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真挂真做 领跑“贫困村”发展 ——记万源市青花镇方家梁村第一书记蒋显海
2017-07-25 10:55来源:四川党建网

“作为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我已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淳朴的村情,幽静的自然,新鲜的空气,无不是在城市生活人们的奢望。吃住在村上,我已实现了从最初的陌生,到现在享受工作的转变……”自从下派到万源市青花镇方家梁村担任第一书记后,蒋显海完全融入了村里,村民只要一提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

牢记职责的领头人

任第一书记至今,蒋显海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致力于脱贫攻坚,搞基层治理、建基础设施、抓产业发展、建集体经济,成为了带领群众奔康致富的领头人。

方家梁村幅员面积6.4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154户496人。基础设施落后,全村人畜饮水困难,土坯房众多,与外界相通的就是一座索桥。同时,农村劳动力“空心化”、老龄化问题严重。贫困人口呈现的三大特点:思想观念落后、健康状况差、文化程度低。通过调查走访,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蒋显海协同帮扶部门提出了“一水、二路、三桥、四产业”的扶贫发展思路和“春赏花、夏钓鱼、秋摘果、冬购物”的脱贫目标。明细了“做好一个规划、用好一套班子、育好一个产业、建好一套机制”的具体扶贫措施。

针对方家梁村实际情况,他还探索建立了干部群众量化积分管理办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忠、孝、礼、义、仁、智、信、勇等高尚品格作为积分管理的主要内容,奖惩并举抓基层治理。同时,以基层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为抓手,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告诉群众党委政府在为群众谋什么,在为群众干什么,为群众干成了什么,提高群众感恩意识。

抓实基础设施,助推产业发展。围绕群众生产生活和产业发展所需,协调争取相关部门的项目支持,修建了两个社的社道公路。正在新建长89米、宽6米的过河大桥,可解决2000余群众过河难。在发展基础设施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猕猴桃优势产业,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目前,全村的富硒红心猕猴桃种植面积已由最初的80亩发展壮大到现在的400余亩,为贫困户短期能脱贫、长期能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民服务的好书记

“家里这么困难,从来都没有享受过什么优惠政策,精准扶贫管我什么事情,我才不得去开会呢……”村民蒲立宪面对刚入村的第一书蒋显海说。“退耕还林、粮食直补、低保这些你都没有享受到?”驻村的第一天,村民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方家梁村距离青花场镇只有2.5公里,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都不错,但为什么群众的怨气这么大呢?带着这些疑问,他和村“两委”一起先后走访党员、群众230余户,深入了解民情民意。蒲立宪属于2014年脱贫户,享受了政策兜底、危房改造、产业发展等相关优惠政策。目前,因为儿子上大学,女儿读高中,希望村上通过“雨露计划”给解决部分学费,但是他的情况不符合“雨露计划”政策,所以蒲立宪对村上干部积怨颇深。针对蒲立宪的家庭刚刚脱贫,支付子女学费压力偏大的实际情况,蒋显海先是对蒲立宪进行了情绪安抚,然后前往市总工会、团市委、工商联等部门,向各个部门说明情况,给蒲立宪子女上学解决了4500元的学费,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住在村里,吃在村里,蒋显海说自己就是方家梁村的人,想为村里的老百姓多做一点事。闲暇时间,他总是在村里走访,和村民拉家常、聊天。期间,遇到了很困难的群众,他们有的是因为家里有病人,高昂的医疗费吃穷了一家人;有的是家里有残疾人,没有劳动力,无法正常劳动;还有的是家里土地少,又没有外出务工的思路,经济来源单一……面对这些,蒋显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立即着手结合他们不同的情况给予了不同的救助。帮有病人的家庭办理医疗报销手续;与村民聊天,把他知道的外出务工的途径告诉他们……在春节慰问村里老党员干部中,他仍不忘去看望村里的困难户,为他们物资。

亏欠家人的工作狂

由于扶贫攻坚任务重,工作繁忙,蒋显海经常都加班加点在工作第一线,没有时间陪伴家人。有一次周末,他的妻子突发疾病住进了重庆医院,打电话希望还在村上加班的他到医院陪她。但当时正是两个社村道建设启动的时间,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果延期开工,将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按时完成建设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工程开工不能拖,他只能如实地给妻子解释。第三天,工程顺利开工,但是妻子检查结果也出来了,病情比较严重,需要立即手术。由于接近年底,工作任务繁重,并且万源距离重庆比较远。在妻子住院的23天中,蒋显海只到医院看望过一次。

“爸爸到哪里去了?”只要别人问起他只有两岁的女儿,她总是很乖巧地回答,爸爸在上班。

身处贫困村,面对目前落后的村容村貌和渴望脱贫致富的群众,蒋显海总想为他们多做点事,多跑点路,但是却亏欠了家人太多太多。但他通过踏实地工作和为民办事的情怀,得到了家人的理解。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蒋显海就是这样,心系贫困山区痴情不改,情牵广大群众无怨无悔,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真心、真情、实干的工作激情书写着人生的壮丽诗篇,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
编辑:夏若云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