣誉,同时也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技能工人在焊接领域的技术水准。获奖太艰难了,我们真的付出了很多。”周树春说,焊接是有毒有害工种,工作时会产生烟尘、粉尘、电弧光,对人体的伤害特别大。“我最佩服师傅刻苦钻研的精神,也羡慕他有灵活的头脑。”曾正超发出这样的感叹。

周树春甚至还成为了攀枝花市唯一受邀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胜利日”阅兵观礼的代表。

重实践强理论 做好“传帮带”

“工作环境恶劣、技术要求逗硬,要想两者兼得,必须下苦功夫、花大力气钻研。”周树春这样看待自己的工作。埋头苦干、细心求索让周树春走上一个个领奖台,但周树春没有就此止步,他想把自己掌握的技术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弟子们。

2013年,攀枝花市总工会确定成立“周树春劳模创新工作室”,在这个工作室里,周树春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传道、授业、解惑”。工作室先后培养高级技师132名,技师92名,培育出全国技能能手6名。面对这样的成绩,周树春淡淡地说,这是他应该做的。

“出技术、出成果、出技能、出人才”是“周树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工作目标。这个工作室掌握了12种国际国内前沿焊接技术,先后提炼总结出13种焊接操作方法;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篇,获得了“焊钳”等两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编写了《中冶科工集团焊接高级技师培训教材》上、下册,参编的《金属加工与实训——焊工实训教材》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支焊接工程“铁军”的诞生

有了工作室做智库,还需要双手施展技艺。

2013年,“西部铁军——周树春焊接工程队”成立。“我们这支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是经过‘苛刻’条件筛选出来的,都是中国焊接领域的精兵强将。”周树春信心满满。

在周树春的工作室里,有一面中国十九冶成都钢构分公司送给工作室的锦旗。他说:“这来自十九冶成都钢构分公司承担的成都市重点工程——二环路改造之东二环钢箱梁制作任务。由于工期紧、要求高,钢构公司向‘西部铁军’求助,工程队突击队员们在规定时间内完工交付,为整个工程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周树春把这种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焊接任务称作“急难险重”任务。这样的任务对于周树春焊接工程队的队员们已是“家常便饭”。无论是在“西南地区最大的煤气柜”制作安装的国内焊接舞台上,还是在位于大洋洲的巴新瑞木X60镍钴矿浆管道焊接等国外焊接舞台上,都能看到“周树春劳模创新工作室”和焊接突击队成员们活跃的身影。这些工程都是国内外焊接领域的“硬骨头”,但是队员们都说“硬骨头啃起来特别香。”

过硬的技艺为周树春增添了攻坚克难的勇气。在昆钢高炉工程焊接施工中,面对作业面狭窄、焊口隐蔽、管道内空气流动性大等众多难题,周树春主动请缨,大胆采用在管道中充氩气置换、隐蔽部位用镜子反射焊口的巧妙办法,一举攻克难关。

尤其是巴布亚新几内亚蜿蜒66.9公里的“银色巨龙”——瑞木镍钴矿浆管道,更是以周树春为代表的中国焊工创造的一大奇迹。

当时,在管道的铺设工程中遇到了地形复杂、高温多雨,且第一次焊接全球最大口径长输矿浆管道X60管线钢等难题。作为焊接负责人,周树春结合现场地质、气候条件,通过数百次的实验,成功创造了焊接新工艺,将矿浆管道每道焊口的焊接时间由3小时缩至40分钟,保证了整个工程的顺利推进。

周树春研发的X60管线钢焊接工艺不仅填补了国内该类工程焊接技术的空白,且用此工艺焊接的6000多道焊口,经X射线探伤检测,合格率达98.7%;经12.3MPA水压检测,合格率达100%。
一件好的焊接作品,不仅要外观漂亮,内部质量也要过关。“焊接比绣花还难。绣花针走错了还可重绣,焊接一旦出错材料就报废了。”周树春坦言。

所以,“一点都不能差,差一点都不行。”这句话成为周树春在他的焊接世界里践行的工作准则。而让中国的焊接事业攀登世界巅峰,为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技艺精湛的焊接高技能人才队伍贡献力量,则是周树春一直执着恪守的信念。 (作者单位:攀枝花日报社) (责编:张微微)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