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干部论坛
大竹党建“三引四育五亮” 铸就脱贫奔康“红色引擎”
2017-07-04 09:53来源:四川党建网
大竹县委书记  何洪波

打赢脱贫攻坚战,核心在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大竹县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坚持把党建工作转化为脱贫攻坚动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创新实施“三引四育五亮”为主要内容的“345”党建引领模式,铸就脱贫奔康“红色引擎”。

“三引”激发脱贫奔康动力

决胜脱贫攻坚战,思想引导是关键,能力建设是根本,典型示范是法宝。大竹县通过开展“五讲五比”活动引领实干风尚。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五讲五比抓落实”党建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讲学习比眼界、讲执行比效率、讲责任比担当、讲奉献比作为、讲操守比正派,营造出实干兴大竹、激情干事业的浓厚氛围。全县综合目标绩效考核连续3年获全市第一名。

“感恩奋进”教育引导自力更生。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感恩奋进大宣讲”“先进典型大评比”“创业先锋大交流”“文明素质大提升”“突出问题大整治”5大行动,讲清讲透脱贫政策,选树产业脱贫、自强不息、知恩感恩、致富模范、邻里互助50名模范典型,引导群众振奋精神、主动作为,激起广大群众脱贫奔康的主动性、联动性。

“素质提升”培训引发思维革新。连续两年分别在清华大学、深圳盐田区委党校举办党政“一把手”读书班,提高领导干部抓发展、促改革、带致富的能力和水平。采取“党校+高校+实践”三段式培训模式,县委书记带头上讲台,厘清思路、指明路径,全域覆盖抓好第一书记、副乡镇长、村党组织书记等专题培训,提高一线干部精准扶贫实战能力。自主研发农民夜校教材、贫困村党员远程教育“云平台”,开展实用技术、生产经营等教育培训,着力转变群众观念,增强致富本领。

“四育”汇集脱贫攻坚合力

坚持把最优干部资源集聚在脱贫一线,纵横联动吹响脱贫攻坚“集结号”。

一是需求化统育帮扶力量。按照“供需对接、差异互补、统筹调配”原则,整合全县乡镇和部门单位干部人才资源,精准选配“5+1”帮扶力量,形成了县级领导、部门单位、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专技人员、法律顾问“六轮驱动”良好格局。建立健全目标管理、清单督导、沉底考核“三大机制”,倒逼帮扶单位、第一书记、农技员等履职尽责、奋发有为。

二是结构化选育领导班子。把选好书记、配强班子作为“破题之作”,重点选拔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急难险重任务、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等“六类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建强脱贫攻坚“指挥部”。重用16名脱贫攻坚成效明显的乡镇长为党委书记、11名第一书记为乡镇长或副乡镇长,2名第一书记、48名村党支部书记被推选为县党代表,3名党委书记当选为县委委员,鲜明重视基层、关注基层、突出基层用人导向。

三是目标化管育支部书记。坚持“一村一策”,采取“高位嫁接”派精英、技能比武挑“骏马”、登门拜访“引能人”等方式,选优配强440名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实施“能人助村”计划,回引115名致富能手、退伍复转军人等优秀乡土人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构筑起脱贫奔康一线战斗堡垒集群。

四是差异化培育党员队伍。对表“四个合格”,制定农村在职党员“讲规矩、守纪律、树形象”、无职党员“讲党性、亮身份、当先锋”、年轻力壮党员“讲学习、善奉献、担责任”、致富能手党员“讲付出、重带领、促发展”、年老体弱党员“讲传承、严家风、亲邻里”五条标准,引领党员创先争优、作好表率。实施“三项培养”计划,将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育强了脱贫攻坚先锋队。

“五亮”倒逼脱贫奔康压力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要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精准推进上下实功、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一是十个标尺亮脱贫责任。出台《大竹县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十条超常规措施》《大竹县脱贫攻坚工作问责办法》,对拒绝、放弃、推诿履行职责、连续两年脱贫攻坚工作年度考评排名末位、帮扶资金管理使用不当等行为,严肃问责、从严处理。先后约谈、诫勉乡镇党政“一把手”、县级部门主要负责人7人,调整降职乡镇党委书记1名,党纪政纪处分科级干部6人,推动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良好格局。

二是精准示范亮致富门路。建立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为支撑“一核多元”精准示范模式,复制推广“富村帮穷村、先进带后进”经验,采取组织联设、队伍联建、事务联商、发展联手“四联”模式,建立村村、村企、村居等11个联合党组织,推动“后进村清零”。实施“1+N”带富工程,集中打造1个党建连片扶贫示范片,培育45个党员精准扶贫重点示范项目,带动113个村集体经济增收,实现“空壳村破零”。

三是现场评赛亮攻坚决心。建立脱贫攻坚评赛机制,采取实地看、全面查、随机问、多方评、公开赛、限时改等方式,对表考核体系,比常规动作落实、比自选动作创新、比工作成效业绩。督促排名靠后的乡镇党委和帮扶单位在县电视台公开作出整改承诺、帮扶承诺,推动形成了比学赶超、真抓实干的浓郁氛围。

四是乡村治理亮新风正气。建立民情直报和“村民阳光问政”制度,实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实体运作村务监督委员会。开展“村霸”“蝇贪”专项整治,推行治安联防、困难联帮、致富联带、环境共治、文明共创、风气共育的“三联三共”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村规民约,营造出了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五是群众评价亮脱贫成效。坚持“民评民判”标准,建立双向互动网络、电视公开承诺践诺、千名干部下基层、政务服务公开办理、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四平台一评价”体系,新建《阳光政务》频道,网络、电视、信箱公开公示限时办结,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开展“情暖万家实干惠民”行动,2016年投入15.8亿元解决饮水、用电、道路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实现18个贫困村成功摘帽、18374人顺利脱贫,贫困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按照两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要求,2017年将完成硬件和增收基础,达到贫困县、贫困村摘帽标准,脱贫成效进入秦巴山区先进方阵、走在全省前列。
编辑:夏若云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