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芦山: 公益助力演绎山村养老新经
2017-04-21 10:07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本刊记者 张微微

4月7日早上9点,记者刚来到雅安市芦山县横溪村村委会的院门口,一辆小型面包车“唰”地一下就停在了坝子中间。上面陆续下来三四个20出头的年轻人,他们手里都拿着一个笔记本,上面夹着一支笔。其中从副驾驶位置下来的一位中年人立即把他们召集在一起,小声地开了5分钟左右的短会,然后这群年轻人便各自匆匆消失在了村委会的大门口。

组织开会的中年人名叫杨永军,是芦山县源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理事长,也是芦山县居家养老项目的负责人之一。“今天早上天刚亮就出发跑各个村组,挨家挨户摸底采集信息,这不,刚到这里,工作人员又开始走访了。”杨永军显得有些疲惫。
   
居家养老 起步艰难困难多

“居家养老在四川仍是主流。50.7%的老人独立居住生活,47.3%的老人同子女一起居住,还有1.1%的老人同亲友一起居住生活,聘请陪伴照顾生活、居住在养老院以及在医院治疗护理的只各占0.3%。”杨永军任职的源众服务中心主要业务就是在农村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他向记者列举的数据正是他们决定在农村开展这项工作的现实依据。

“每逢节假日他们都会组织村里的老年人开展文娱活动,唱歌跳舞啥的都有,那个益多公益还给每个上了60岁的老人轮流过生日。”今年75岁的横溪村村民张千珍兴奋地告诉记者,但被问及是否愿意拿钱购买养老服务时,她一直摇头,“政府免费提供这些服务享受了就可以了,要我们自己掏钱买,哪来的钱呢?”

记者走访几户村民后了解到,“养儿防老”在大部分农村老人的观念里还是根深蒂固的,很多老人视进养老院为耻辱。他们中绝大多数生活都还能自理,虽然儿女们都外出打工,但家里尚有老伴儿,还可以互相照顾。极个别失能半失能老人,家里也会想办法花钱请亲戚来照顾,而经济条件稍差一些的,儿女自己会留下来照顾老人,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收入来源,家境非常困难,连基本生活都是勉强维持,哪里还有多余的钱来购买养老服务?

“这就是开展这项事业的困难所在。”杨永军有些无奈。他告诉记者,现在服务中心的前期工作就是采集资料,给全县各村组每一位上了60岁的老人建立档案,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以便日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但是这项工作的投入成本可不小,单“车马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每个村组都要走到,农村居住分散,有些村在边远的山里,为了一两个老人,都要走好几十公里路。还好现在有政府的资金补贴,每个老人的300元扶持资金都用来换服务。但是,今后怎么办,政府不可能一直补贴下去呀!”
   
“农村养老需要一个平台来实现多元素的统一”

谈到服务中心今后的发展打算,杨永军并没有完全丧失信心,“毕竟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摆在那里,虽然目前有一定困难,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富裕,观念的改变,还是有很多发展空间的。”他一边说着一边掏出手机给记者看,在他的手机上有一个叫作“智慧养老”的APP,上面“老年商城”“老年餐厅”“老年药房”“家庭医生”“老年旅游”等服务项目一应俱全,“APP分为服务端和子女端,一般都下载在子女手机上,孝顺的会帮父母去操作和购买。我们这些服务还可以再细化,国外有上百种养老服务,我们还在起步阶段,各方面的力量都没有发挥出理想的效果。”

“就目前来说,在农村要实现居家养老全覆盖,光靠我们这些公益组织的力量肯定是无法完成的,毕竟我们还要生存。今后我们只能提供精准服务,具体的还是需要政府的参与和支持。”

“政府在规划、托底和监管中的主导作用,社会力量在养老服务中的主体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家庭和个人在养老中的基础作用,缺一不可。要想肥沃农村养老的整体环境,确实需要一个平台来实现这么多元素的统一。”4月6日,在成都举行的第二届四川社会养老服务发展论坛上,成都市社科院社会学与法制研究所所长王健提出了建议。

“从全世界来看,居家养老都是基础。”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成都市老龄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隋国辉也在论坛上发言,目前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2.02亿,无论何种养老机构都无法承载,不管从现实条件还是从老年人的主观意愿来看,大部分都是居家养老。居家养老不仅仅是家庭问题,而且是需要全社会共同重视的问题。“没有社区依托,就没有居家养老。”
   
调动社会力量 创新养老服务

4月7日,刚过午饭时间,横溪村的村民们就三三两两地来到了村委会的“助老之家”,四人凑成一桌,打起了麻将。“一桌麻将包4杯茶水收取15元。”打得正尽兴的村民蔡建琴告诉记者。那么,谁在收取这笔费用?收取的钱用来做什么?

“这里的桌椅等设施都是由我们益多公益发展服务中心提供的,收取的费用是为村里的老协提供收入,以便于开展各类社区活动、走访关心留守老人,让老协成为老人的情感依托,弥补他们心灵的需要。”成都益多公益发展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益多公益目前在四川“养老服务界”名气不小,在去年就有关于他们协助农村老协“开公司做生意”,实现自我造血创新尝试的各种报道。2014年,芦山县大板村老协在益多公益的理事长于涛的策划下开始“选项目”。经过成员代表大会投票,大板村老协成立了“大板村九大碗出租”,开始了探索农村地区全新养老模式的尝试。

项目接地气,“生意”自然好。临近村组凡是婚丧嫁娶都找到他们租赁餐具和器材。2014年,前期购买锅碗瓢盆的成本就收了回来,整个2015年,这个项目带来了1万多元的收益。而在横溪村,“助老之家”项目也让当地老协的账本上多了8000多元。

“生财”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如何“花钱”。益多公益的第二个创新就是设立失能老人关怀“基金”和“居家养老服务队”。在大板村老协全年的收益中,固定拿出30%来资助失能老人或为相关护理员提供补贴支持,作用相当于“基金”。同时,培养了一支具备一定专业素质的居家养老服务队,队员视服务质量和人数,每月可以从“失能老人关怀基金”里领取数额不等的补贴,作用相当于“社工”。

充分利用农村的闲置资源,调动社会力量,创新养老服务,从而构建出符合我省实际的新型农村养老模式,大板村、横溪村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在取得初步成功后,建立乡村养老互助模型,完善模型发展元素,在其他农村地区也开始进行了复制推动,同时为其他社会组织提供了发展参考。

 “前景虽然可观,但目前农村养老各方面的力量不仅不足,还很分散,各自为战的状态很普遍,因此需要搭建一个细分领域的学习交流平台,有助于实现相关社会组织之间的资源整合和能力提升。”于涛提出了个人的建议,要继续探索更多助老服务模式、培育乡村助老服务组织,加快农村养老的发展速度。(责编:陈晖)

编辑:黄薇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