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产业发力 绿色发展“弯道超车”
2017-08-07 15:51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本刊特约记者 王庆

火热的6月,在安州区举行的绵阳市汽车产业推进会上,50余户汽车企业的“绵阳造”整车和百余种零部件产品闪亮登场,11个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成功签订,项目总投资金额达21.2亿元。

野马汽车绵阳生产基地冲压生产现场  摄影 蒲滔

绿色崛起,核心支撑在产业。这张漂亮的成绩单背后是绵阳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实现“弯道超车”的顶层布局。

做加法:产业集聚顶层布局

当传统汽车行业发展进入缓慢增长的新常态,绵阳汽车产业发展动力与活力从何而来?作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之一,绵阳拥有发展汽车产业的区位、产业、人才和政策优势。通过引进培育优势企业,中国重汽绵阳公司、华瑞汽车、野马汽车绵阳公司、新晨动力、富临精工等多家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先后落户绵阳,已建成轻卡、皮卡、SUV、微型面包车、重卡及新能源汽车等整车生产基地,汽车零部件产品涵盖发动机总成、汽车支架、空气滤清器等百余种产品。

结合产业发展现状,绵阳在安州区规划建设了四川绵阳汽车产业园,以华晨集团南方基地为依托,着力打造四川第二大汽车产业基地,达到年产50万辆整车、50万套整车零部件的产能。  
  
在注重龙头企业带动的同时,绵阳不断强化重点项目推动工作。中国重汽绵阳公司区域化整车装备建设项目竣工,建成年产重型车两万辆的整车装配线;华瑞汽车10万套车身覆盖件生产线技改项目竣工,达到新增10万套车身覆盖件的生产能力;新晨动力公司电喷智能控制管理系统产业化项目竣工,达到年产100万套发动机管理系统的能力……

如今,随着新晨动力、波鸿好圣、天津力神等多家重点企业发展壮大,绵阳汽车产业由“集聚”向“集群”转变,顶层布局之下以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发动机总成为依托的产业体系正逐步形成。

做减法: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说NO

一方面对新能源产业做“加法”,另一方面对“不健康”产业大做“减法”,绵阳响亮喊出追求绿色GDP的发展理念,对高耗能、高排放、产能过剩的行业说NO。“加法”与“减法”同时发力,产业结构调整速度与力度进一步加快、加大。

近年来,绵阳将发展绿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绿色发展、永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作为全市绿色发展的综合统筹部门,绵阳市发改委将绿色、低碳、生态的理念贯穿到规划与项目立项中,不断强化环评意识,从源头控制做起,强化环评,追求绿色GDP。通过对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分析,严格规范各类开发区及工业园区规划,把园区布局、产业结构和重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的环境合理性作为规划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相关工作方案的编制过程中,绵阳市发改委严格按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了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在项目立项阶段,绵阳严格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版)》,对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列入限制和淘汰类产业项目的立项工作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执行,一律不再审批、核准和备案高耗能、高排放行业项目。统计显示,近5年来,绵阳市本级和各县(市、区)都没有审批过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及总量减排成效明显。

一边杜绝高能耗、高排放、产能过剩行业进入,一边大力引进、培育“两新”产业,不断优化区域布局和调整产业结构。2016年,绵阳全市八大重点产业累计实现产值2074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4.8%,同比增长9.5%;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持续提高,分别达53.5%和36%,继续领跑全川;2016年末,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15.3:49.0:35.7,较上一年有较大改善和提升。

谋创新:共享绿色“智”造高地

近年来,绵阳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培育新的增长极,依次出台《绵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促进产业发展的意见(试行)》,加紧出台《绵阳市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专项规划》……

作为国家唯一科技城,绵阳以资源富集的科技优势为切入点,注重引进技术研发力量,与多家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强化技术创新和支撑平台建设,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和新能源汽车智慧服务创新产业联盟,建成中国科技城新能源汽车重点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中心。目前,绵阳汽车产业已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技术中心7个、市级技术中心9个。

在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同时,绵阳不断加大产业发展推进力度。目前,野马汽车绵阳公司纯电动乘用车E70已批量生产,正启动新的纯电动整车研发工作;华瑞汽车新能源汽车样车已试制成功;长虹电源、豪特集团等零部件及配套设施企业发展势头强劲;长虹、九洲等企业正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和配套设施智慧化。

如何实现多点发力,全面开花?绵阳充分发挥现有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础,以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为产业主攻方向,以积极引进和培育整车龙头企业为推动力,完善产业链各环节,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产品创新开发速度和规模、完善配套体系。

求发展:步履坚定跑出“速度与激情”

思路决定出路,只有底子好才能“打硬仗”。如何在现有新能源产业的基础上更好地延伸产业链条,从而让汽车产业实现效益倍增?绵阳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绵阳市委、市政府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十三五”期间,绵阳汽车产业发展将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重点发展以重点领域乘用车、智能网联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及关键总成、专用车为代表的汽车产业,坚持龙头企业引领、重大项目支撑、集群化发展的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全省第二大汽车产业基地、西南地区重要的智能汽车产业基地、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

当前,绵阳全市上下围绕一个宏伟目标而战——到2020年,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以上,整车制造总产能达到45万辆以上。从产业基础到资源优势,绵阳“作战任务”清晰:即不断优化政策环境、服务水平、投资环境,围绕汽车产业链,以重点项目为支撑,加大优势企业引进力度,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和带动作用,为绵阳汽车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作者单位:绵阳日报社)(责编:夏若云)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