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梦想从这里起飞——记万源市固军乡大岭包村第一书记孙家国
2017-07-25 12:32来源:四川党建网

大岭包村位于固军乡东南方的一个山腰上,海拔1100多米,信息闭塞,交通滞后,距万源城区80多公里,所辖五个社中,现有贫困户52户,180人……多少年来,这里的村民守着人均不足一亩的土地,搞着传统的种养殖业。青壮劳动力基本外出,打工成为大岭包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我去之前,大岭包村五分之一的地方处于通讯盲区,整村无一寸硬化路面……”言及大岭包村的发展,第一书记孙家国深感责任大,担子重。但他敢于担当,思路清晰,从驻村起,他就为大岭包村的发展勾画了蓝图。

立足村情兴产业

2015年8月,身为万源市水务局党组成员的孙家国,经组织派遣到大岭包村任第一书记。

初来乍到,孙家国目睹村里的发展状况,心着实凉了好一阵。“如果一个地方各方面的工作都顺风顺水了,还要第一书记去干啥!”他想起临行前一位领导对他说的话。现实的“骨感”不容许他有过多徘徊,他只有甩开膀子干,别无选择。

为全面掌握村内的实际情况,孙家国带领村社干部调查摸底。他从本村地形地貌着手,依据当地村民传统的种植习惯,与村“两委”及部分党员干部一起规划了生态产业保护区。保护区以社为单元,划定了旧院黑鸡、山羊、高山核桃及中药材等种养殖区域,并设立了无公害(无饲料)家禽生态养殖保护区。

为振兴村内种养产业,孙家国注重内引外联。去年11月初,他一口气跑了万源市财政局、畜牧局、科技局、扶贫移民局,为村民致富奔走,广泛衔接,联系项目,争取资金,并解决了村里通讯信号不好的问题。这期间,大岭包村在万源市科技局的支持下,审核通过了标准化蜂桶中蜂养殖基地项目,并成功施行,现已初见成效;在万源市水保局的支持下,150亩的高山核桃树基地已完成规模化种植;在万源市农发办的支持下,大岭包农业专业合作社正在筹办中。返乡创业农民工杨成刚流转地土200亩种植白芨合大果红花油茶,有力带动了9户农民致富增收,并使黄丕洪等2户贫困户年均增收1万元。“下一步,我们打算将大果红花油茶向全村全乡推广,届时满山绽放大红花……”孙家国说。

把准时机绘“蜂”路

为进一步发挥村“两委”的组织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孙家国着眼于发展与壮大集体经济,把准时机绘制了大岭包村的中蜂养殖“线路图”。

“去年冬,我组织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专题研究发展集体经济的事情,结果全票通过由党支部联合农户成立大岭包农业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孙家国说,“群众的意愿就是我们干部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他组织召开全体党员干部会,讨论决定,先期将中蜂养殖作为主导产业,把争取国家投入部份纳入集体资产占股,鼓励农户自愿入社,帮扶贫困户加入。为调动蜂农的养殖积极性,村“两委”鼓励到村开展对口帮扶的干部职工以略高于市场的价购买蜂蜜。

对群众推出的特困户的扶贫工作,孙家国则采取争取银行小额贷款的办法,由集体收益资金贴息,以尽量让他们只出劳力换收益,而不负责出资。村集体合作社聘请专家,选址建养蜂场,培养专业技术员集中养殖,统一对外营销、统一经营管理,解决农户技术难、销售难等问题。由于养蜂是一项不占用耕地,不污染环境,又能提高粮食作物及瓜果蔬菜授粉结实率的“空中增收”产业,孙家国用它绘制出了大岭包村民实现脱贫的“经济短线”,有效加快了该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步伐。“我们到现在已经养了100多群中蜂,明年有望增加到500群。由于今年要培养新蜂群,不让多产蜜,只能产200多公斤,孙书记说已经设计含有‘大岭包’字样的统一包装以扩大销路。”梨树坪社社长袁碧友喜不自禁,“孙书记把我们的蜂蜜‘晒’在了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一天就卖了2500多块钱。”

发挥特色“放长线”

“要真正让大岭包村的群众摆脱贫困,还得从长计议,做好新的规划。”谈到大岭包村未来的发展,孙家国胸有成竹。

由于秦巴山片区是旅游扶贫重点区域,孙家国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商讨发展之计,拟借兴建固军坝水库的“东风”,大力发展水利风景区乡村旅游。

然而,搞乡村旅游又谈何容易。孙家国决定先从改善村民的饮水条件入手。说动就动,他带领村社干部修建水池、铺设管道,使十多年因淤塞未启用的山坪塘以及堰渠、涵洞等水利设施重新投入使用,全村70多户村民因此喝上了自来水。

“如今,我们村100多户村民饮水难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生产灌溉用水也解决了,而且还硬化了3.5公里的村社道路,余下的5公里也即将开工硬化,孙书记的到来,让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村民熊华明感慨地说。

在村民脱贫致富的精气神普遍提振后,孙家国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再次深入到每个村民小组,召开社员大会,并形成发展共识:打好“生态牌”,让大岭包村走出大巴山区。

大岭包村距固军坝水库直线距离5公里,距龙潭河景区15公里,辖区内瀑布飞泉、奇石洞天、峡谷幽深、流水淙淙,素有川东小“庐山”滴水岩、温水溪、张家洞等旅游资源。孙家国和班子成员围绕“产业上山、人口下山、旅游进山、产品出山”的规划思路,沿公路、靠库区,科学布局乡村旅游扶贫新居。放眼“环库游”长线,挖掘自身资源潜力,通过可持续的旅游产业发展,以期进一步增强大岭包村的造血功能。

“脱贫攻坚战的梦想已经起飞,只要我们沿着既定的目标,埋头苦干,奋力前行,大岭包村就一定能够改变旧模样,迎来新生活。”望着苍茫群山,孙家国信心满满地说。

编辑:魏江楠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