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扎”进地里的“农田医生” ——记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罗玉斌
2017-08-22 12:48来源:四川党建网
本刊记者 冯雅可

初见罗玉斌时,他刚从古尔沟村匆匆而归,黑黄的脸,精瘦的身板,一裤腿的泥,轻喘着气出现在记者眼前。如果不是坐在理县朴头乡政府的一间办公室里,罗玉斌的模样很难与朴头乡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站长联系起来。

“有村民的莴笋长虫让我去看看,顺便给几个人普及了甜樱桃种植技术。这一天忙得晕头转向,微信上还有咨询等我去回复……”罗玉斌的农技服务微信群响个不停,他只得暂时把手机放在一边,像一个老农民般讲述起他与这片土地的点滴故事。

田间奔走33年的“罗医生”

1984年7月,罗玉斌成为了一名乡镇农技员。“如果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我就不配当农技干部”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了这个承诺,他把家安在了田间地头,把办公室设在了高山远寨,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整天与果树农作物为伴,一腿泥满身尘地在田里和村民打了33年交道。

朴头乡有良好的蔬菜种植传统,村民种植积极性很高。在长期为村民服务的过程中,罗玉斌发现很多村民在种植蔬菜、果树的时候,由于缺乏农技知识和管理不当,造成减产、歉收的情况很多,就是这样的小失误,给农民带来却是巨大的经济损失。这让身为农技员的罗玉斌十分痛心,也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为了及时将知识和技术送到百姓手中,帮助群众技术指导,在经济条件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罗玉斌硬着头皮花2000元买了一辆旧摩托车,创办了阿坝州第一个“农业流动技术综合服务站”,转变乡农技站单一的“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主动走到田间地头,走进老百姓家中,手把手指导,面对面咨询。为了服务农民,保证农作物质量,罗玉斌起早贪黑,风雨无阻,将急需的种子、配好的肥料、农药送到老百姓手中。针对不同农作物的生物学特征和病虫害特点,他现场“开处方”,将最新的科技信息和果蔬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无偿传授给农户,为农户挽回经济损失不计其数。

在2016年精准扶贫工作中,罗玉斌担任一颗印村驻村农技员,在田间了解种植蔬菜的情况时,发现该村贫困户中使用化学肥料过多的情况非常普遍,导致莴笋品质不好且腐烂程度大。他立即提出了改用有机肥料为主的建议,教贫困户正确使用磷肥和钾肥。在适当施肥的前提下,贫困户陈继春种植的莴笋由原来亩产5000斤提高到现在亩产8000斤。

“人生病要去医院,庄稼生病就找我们的‘罗医生’。”古尔沟大沟村村民程英2015年被推销肥料、农药的不良商贩坑了,当年种的近三亩莴笋全部得了麻秆病,只卖了700多元,成本都没收回。罗玉斌得知此事后,专程到她家去了解情况,替她想方设法改善土质,重新搭配肥料、农药。去年程英重新种了两亩莴笋,没有一株染病,卖了好价钱,净赚1万多元。“庄稼得病不治疗只有死亡,农民又全靠庄稼过日子,多亏‘罗医生’我们才能安心种地。”程英说出了广大庄稼人的心里话。

从试种者到“贴心人”

在全乡产业结构调整初期,群众较为保守,不愿尝试新品种植。罗玉斌放出话来:“我来打头阵,成功了大家就跟着干,失败了就以我为教训。”后来,罗玉斌硬是拿出自家一块田专门搞种植示范。在他不惧困难、专注坚持地科研精神推动下,试验田里陆续种出了苹果、花椒、大白菜等作物以及欧洲甜樱桃……乡亲们从中看到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与产业结构调整所蕴藏的巨大商机,逐渐树立了“先干不争论,不干不评论,实践出结论”的思想,一门心思跟着罗玉斌干。

33年来,罗玉斌共建立示范园32个约225亩,新品种试验田20个,辐射带动群众建大白菜基地6000亩,莴笋基地4000亩,青红脆李基地1300亩,综合辐射范围达20000亩,积极有效地带动了广大农户搞产业,促发展,增加收入。

但罗玉斌并没有停下研究的步伐,为了保证农户增收,他不断潜心解决蔬果种植常会遇到的一些疑难杂症,通过新技术和试制新药防治蔬果病虫害,造福广大农户。为防止芹菜产生病毒病、叶斑病、缺少微量元素等,罗玉斌每周两次在一颗印村的田间进行观察,并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对贫困户进行正确的用药和施肥指导。在他细致指导下,一颗印村每亩种植芹菜比传统种植大白菜增收4000元。

“从我家栽下第一株甜樱桃开始,如何种植、如何管理,何时施肥、修枝、浇水、打药,‘罗医生’都亲自手把手指导,他手机24小时不关机,遇到问题时随叫随到,真是老百姓的‘贴心人’。”梭罗沟村村民王远茂说,也正是他的科学引导,自己家种出了绿色有机甜樱桃,每年销量不愁,收入不菲。

如今,朴头乡的产业结构调整经历了质疑、信任到现在的拥护,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优势也开始逐渐显现,群众的人均年收入也从最初的4500元达到现在的9600元。

奔走不息 惠民不止

随着朴头乡的农技力量不断壮大,农技站由最初的一辆旧摩托车发展到现在的一辆流动服务小货车。农技员由最初的1人发展到现在的7人,并发展了2个庄稼医院,农技服务也从1个乡镇辐射到周边6个乡镇。“我们不只在朴头乡服务,还经常到杂谷脑、甘堡、古尔沟、米亚罗等其他乡镇,有时还去马尔康、红原等其他市县,只要村民有需要,我们都会去。”

据了解,在2016年春耕期间至2017年春耕期间,仅在一颗印村,罗玉斌牵头举办的各种大小夜校培训班就有30余期,培训内容以果蔬的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罗玉斌说,一些村民文化程度低,吸收新知识能力差,思维较固定,对果树修剪熟练程度掌握得还不够好。针对以上问题,他会在“农民夜校”培训过程中对他们进行理论和实践培训。

谈到未来的工作计划,罗玉斌要做的事不少,他手里还有白玉香芹、高原青莴笋等新品种的试种引进,希望能尽快稳定推出。同时,农技站今年除了继续对贫困户进行农技指导以外,还会对农产品的销售环节进行改良。“目前我们已经把青红脆李和甜樱桃的包装进行了统一,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研究、试种、培训、解惑……33年来,罗玉斌始终坚守在基层一线,岁月没有磨灭他服务农村的热情。“把农户的事当成是自己的事,工作才有干劲,才有动力,农户才能真心和你交朋友,才会尊重你。”正是把群众摆在首位的心态,让罗玉斌这个平凡的农技员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田间华佗”。

 (责编:余娜)    

编辑:夏若云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