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鹦鸽嘴村的甜蜜生活
2017-05-08 14:29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程聪 吴昊

沿着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走进通江县民胜镇鹦鸽嘴村村民聚居点,一派生机盎然的葡萄园映入眼帘,绿油油、脆生生的小葱、豌豆角等时令蔬菜栽满了房前屋后。

“甜甜的鹦鸽嘴,甜甜的新家园,甜甜的鹦鸽嘴,甜到了梦里面,红土地绽新颜,好生活似蜜甜,门前葡萄甜,屋后梨子甜……”漫步聚居点,不时听到村民们哼唱这首名为《鹦鸽嘴甜甜》的村歌,唱出了鹦鸽嘴村人真实的幸福生活。
标准化文化院坝  供图/通江宣

异地搬迁,住进幸福居

4月23日上午,笔者敲开了掩映在果树丛中的农家小院——致富能人闫仕安的家,大门上贴着“托党福润雨露千家旧颜改,靠政策谢国恩万里新春晖”的对联格外引人注目,屋内宽敞明亮、冰箱彩电等各种家具一应俱全。

“我家原来住的是土坯房,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一年到头屋里都没干过。做梦都想不到我们还能住进这么洋气的房子,搬进新房子,心里都敞亮了。”闫仕安喜气洋洋,“两年前我流转了几亩葡萄园,每年纯收入十来万,供两个孩子上大学一点不成问题,党的扶贫政策就是好啊!”

2014年3月,鹦鸽嘴村因地制宜,按照“适度聚居、住房安全、功能完善”的原则,先后通过城乡土地增减挂钩和异地搬迁,对77户进行了集中搬迁安置。异地搬迁安置花钱多吗?“不多,按照每亩15000元的拆迁补助算,我搬进新房自己只出了29600元。”从20公里的外太平乡绿溪沟村迁来的李蓉是最偏远的一家。

据了解,聚居点每户新居面积为167.88平米,造价为18万余元。地少的搬迁户最多出八九万元,有些地多的农民不用出钱就能住上新房子。

聚居点建起了廉租房和幸福大院,解决了村内无房户、危房户、五保户等特困群众的住房问题;开设了卫生室、幼儿园、图书阅览室、便民代办点和超市等,在小区广场上安置了健身器材,满足了村民集中安置的需要。

“一到晚上,大家就到广场跳舞,我们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了。”村民彭大秀对新生活很满意。

特色产业,走上致富路

“到去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已达15000元以上,这在异地搬迁前不敢想象。”村支书黄吉祥对村民收入了如指掌。

过去,鹦鸽嘴村的村民主要种植土豆、玉米、红薯等传统经济作物,是有名的经济困难村。自实施异地扶贫搬迁以来,村“两委”积极调整思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引入回乡创业人员熊纯华投资成立了“健森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迄今,葡萄种植已达2100余亩,辐射带动全镇种植葡萄5000余亩,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

“为解决葡萄产品销售渠道建设问题,去年6月,合作社投资建设川东北首条葡萄酒生产线,完善了产业链条,同时创新营销模式,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成功地在四川天虎云商电子商务平台及淘宝网等建立了销售点。”合作社理事长熊纯华说。

“异地搬迁只是第一步,不仅要让村民住上好房子,更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村主任谢立夫介绍,鹦鸽嘴村按照“特色产业引领,一社一品”的发展思路,种植茶叶、时令蔬菜、银耳、猕猴桃、枇杷、脆梨等产业,使家家户户都有了致富门路。

“我这个老鹦鸽嘴人,也沾了异地搬迁的光。旧房子打造成了农家乐,门前的那个鱼塘,光游客钓鱼一年就收入两三万元,再加上三亩多葡萄园和套种的各种蔬菜,年底收入少说也能有个二十多万元。”村民王平武乐开了花。
鹦鸽嘴新村  供图/通江宣

生态旅游,引来八方客

4月23日,周末的鹦鸽嘴村热闹起来,村口的停车场挤满了各地车辆。

“春风云路人家,绯桃白李黄花。小院修竹新瓦。荷塘月下,陶公也想听蛙。”这曲《天净沙》小令将巴山新居描写得妙趣盎然。灵秀的鹦鸽嘴山,厚重的红军文化,吸引着众多远道而来的游客。

来自重庆的胡先生取下挂在脖子上的相机,翻看着刚拍的照片笑道:“自从去年国道347从前面经过后,我每月都要来如诗如画的鹦鸽嘴看山望水,拍照采风。这里的老百姓很淳朴、热情,尝着地道的农家美食、品着本地的葡萄美酒,每次离开时都舍不得……”

“鹦鸽嘴村是巴山风光的典型代表。‘四季青山绿水,常年蓝天白云,雨后云雾缭绕,终日鸟语花香’,城里人来这里正好亲近亲近大自然,呼吸呼吸负氧离子。”通江中学退休教师凌志雄对这里情有独钟。

“三年前我还住在远处的山沟里,往里买肥料、往外卖粮食都要用背篓背,我老伴儿的腰都背出毛病了,也只能解决温饱问题。”璐源农家乐老板屈玉华抚今追昔感叹不已,“自从搬迁到聚居点后,我开了个农家乐,每到周末都有几桌生意,还经常有成都的客人专门预定我做的腊肉,这日子越过越巴适了。”

屈玉华只是鹦鸽嘴村率先脱贫的村民之一,2016年,全村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近3000万元,彻底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保住绿水青山,就有了金山银山。”村支书黄吉祥自豪地说,“等下一步把鹦鸽嘴村打造成‘以田园风光养眼、以观光农业养肺、以乡村美食养胃、以厚重文化养脑、以现代文明养心’的乡村休闲旅游胜地,我们的生活就真比蜜还甜了。” (作者单位:通江县委宣传部) (责编:冯雅可) 
编辑:蒲芸茜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