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落地生根”
2017-07-20 11:16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李淑英 刘浩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又是当代青年正确的价值取向。为此,将中小学校德育工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相结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充分发挥学生价值观教育主渠道的功能和优势,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进行改革创新。

针对中小学校德育知行难合一、价值认知与践行严重脱节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法在校园落地的情况,我们根据中小学师生的需求,以品格教育为抓手,以课堂为阵地,以研究为手段,以《中学品格教育》教师指导手册和学生成长手册的编写为载体,努力打通中小学德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通道,着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落地生根”。

维度分解,细化核心价值观内容

在中小学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时,我们结合中小学的德育现状,对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项内容,将其细化、扩展为12个品格:有序、友善、主动、节俭、明辨、勇敢、诚信、专注、爱国、坚持、担当、感恩,并具化为各自的行为表现。以“友善”为例,我们将其内涵界定为“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善待自然、悦纳自我”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再从四个方面诠释行为的具体要求,如把“尊重他人”具化为“言行有礼、举止得当;善解人意、体谅他人;换位思考、理解包容;面对矛盾,首先自省”四方面的行为表现。又如,我们将“主动”的内涵界定为“自觉自愿、积极向上、即刻行动、创新领先”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再从四个方面诠释行为的具体要求。这样,我们通过细化来诠释内涵,使学生熟知相关行为准则,从而实现心理品质要求与积极有效的德育行为、正面的德育内涵有机结合。

情境创设,让美好品格自由生长

为了更好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落地,我们选取学生生活实际中已发生、正发生或未来可能发生的情节,组织学生编写、表演“情景剧”、小品等,开展班级小型“戏剧节”“原创情景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戏剧教育,学生在情节表演和角色体验中就更加直观形象地感知某种品格的重要性,从而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这种品格。比如,我们以“勇敢”为例,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实际的若干素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真实面临的抉择:

素材一:小明放学骑车回家,在街口遇到社会青年要抢他的自行车和钱。这时,他看到一边走来一对中年夫妻,便急中生智大声叫道:“爸爸、妈妈,你们怎么才来接我啊,我等的好辛苦啊!”在那对中年夫妻的帮助下,他成功地摆脱那几个人的纠缠,还顺利报了警。

素材二:初二学生甲和乙是一对好朋友,每天几乎形影不离。但是,最近甲老是抄乙的作业,而且一到考试就要乙传答案给他,弄得乙左右为难。每次乙劝甲不要这样做,甲都极为不高兴,还嚷嚷乙不够哥们,白当朋友了。后来,甲居然发展到要乙在评选市“三好学生”时推选他,因为可以在中考加上关键的5分,甲认为作为好朋友应该相互成全,因为他也一定会推选乙。

这样,还原真实情景,教师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感受内心的挣扎;表演后,教师又及时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我们倡导的真正意义上的勇敢”,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勇敢”观,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有勇还要有谋,狭隘的哥们情结不是真正的勇敢,敢于向好朋友的错误行为说‘不’才是真正的‘勇敢’”。

活动体验,找回忽略的生活体验

在日常德育活动的组织中,教师要将被忽略的生活细节重新纳入价值观教育的视野,使教育过程与生活过程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积极的品格自我构建和自主生成。考试不是校园生活的唯一,价值观无法在灌输中形成,教育的过程应该也是生活的过程。例如,我们以“勇敢”为例,开展了“走进社会,我们能行”活动:通过面对“自己挣钱吃饭”的挑战,着力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品质;通过分组体验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实践后,教师通过分享经验,引导学生“去做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需要勇敢,要敢于放下面子,不怕被拒绝、不怕受刁难”。又如,在体验“有序”这一品格时,教师可开展“制定校运会或校外徒步活动安全预案”征集活动,使学生从过去的“预案受益者”变成“预案的制定者”。在这里,思维立场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变化,学生就能更好地观察反思自己的行为,发现自己日常行为中的不安全因素,懂得每一项措施的出发点。这样,通过开展活动,着力改善中小学生枯燥的“应试生活”,在活动组织中渗透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到书本以外寻回被自己忽略的生活体验,在活动参与中,习得相关行为表达及情感体验。
   
价值澄清,打造德性的免疫系统

价值观是一种认知,更是一种行为准则。认知上容易认同,但践行却难免有困惑犹疑。针对戏剧冲突或社会热点争议,我们组织学生开展辩论,引导学生正视现实冲突,厘清认知头绪,在反复判断、选择中完成对价值观的选择、认同,帮助其实现基于现实生活的价值澄清。例如,在体认“节俭”这一品格时,我们让学生自主创作小品《如此浪费》,聚焦家庭和校园的浪费现象,还原了中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再现了社会不同角色的各种观点,凸显了人们在“节俭”上存在的分歧。看完表演,我们再组织“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学生展开辩论,使学生能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既能反省自己的生活细节,又能树立“节约资源”意识,从而打通认知与实践的通道,主动将节俭内化于心外显于形。

评价跟进,内化外显核心价值观

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我们开展价值观训练前、训练后测试,对应品格内涵的评价维度,分“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三个评价区域,采取学生自评、同伴互评、集体反思评价等形式,使综合性评价与等级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自己,帮助学生记录自己的品格成长轨迹,使成长成为动态的、可感的、丰满的变化过程,从而促进核心价值观的入脑入心化行。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力图把先进校园文化熏陶和文明风尚感染作为隐性教育途径,通过净化生活环境、引导舆论舆情、弘扬传统美德、构建校家社的“三位一体”共育机制,把价值观教育融入生活细节,潜移默化地实现品格的自我构建和自主生成。(作者单位:李淑英/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刘浩/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责编:刘艳梅)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