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信息
2017-04-20 15:34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宜宾市:
聚焦工作重点持续“走基层”

宜宾市聚焦服务机制、问题整改、民生民本三个工作重点,推动各级党组织在持续“走基层”中走出变化、走出成效。
重率带建机制,深入一线作示范。全市1400余名县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带头“走基层”,全市503个机关党组织、8585名党员与11774名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解决生产生活问题3.1万余件。重整改建台账,立行立改解难题。采取基层蹲点、入户走访、院坝交流、基层夜话等方式,广泛收集民意,在县、乡、村三个层面分别建立明细账、重点账、综合账,每项台账定人定责定时,确保问题解决。重民生强服务,解难帮困暖民心。以6.8万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广泛开展“送温暖”行动,协调组织动员1162个部门(单位)参与定点扶贫,下派8412名干部到村挂职锻炼,并筹集到位扶贫资金60亿元。(宜宾市委组织部 熊荣松)

资阳市:
开展“党组织+”助推脱贫攻坚

资阳市创新实施“党组织+”,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硬仗。
“党组织+干部资源”。通过选优配强脱贫攻坚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力量、统筹调配贫困村工作骨干、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三项工作”,发挥党组织的集聚优势,助推脱贫攻坚。“党组织+项目带动”。通过突出示范性选准选好项目、突出资源整合补齐资金短板、突出可复制性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三个突出”,发挥党组织的杠杆优势,助推脱贫攻坚。“党组织+考核激励”。通过建立纵横结合的责任体系和实效考核机制、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整治为官不为“三项措施”,发挥党组织的叠加优势,助推脱贫攻坚。(资阳市委组织部 苏永富 罗勇)

攀枝花市:
“红卡系统”提升党员教育管理水平

攀枝花市东区自主开发党员数字化管理“红卡系统”,提升党员教育管理水平。
接转组织关系信息化。搭建互联网组织关系接转平台,在全区范围内实现组织关系网上接转,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全程可视可控,有效避免党员四处辗转奔波,有效减少 “口袋党员”增量。实现信息速递。党组织通过“红卡系统”以短信、微信的方式定期给党员通报全区重要工作、党建工作情况等,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党员的主体地位进一步体现。实现网上互动交流。党员通过“党建+微信”服务平台,可随时与所在党组织或上级党组织交流互动,提出意见建议,反映问题困难。党组织可在系统中及时回复,畅通沟通渠道。(攀枝花市委组织部 邵琪)

广汉市:
“党建+金融”助力脱贫奔康

广汉市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商银行党组织的深度融合为载体,创新开展“党建+金融”助力脱贫奔康。
汇聚帮扶合力。成立由市委组织部、市金融办、市扶贫办、广汉农商银行参与的“党建+金融”联席会议,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破除融资瓶颈。广汉农商银行全面推广小额贷款直通车、党员创业贷款、扶贫贷款等产品,多层次、全覆盖“三农”信贷需求。金融“滴灌”精准帮扶。实行“银行+产业园+贫困农户”“银行+专合社(家庭农场)+农户(党员)”三位一体产业带动模式,用“滴灌式”金融服务助力脱贫。打造特色服务。建立村级信贷工作室,增加自助银行网点,增设代收代付业务,提供便捷服务。普及金融知识。依托“农民夜校”开展电子银行产品使用、常用金融知识、防金融诈骗技巧等培训。(广汉市委组织部 黄之涛)

仁寿县:
实行党建工作片区管理

针对党建工作面广量大的实际,仁寿县坚持“协调联动、同步提升”思路,实行党建工作片区管理。
全县将60个乡镇按地域划分为10个片区,分片区重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基层党组织。在每个片区内确定1名重点乡镇的党委副书记为片区组长,负责示范推进片区党建工作。每半年组织片区内、片区间乡镇的观摩互评、学习交流,结合重点难点工作“现场把脉”,联动提升基层党建整体水平。(仁寿县委组织部 钟强)


平昌县:
“三个充分”激发第一书记活力

平昌县做深做细第一书记培训教育、信任放权、认可依靠三项工作,营造干事创业氛围,激发工作热情。
充分培训教育。县级领导、乡镇党委书记和组工干部开展第一书记帮带,梳理汇编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和县级专项扶贫方案,编印工作手册,开办第一书记专题培训班,设置实用课程,开展菜单式授课。充分信任放权。县委出台《关于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政策把关作用的实施意见》,把政策、资金、项目三道关口的把关权力交给第一书记,建立起“日通报、月督查、季通报、年述职”的管理服务机制,确保第一书记秉公用权、为民服务。充分认可依靠。县乡脱贫攻坚的各类会议,必请第一书记参加,脱贫攻坚各类政策出台,必听第一书记意见。举办第一书记报告会,广泛宣传第一书记,温情关怀第一书记,深入报道第一书记的典型事迹和感人故事。(平昌县委组织部 陈友忠 谭欣)



荣县:
用活“四类人才”助力脱贫攻坚

荣县坚持用活农技、教育、文艺、卫生“四类人才”助力脱贫攻坚。
农技人才“兴产”。选拔200余名农技专家组建“农技专家团”,采取课堂教学、田间示范等方式,“一对一”指导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3.4万亩。教育人才“扶智”。抽调68名优秀骨干教师组成“名师讲学团”,采取下乡支教、远程教学等方式,与农村学校开展“城乡联谊”帮扶,提高农村教学质量。文艺人才“明志”。面向社会征集30余名文化志愿者,深入贫困村开展文艺展演等文化活动,帮助贫困户树立想脱贫、要脱贫、能脱贫的志向。卫生人才“健体”。从5所县级医疗机构中选派600余名优秀医务人员,定点支援全县27个乡镇卫生院和422个村卫生室,为贫困户定期开展健康服务。(荣县县委组织部 吴文佼)



威远县:
“五定三考”提升“农民夜校”培训实效

威远县坚持问题导向,探索“五定三考”工作法,着重提升“农民夜校”培训实效。“五定”即:一定管理制度、二定培训主题、三定培训单位、四定培训教师、五定培训教材。“三考”即:一考培训单位,将“农民夜校”建设纳入镇村党组织书记年终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对县级各部门开展教学活动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评分。二考培训教师。制发“农民夜校”教学评估表,学员对教师培训情况进行综合打分评估。三考参训学员。夜校建立学员档案,记录学员参学前基本情况、参学次数、学用转化等内容。年终,由镇村推荐学用转化效果好且具有代表性的学员为县级优秀“农民夜校”学员,给予一定形式奖励。(威远县委组织部 潘维刚)



利州区:
“五微五促”实施党建“微工程”

利州区以“五微五促”为抓手,深入实施党建“微工程”,聚力构建“微党建、大服务”平台。
开设党员微信群。通过微信公众号、QQ群、党员e家等,构建“微课堂”,要求每年党员线上学习不少于120学时,促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实施产业微工程。在农村产业聚集区、产业发展集中地建立产业党小组,打造100个示范“党小组之家”,引导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促进新型主体全覆盖。搭建电商微平台。在贫困村成立村级扶贫互助协会,依托230个党员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扶持贫困户开办网店,促进资源共享共赢。加强困难微关爱。组织开展“流动党员管理”等党建“微活动”,以服务村民的细节入手,促进暖民心聚合力。建设红色微阵地。利用公共活动地点、“农民夜校”等公共场所,打造红色教育“微阵地”,促进形成好风尚。(利州区委组织部 周元良)




内江市中区:
开展换届后干部“能力大提升”培训

内江市中区推行“四单”模式,开展换届后干部“能力大提升”培训活动,提升新任干部能力素质。
需求调研“点单”。采取走访座谈、需求问卷、网络纳言等方式,征集培训需求,梳理“点单”培训主题46项,分类制订培训方案,突出培训需求性。对需设课“接单”。以党校轮训、选送高校集训、外请专家辅训、社会实践实训等方式,精准对接需求,设置培训课程“接单”,突出培训针对性。因需选师“下单”。根据培训对象和内容不同,注重从专家学者、专技人员、致富能手等人群中选聘培训师资,因“需”施教“下单”,突出培训实用性。综合比拼“验单”。开展演讲比赛、论文答辩、情景模拟等综合比拼活动,检验培训效果,突出培训实效性。(内江市中区委组织部 雷国远)




什邡市:
“三不一否决”狠抓“五个一”帮扶

什邡市为进一步强化“五个一”帮扶工作执行力,实行“三不一否决”考核制度,把“五个一”帮扶情况纳入党建工作绩效考核。对“帮扶工作不重视、帮扶不到位、不办实事的,党建工作考核一票否决”,班子评优全部取消。市纪委、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目标办把“五个一”驻村帮扶工作纳入督查考核问责的重要内容。对搞“数字脱贫”、弄虚作假等形式主义的从严查处,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什邡市委组织部 何丽霞)


富顺县:
聚焦贫困“散户”全覆盖下派第一书记

富顺县聚焦配强“插花式”扶贫帮扶力量,启动“双百攻坚行动”,选派“百名”干部下“百村”,全覆盖下派第一书记。
建立人选库。在县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和致富带头人中,遴选建立第一书记人选数据库,全覆盖下派到建档立卡贫困村之外的342个村级党组织任第一书记,帮助非贫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编织保障网。配套提拔任用、职级晋升等5项措施,将扶贫一线作为锻炼和选拔干部的重要渠道,确保激励政策有保障;县委组织部制定考勤、督查等10项制度,确保管理有制度保障;县财政统一安排700万元资金,确保工作生活有保障。推动“五个一批”。选派经济人才进穷村,巩固脱贫一批;选派党政干部进软弱涣散村,整顿提升一批;选派优秀党务干部进中心村,党建示范带动一批;选派涉农人才进产业发展滞后村,产业升级一批;选派政法干部进信访矛盾突出村,村风村貌转变一批。(富顺县委组织部 但茂宇)




洪雅县:
远教“3+”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洪雅县充分发挥远教资源优势,运用“3+”模式助力贫困村摘帽、贫困户脱贫。
“互联网+”拓展阵地功能。借助互联网先后改版升级洪雅网上党支部、党员教育电视栏目《党建之窗》,开发微信公众号和党建APP,每周立体式推广贫困村脱贫致富经验做法。“夜校+”丰富教学模式。结合“农民夜校”建设,将教育培训对象由党员干部延伸到普通群众。整合农牧、人社等部门,组建专兼职教师队伍,通过远程教学、上门送学、结对帮学等形式,开展教育培训。“产业+”增强运用实效。在贫困村产业发展中实施“远教提升”计划,通过致富能手引领带动、农技专家现场指导、远教团队跟踪帮扶等举措,将远教课堂扶贫知识与产业发展实践融为一体。(洪雅县委组织部 龚启雄)




龙马潭区:
“四个一”推动党员志愿服务常态化

龙马潭区结合“共产党员示范城”创建,通过“四个一”推动党员志愿服务常态化。
一份方案抓谋划。19支党员志愿服务分队分别制订年度活动方案,落实党员志愿者社会责任、分类开展志愿服务,全区确定志愿服务活动213个,拟投入资金46.5万元。一纸承诺促引领。深入开展“我承诺、我践行、大家评”活动,全区各级机关“双报到”党员均签订《志愿服务公开承诺书》、公示服务计划和承诺宣言,支部将党员践诺纳入民主评议。一次活动强示范。各分队党员结合“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开展集中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累计22次,内容涵盖文明劝导、卫生清理、家政服务等12个主题。一个对子见长效。结合文明城市创建、脱贫攻坚、联村联社区等载体,全区2616名党员与贫困户“结对认亲”,帮助精准脱贫,不脱贫不脱钩。(龙马潭区委组织部 杨小春)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