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一个人的坚守 ——记瓦屋山镇沙湾村小学老师伍万银
2017-07-07 15:37来源:四川党建网
生于1957年的伍万银,今年60岁,是一名党龄29年,教龄39年山村小学教师。作为眉山市洪雅县瓦屋山镇沙湾村小唯一的教师,伍万银任教两个年级、11名学生,既是一校之长,又是科任教师;既是班主任,又是炊事员。

“我是在山村里长大的,没有谁比我更了解山里娃对知识的渴求。”伍万银说,为了这些孩子,他几次放弃了到城里学校任教的机会,坚持留在瓦屋山最艰苦的村小,一干就是39年。

沙湾村在瓦屋山的边缘地带,距离瓦屋山场镇45公里,这里交通不便,常年阴雨,早晚温差大,空气湿度也大,工作条件极为恶劣。多年来,分配来的教师来了又走,没有一个愿意在这里长久地教这些山里孩子。

“我教的学生都很懂事,都很争气,几十年来没有出现过一次事故,每个学期县统考成绩都名列本镇年级前茅,有八名学生后来还考上名牌大学。”伍万银骄傲地说。

在沙湾,有能力的家长早让子女远走高飞,留在村小读书的孩子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11个孩子中单亲家庭就占了4个。伍万银很心疼这些孩子,总是多给他们一点温暖。下雨天,孩子们被雨淋湿了衣服,被泥水弄湿了鞋,伍万银就为他们烤衣服、烘鞋子;中午时,给他们热饭菜、烧开水,让他们吃到热乎乎的午餐;放学了,带着顺路的孩子一起回家,让崎岖的山路印满快乐的足迹。

“我教过一些身世特别可怜的孩子,因为家庭变故,他们突然失去了依靠。”冯孝飞就是其中之一,2006年,冯孝飞父母病故,丢下他与14岁的哥哥和体弱多病的奶奶相依为命,几乎快要辍学了,伍万银自掏腰包帮其缴纳学费、生活费,并四处联系爱心人士给予帮助。后来,成都一位爱心人士慷慨解囊,资助他上学,冯孝飞也不负众望,以优异成绩考上高中,后来升入大学。

今年刚满8岁的伍李浩,妈妈生下他后就离家出走,80多岁的奶奶卧病在床,全靠父亲卖苦力养家糊口。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却没有上学。伍李浩的父亲含着泪对伍万银诉说他的难处,请求伍万银帮他接送孩子上学。伍万银一句话也没说就答应了。于是,每天一大早,他就带着伍李浩上学,放学后送他回家。在伍万银的帮助照顾下,同学的陪伴下,伍李浩变得活泼开朗。

“教书育人,有时也会忠孝不能两全。“有件事,至今让我无法释怀

2010年的春天,伍万银的岳父患重病住院,他因为上课没有及时到医院看望、守护。本打算星期五放学后再到医院看望,但还没等到那天岳父就病故了。下葬那天,因不是周末,也没有去送岳父最后一程,爱人认为他太绝情,几个星期没和他说一句话。“其实,不是我狠心,也不是我绝情,而是学校里的十几个孩子让我实在放不下。”

月有阴晴园缺,人有旦夕祸福。2015年5月18日,伍万银在上班的路上不慎摔倒,导致右手肘关节粉碎性骨折,但他并没有立即赶往医院进行处置,而是坚持上完课,下午才到医院检查,医生确诊需要做手术,将碎骨切除。手术两周后,伍万银不顾医生和领导的劝阻,又回到学校给孩子们上课,直到考试结束,才回到医院住院治疗。最终,他的右手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疗养,导致终生残疾。

这就是伍万银,一个因平凡而伟大的共产党员、人民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坚守,无私地奉献。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