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努力让每一个当事人 都得到公平正义”
2017-05-08 11:53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本刊记者 冯雅可

“我们多动腿,群众就少跑路;我们多动嘴,群众就少烦心。”这是剑阁县人民法院开封人民法庭庭长、“背篼法官”郭兴利总结出来的心得。过去26年的基层人民法庭工作经历,使他明显感受到司法环境正在发生变化,一项项改革措施紧锣密鼓出台,法治进程正在加快脚步。但是,把群众摆在第一位,用真诚讲法,在实践中维护法律尊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郭兴利始终不变的坚持。
一心为民是郭兴利不变的坚持
解决群众的事比天还大

4月17日一早,开封镇碗泉乡庙湾村七组的黄大爷找到郭兴利,希望法庭能开具一份证明,让他能将亡妻存折里的4000多元钱取出来。实际上,因为不知道存折密码,黄大爷之前已经忙活了好几天,跑医院、跑村委、跑银行,求助法庭是他最后一丝希望。

“大爷,我们开不了证明,但是能以继承纠纷立案,然后你拿着法院调解书去银行取钱。按规定,法院会收取你25元的诉讼费。”郭兴利的耐心解释让黄大爷心里的大石头落地了,终于可以安心地喝上一口水。

此时,郭兴利便开始忙碌,复印证件,引导填表,立案登记……在剑阁法院的联网诉讼服务体系下,不到半个小时,黄大爷就拿到了案件受理通知书。按照程序,大约三天后,他就能从银行取回那笔遗产。“早就听说你是人民的好法官,果不其然。”黄大爷满意而归。

开封法庭受理的案件大多是由婚姻家庭琐事、邻里矛盾或简单的人身损害等原因导致的纠纷。郭兴利清楚,外人看来不值一提的一个小案件,足以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命运。在当事人那里,这些都是“比天还大的事”。

“法官不仅要在法庭上办案,诉讼调解才是基层办案最有效的方式。”在郭兴利的办公桌上,躺着一叠他今年经手的案件卷宗,一共43个案件。除了3件不适用调解的案件需法院判决外,其余40件全部调解结案。在农村,特别是山区,一些村民法律意识淡薄,要做好调解工作,绝非易事。郭兴利却将近乎完美的调解率保持了二十多年。

“农民群众很质朴,他们不一定懂法但一定懂理,法官应当以诚相待,成为他们法律上的好参谋、好帮手。”办案时为群众多想多说多做,努力找寻当事人双方利益的平衡点,是郭兴利常年办案的初心。在他的良苦用心之下,当事人之间的怨气逐渐消散,心结也得以解开。

这些年来,他总结了一套基层办案经验,“亲情调解法”“圆桌调解法”“借力调解法”“联合调解法”……扭转了当地群众对“打官司”的畏惧心理,加之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群众的法律意识逐渐形成,对法律也越来越认可。如今,村民遇到问题首先会想到郭兴利,就连乡镇领导进行城镇规划时,也会向他请教法律知识。

把法律送进千家万户

“我郑重向你们承诺:我保证忠于宪法和法律,忠实履行法官职责,恪守法官职业道德,遵守法官行为规范,公正司法,廉洁司法,为民司法,努力让每一个当事人都得到公平和正义。”尽管不是必要程序,每次开庭前,郭兴利都会当庭宣读这段誓言。正如誓言所说,他在办案中力求坚持公心、爱心、热心、耐心,平等对待每一位当事人。

过去条件差,郭兴利背着背篼办案,如今背篼换成了小汽车,但很多老百姓住在地势陡峭的大山深处,郭兴利仍要走路才能到达。近几年来,群众法律意识提高,郭兴利“趁热打铁”,大力开展巡回审判,一改审判台上的紧张开庭为圆桌调解、乡村院坝法庭和田间地头办案,把法庭搬到当事人的家门口,在他们的身边以案说法,适时进行必要的法制宣传教育,做到处理一案教育一大片的效果,将案件办得公正而透明,把法律送进千家万户。

自去年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之后,郭兴利的担子更重了,全国各地都有人打电话向他求助。他能帮的都帮,一个月电话费都要三四百元,“当上了‘名人’就要做好‘名人’该做的事,那么多眼睛看着,我不能给党员抹黑。”

值得庆幸的是,郭兴利的努力换来了当地法治建设的成果。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几年前,一个村民不服处理结果将国土局告上法庭,当时国土局的领导拿到法院传票后相当抵触。尽管政府部门处理是正确的,但人们的法律观念依旧停留在过去,不愿成为“被告”,自然对法院的态度就不那么友好。

如今在开封法庭,一方面,邻里纠纷、民间借贷、土地纠纷等民事案件呈逐年减少趋势;另一方面,人们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利益,过去的争吵谩骂、打架斗殴变为如今的一纸诉状,群众积极应诉的多了,不服调解的少了,群众以前对法院的不满与排斥,也逐渐变为理解与配合。

“在推进依法治省工作中,夯实法治基础实现人人懂法守法用法尤为关键,而法官作为人民公仆则必须带好这个头。”郭兴利说。

记者手记:

采访结束后的一个小细节让人难忘。下午6点,下班时间,郭兴利并没有离开法庭,而是拿出了一把修剪钳,沿路从一楼到二楼,把法庭内几盆绿植的枯枝打理了一番。“老百姓过来,看到这些绿色植物心情都好点嘛。”干完活,他把钳子锁进了办公室的柜子,“这东西可不能放在外面,被谁当成武器就麻烦了。”

上班为老百姓办案,下班依旧想着老百姓,这已经是郭兴利的常态。情系于民,权用于民,利谋于民,持之以恒的司法为民之心,把人民群众当做自己家人的博爱情怀,正是这位基层法官倾其一生的执着追求。

在与郭兴利的相处中,似乎很难感受到法官的威严,他亲切得如同一个老朋友,带头走出了一条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之路。依法治省是为民而治、靠民而治,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是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郭兴利的身上,你很容易就能体会到其中的意义。 (责编:陈晖) 
编辑:蒲芸茜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