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携手共建”活边界 发展共谋促和谐 ——石棉县探索开展边界区域化党建
2017-04-20 14:54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周天奋 本刊特约通讯员 张文汉 本刊特约记者 张婧

4月8日,春日阳光正好,石棉县回隆乡竹马村的罗明春,坐在家门口晒太阳,一抬头,就看见了不远处郁郁葱葱的马驼柴(地名)。他兴奋地说:“这几年我们一直和凉山州甘洛县海棠镇开展护林联防,看这森林长得多巴适。”

地处雅安、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交汇地带的石棉县,素有“民族走廊”之称。2014年以来,该县启动开展县际边界区域党组织“携手共建”活动,在三年多时间里,边界乡镇分别建成了7个跨市州的联合党组织,搭建出“携手共建、互助共赢、合力维稳、协调发展”的县际边界合作发展平台。

山水有区域,党建无边界。随着边界区域党建平台的搭建,石棉县与边界县之间的交流扩大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护林联防就是一个缩影。“我们虽地处边界,但大家和睦相处、共同致富。”罗明春感叹道。

组织共建 边界双方协调发展

护林联防机制,其实早在罗明春担任竹马村党支部书记时,回隆乡与海棠镇就已经进行探索。十余年前,为了加强平安边界建设,两地党员干部群众打开交流的“大门”,共同开展了护林防火、民情收集、卫生防疫、环境监测等工作,全面排查影响边界和谐稳定的各类隐患。

“竹马村有近一半的村民都是甘洛县的,大家多多少少有姻亲关系。”罗明春说,竹马村与邻近的村经常交流合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事务,常按地域分工共同完成。

正因为有这样的合作基础,开展县际边界区域化党建后,石棉县的回隆乡与甘洛县的海棠镇、坪坝乡建立了联合党工委,竹马村与坪坝乡双马槽村、瑶厂村,海棠镇西桥村、唐家湾村,分别建立了联合党总支。联合党组织书记由涉及乡镇(村)党委(支部)书记轮流担任,各任一年。通过村村联建、产业联建、村企联建等,很快形成了多维度、全覆盖的边界区域化党组织构架,搭建了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合作平台。

“两年多来,两地按照共建目标,将边界线打造成友谊线、团结线、小康线,实现党建共抓、发展共谋、资源共享、和谐共创、文化共融。”石棉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合作交流从党建拓展到经济社会各个层面,边界区域的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得以协调实施,大大改善了边界区域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位于回隆乡的石棉工业园区,与甘洛工业园区毗邻。由于地域相近,不少来自甘洛的群众到石棉园区务工;因为资源类似,两地企业关联度高,石棉不少企业的石灰矿、铅锌矿等生产原材料,经甘洛县火车站中转,源源不断通过石甘公路运送过来。

“目前石棉与甘洛两地,正积极向上争取甘洛火车站的扩容,提升火车站货运能力;与此同时,两地还在筹划提升石甘公路的等级,修建快速通道,进一步改善区域内物流运输条件,推动园区企业快速发展。”回隆乡组织委员宿仁仲介绍。

发展共谋 脱贫致富共奔小康

在雅西高速公路和国道108线之间,石棉县栗子坪乡的一片高山草甸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4月9日,该乡乡长李志华来到孟获村,和村干部商讨香菇基地的建设事情。

“鲁坝搞的香菇基地有点大,我们已经和公司谈得差不多了,等我们把基地弄好,他们就过来指导。”看见孟获村村委委员鲁忠华,李志华介绍了前段时间在冕宁县拖乌乡的考察情况。

原来,冕宁县拖乌乡与栗子坪乡相邻,在联合党工委成立后,两地开始探索制定边界区域农产业发展规划,寻求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而鲁坝在引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公司后,大力发展了食用菌产业,推动当地村民增收,同为贫困村的孟获村,决定改变传统产业发展路径,试种食用菌。

“两地海拔、气候相似,昼夜温差大、湿度小、光照强,是种植香菇、花菇的理想之地。”李志华介绍,栗子坪乡前期将建设1000平方米的种植大棚,在50户贫困户中开展试点。冕宁的食用菌公司会派遣技术人员指导,并远程开展技术服务。

这样的合作交流,从石棉县和邻近县“携手共建”后持续开展。两地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经常相互走访、学习参观,交流党组织建设、产业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发掘传承、乡村旅游等方面的工作;由两县农技、机械、水利专家组成技术咨询服务团队,为双边农牧民免费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市场信息分析等服务,有效促进了边界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共调共管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月初,栗子坪乡栗子村的朱某和李某,化解了一场纠纷。这其中的调解人,除了栗子村五组的“德古”邱明华,还有拖乌乡的“德古”。

“德古”在彝族是指知识渊博、能说会道,公正无私地运用古今彝族“德古”范例、彝族习惯法等调解民间纠纷的活动者。同属于彝族聚居区的栗子坪和拖乌乡,群众语言相通、习俗相同,家支交错、姻缘互联、往来密集。

结合县际边界区域党建,两地巧借彝族“德古”之力化解民事纠纷,共同建立了矛盾共调制度,制定完善“德古”调解规则,邀请本土和邻县的乡村干部、退休干部,参与少数民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

在邱明华看来,现在的调解工作,国家法律法规和彝族习惯法相结合,程序规范了,规则完善了,经过沟通和调解后,形成“调解文书”,当事双方一般都能服气。

据统计,在创新实施“德古”参与社会矛盾调处工作机制后,石棉县成功调处140余起涉及婚姻、土地、财产、工程建设等方面的跨县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高达98%。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效维护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确保了边界地区生产生活秩序井然,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大大增进了两地群众的友谊和感情。

除了矛盾共调,石棉县还与相邻县推动治安共管,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方面的交流合作。多次联合政法等部门到边界地区开展普法宣传和联合打击违法犯罪动员活动,两年来共协助公安机关破获边界犯罪活动20余起,有效维护了边界区域社会秩序稳定,进一步优化了发展环境。

4月10日,回隆派出所指导员金星华,来到辖区内的省级工业园区某企业,回访在该企业务工的吸毒前科人员木某某,了解其工作生活近况。

对涉毒前科人员不定期回访,是回隆派出所对辖区在册涉毒前科人员帮扶教育的重要管理举措。该所辖区紧邻甘洛县,境内石甘公路成为连接石棉县和甘洛县的重要通道,工业园区位于县际边界区域,长期以来因通婚、务工等因素的影响,人员流动大,一直是涉毒高发区、治安案件频发区,综治维稳难度大。回隆派出所除了按照属地管控原则加强管理外,还把掌握到的相关案件、维稳等情况告知相邻的甘洛县。

“我们与甘洛县的乡镇派出所沟通一直都很畅通。”金星华说,在加强治安管理中,两地民警尽责尽力,共同动员边界群众共同参与到联合打击盗抢、吸贩毒、盗猎、盗伐、车匪路霸等违法犯罪的行动中,大大提升了打击成效。

(作者单位:周天奋/石棉县委组织部) (责编:舒小铃)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