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宜宾:校地合作促双赢  借智谋创新,借力促发展
2017-04-06 10:43来源:四川党的建设
刘义 本刊记者 冯雅可

在高校科研团队的技术革新下,茶叶由“喝”回归“吃”,催生出新的市场;变废为宝的新型黑茶制作工艺,不但让茶企从中受益,更带动茶农增收;宜宾临港开发区在省外建立“IdeaBank创客空间”,为高校提供科研成果转化的平台与资金,以便与开发区产业对接合作,最终实现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

这一系列的探索与成效,都源于宜宾建设经济强市的必经之路——对人才的渴求与培养。随着宜宾与同济大学、四川大学等16所高校、科研院所战略合作的不断深入,在重大科技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干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真正实现了借智谋创新、借力促发展,市校合作已成为宜宾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引擎。

小茶叶大产业 校企联动融合双赢

除了“黑白”(煤炭与白酒)两大传统支柱产业,宜宾还有一个绿色产业正在快速升级壮大——作为四川省茶叶主产区,也是全国最大的早茶生产基地,宜宾正发挥独特资源优势,以科研引领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在川茶集团成立的国家级茶企业技术中心内,理化检验室、感官分析室等专业设施,以及国外引进的检测设备,为茶叶科学研究、品管与质量检验、信息服务等提供了参考与保障。与此同时,川茶集团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单位共建川茶产业技术研究院,集产品研发与创新为一体,为茶产业发展提供关键性技术研发、技术孵化、技术服务以及人才培养。

“在茶企扎根研究,高校科研团队能更精准地把科研成果运用到生产线上,实现双赢。”川茶集团党委副书记席阳红介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有助于改造和提升传统茶产业,在茶叶精细加工与多元化开发利用上意义重大,如今茶元素已经运用到各种食品开发中,“喝茶”逐渐变为“吃茶”。

拿该集团研制推出的黑茶新品“优黑优红”来说,传统的茶叶采摘只有春季,但来自湖南农业大学的副教授朱海燕博士领衔的技术创新团队,在企业驻扎两年期间,不断试验革新技术,将夏秋季的“废叶”利用起来制作成新型黑茶,并改善了传统黑茶的口感与色泽。这一“变废为宝”的技术大大提高了茶叶利用率,原来茶农只能卖一季茶,如今可以卖三季,每亩茶园能增收3000元。茶企受益更多,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茶叶附加值,衍生了茶叶产业链,增强了企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在茶产品研发技术领域,川茶集团已是全国领先,而这正得益于与各大高校专家团队建立的利益联结机制。“我们下一步将与川大、财大开展管理、营销人才的合作,最终形成‘技术-管理-营销’这一完备的人才队伍产业链。”川茶集团技术总监蔡红兵表示,茶产业已经从传统的种植、加工、销售延伸至文化、旅游等多产融合,校企合作成为综合型茶产业人才培育的最佳路径。

异地众创空间 助推开发区产业升级

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旁的城市发展大厦,有一个面积约1571平方米的“IdeaBank创客空间”,涵盖路演交流区、创客工位及加速器的三大功能区和创意展示区、创新实验室、休闲娱乐区三大配套区。这是宜宾临港开发区与浙江大学合作建设的大学生双创孵化基地。临港开发区为浙大学生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服务平台,为入驻项目设立创意激励基金、产业孵化引导基金,建立专家顾问团,不定期举办路演、沙龙活动以及免费提供商、财、法、税等一站式服务。

“开发区紧缺相关产业的人才和技术,高校需要科研成果转换的平台、资金,这就促成了我们的合作。”临港开发区经贸科技局产业发展处副处长罗洪超介绍,浙大科研成果与临港开发区产业对接,在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商贸物流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目前,已有入驻项目共计28个,其中已毕业项目3个,常驻项目25个,项目涵盖了虚拟技术平台(VR)、环保产业、航拍无人机制造等技术领域,创客空间内入驻项目先后获得融资共计585万元。

据了解,在这一市校异地共建的“IdeaBank创客空间”里,浙大技术团队研发出了国内首款针对行业应用需求的VR引擎,并在此基础上,推广VR技术在家居与地产领域的运用,目前该项目已落户宜宾临港开发区。另外一项涉及无人机的智能检测系统研发项目,能成功解决传统无线传感器供电方式不合理、数据采集困难两大问题,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该项目已与宜宾临港航宇无人机科技产业园进行对接,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通过孵化平台,高校与开发区无缝对接,合作实现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为高校科研技术攻关与开发区招商引资带来了强大动力,这无疑是一种双赢。”罗洪超说,高端人才难寻、专业人才紧缺、人才流失严重,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成长的烦恼”,市校合作有效破解了企业人才难题,为企业发展和创新创业提供了人力、智力支撑。

深化拓展校地合作 借力引智加速发展

川茶集团与临港开发区的人才合作模式,只是宜宾深化拓展校地合作的一个片段。五粮液集团依托川大生物技术、环保等优势学科共建重点实验室和技术中心,有力促进了企业环保产业发展。普什集团、力源电机、岷江集团等企业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机械模具、精密铸造等领域开展研发合作,开发出5个新产品,拓展了产业外延……

近年来,宜宾市政府鼓励支持企业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延伸产业链、开发新产品,走多元发展、创新发展之路。采取“人才+项目+资本”的方式,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高层次人才项目,并给予100万元启动资金支持。目前,共引进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高层次人才项目22个、人才团队22个,其中1个团队入选四川省“顶尖技术团队”。
目前,宜宾已围绕合作办学、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重点内容,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对接。其中,市政府已与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6所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财大、西南交大等10所大学达成共识拟建产研院,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汽车动力传动和绿色发展等领域。

“城市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瞄准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密集优势,借力校地合作引进、交流和培养人才,加快集聚、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正是宜宾实现转型发展、建设经济强市和幸福美丽城市的有力保障。”宜宾市人才办相关人士说。 

(作者单位:刘义/宜宾市人才办) 

(责编:余娜)
编辑:夏若云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