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老骥驰骋脱贫路
2017-07-20 11:01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记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袁盛军
 
   德组轩

作为德阳市旌阳区下派最年长的第一书记,袁盛军没有丝毫的推诿,竭尽所能为村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充分展现了下派干部厚德善谋、笃行为民的政治本色。

“既然组织信任我,安排我当这个第一书记,我就一定会对得起这份信任,在高治村干出一番成绩来。”这是德阳市旌阳区发改局派驻和新镇高治村第一书记袁盛军上任前对局党组的表态。

今年59岁的袁盛军,是全区下派第一书记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在接到第一书记任命后,他没有丝毫推诿,一心带领高治村群众想出路谋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党建先行促脱贫▕

袁盛军到村任职后,一方面与村“两委”成员促膝谈心,熟悉村情,确定工作思路,协调服务指导;另一方面挨家挨户走访村民,与老党员座谈,了解社情民意,分析制约本村发展的成因,谋划应对之策。

一本厚厚的“第一书记记录本”,密密麻麻地记载着全村906户村民的基本情况,如家庭人员状况、整体收入情况、各家的致富门路,以及村里党员户、贫困户、致富带头人的“前世今生”。袁盛军说,只有对村情了如指掌,与村民交流不开“黄腔”,才能拉近与村民的距离,赢得村民的信任与支持。

袁盛军(中)到农户家中指导养殖技术

高治村党支部是全区11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之一,村支部凝聚力不足、战斗力不强、创新力不够,党员干部作用发挥不明显。为此,袁盛军带领村支部一班人从狠抓干部队伍、村级阵地和规章制度建设入手,实施村级组织“强身健体”工程。

他抓住“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契机,以“三会一课”、党员积星评分等活动为载体,引导全村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邀请区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来村讲党课,引导村“两委”干部结合自身实际,自我查摆问题、整改问题,大补精神之“钙”,清除作风之“垢”。通过“强身健体”工程,进一步深化了全村党员对“党员身份”的认知,强化了党员的角色意识,村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显著提升。同时,袁盛军多方筹措资金,为村里购置办公座椅,全面改善了村级组织办公环境。

▏一户一策快脱贫▕

高治村作为典型的丘陵偏远村,困难群众占比较高,现有“五保户”22户、低保困难户203户。为摸清全村贫困户的具体情况,村里建立健全了精准扶贫对象台账。袁盛军带领村组干部挨家逐户走访贫困户,了解致贫原因及脱贫意愿,并根据各家的具体情况,确定了2015-2017年度3个时间段的不同脱贫对象,为村“两委”制定精准扶贫方案打下坚实基础。袁盛军提出分类扶贫意见,即针对贫困家庭的致贫原因,分门别类采取技术扶贫、产业扶贫、结对扶贫措施,致力于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

起初,村“两委”曾计划统一购买家禽,免费派送贫困家庭饲养。但启动这项产业扶贫计划需投入资金2万余元,囊中羞涩的高治村难以承受。为减轻村集体经济压力,袁盛军多次向派出单位区发改局领导汇报情况,请求支持,发改局及时做出回应,向高治村提供帮扶资金3.6万元,确保1200只鹅苗和0.78吨饲料按计划送到60户贫困户手中。

贫困户毛玖杨和张隆泉两家,几代人都住在已成危房的土坯房里,极不安全。为让两家人住有所安,袁盛军不辞辛劳奔走于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到位危房改造资金3.4万余元,为两户人家各建起了60余平方米的新房。当敞亮的砖瓦房建好之时,两位老人拉着袁盛军的手,一遍遍地道谢……

▏“授人以渔”真脱贫▕

“袁书记为人亲切、实在、能干,真的是在做好事办实事。”走进高治村,随处可以听到村民对袁盛军的赞誉。在袁盛军看来,精准扶贫固然能让贫困村民摆脱贫困,但让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也不可忽视。他在调研中发现,抓好土地流转是高治村村民增收致富的一条好路子。

高治村人均耕地面积1.33亩,往年一开春,家家户户都忙着打理自家的那几亩地。正如有些农户所说:“家里土地少,不种,把地荒废了,不忍;种了又被死死绑在几亩地里,一年没多少收入,不值。”袁盛军认为,只有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规模化产业化的路子,才能实现土地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为此,他做起了土地流转整合的大文章。一方面和村“两委”干部一起耐心做村民思想工作,通过解读法律和土地政策,让大家明白农民的土地权益是受国家保护的,消除大家对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一方面四处奔走,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土地增值基础。仅2015年就筹措资金47余万元,将本村部分村民小组共计4.6公里的土路硬化为水泥便道,将3米宽的水泥路扩展到5米多宽,既方便了群众出行,又大大降低了蔬菜种植农户的运输成本。

在他的努力下,村里成功引进绿机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该村18组共流转土地400多亩,解决剩余劳动力60余人,每户人均年增收1000余元。同时,扶持该村果王蔬菜合作社做大做强,引导54户农民加入合作社,并争取上级资金拓宽组道,有效降低了合作社劳动力成本和运输成本,合作社成员每户每年盈利达4万-6万元。

任第一书记以来,袁盛军融入村民之中,与群众打成一片,想群众所想,帮群众所需,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竭尽所能为村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充分展现了下派干部厚德善谋、笃行为民的政治本色,以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增收富民的工作实绩赢得了当地广大干群的一致好评。(责编:冯雅可)

编辑:魏江楠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