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凉山:“英才计划”回引本土人才 让返乡人才留得住干得好
2017-04-06 10:16来源:四川党的建设
李忠海 

和大多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一样,人才匮乏成为制约凉山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引不进、请不回、留不住’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相关举措。”凉山州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2013年以来,凉山创新实施“英才计划”,大力回引凉山籍大学生(研究生),推进人才本土化进程,努力探索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开发新路径。

截至目前,凉山州共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引进凉山籍大学生(研究生)200多名,较好缓解了本土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

实施优惠政策,吸引本土人才回乡

卢昌鸿毕业于西南交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4年他报考“英才计划”后,到雷波县发改经信局上班,如今已是第3个年头。“我当初回来工作,就是考虑到‘英才计划’的优惠政策,比如返还大学学费、一定年限后可以参加定向遴选公务员等,比在外面就业好,有吸引力。”卢昌鸿说,“现在我在局里的节能监察中心工作,感觉工作和专业比较对口,能够发挥所长。”

为破解专业技术人才引进难、留住难问题,凉山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吸引本土籍人才回乡服务。“我们在经济上给予资金资助,工作上给予待遇激励,政治上给予职位激励。”凉山州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和州(县市)用人部门或单位签订服务协议的凉山籍大学生(研究生),每年为其提供在校期间的学费资助(原则上不超过6000元),资助年限以实际学制年限为准。

入选“英才计划”的大学生(研究生)毕业服务满4年后,用人单位开始分期支付资助资金。“比如,入选大学生(研究生)家庭贫困急需提供资助资金,在校学习期间也可按年度拨付资助资金。”此外,对服务期满4年以上的入选大学生(研究生),每年给予一定名额定向招录公务员或定向公选副科级领导干部,促进入选大学生(研究生)在行业间“柔性流动”。

严格选拔程序,保证确有真才实学

栽下梧桐树,就要招到真凤凰。为确保提高入选的大学生(研究生)质量,凉山对“英才计划”选拔程序严格把关,坚持公正公开,杜绝暗箱操作和滥竽充数的现象,从源头确保人才质量。

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药学专业的杜基布尺,目前在木里县人民医院工作。她于2016年被纳入“英才计划”培养管理,先后经过笔试、审核、面试、体检、公示等诸多环节,才最终签订服务协议。

凉山州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全州教育、卫生、农业、畜牧、环保等领域急需紧缺人才情况,凉山编制急需紧缺人才专业目录,每年确定50名—100名“英才计划”资助对象,并及时向社会发布急需紧缺专业技术岗位公告。

同时,凉山结合实际确定急需紧缺人才报名条件。遵循专业对口、人岗相适的原则,在安宁河流域6县市工作的要求在一类本科院校以上,在民族聚居县工作的要求在二类本科院校以上,确无合适人选的个别特殊专业可放宽至三类本科院校以上。报名人选通过笔试、面试等环节层层选拔,确保好中选好、优中选优,确保入选“英才计划”的人才水平高、素质好、适应力强,上岗就能担大任、挑大梁。

加强管理工作,保证能才尽其用

找准了人才,就要管好用活。凉山着力在管理上下功夫,从在校期间到上岗工作全过程,全程做好管理服务工作。

“我2015年在西南民族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报名,组织部就开始对我在校表现情况进行了解。”现在西昌市第七中学任语文教师的罗艳说,“组织部的同志也很关心我,给了我很多建议和帮助。”

着眼于强化已签订服务协议人才的在校期间管理,凉山州委组织部和拟用人单位与入选“英才计划”的大学生(研究生)就读学校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委托其对入选学生在校期间培养管理,并确保入选大学生(研究生)在校期间认真完成学业并取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专业对应的学科平均成绩在75分以上。

“未取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在校期间因违纪受处分,学科成绩未达到要求,试用期满考核不合格以及上岗后年度考核不称职的,均不再纳入‘英才计划’范畴。”为了保证才尽其用,凉山还建立了严格的淘汰机制。

据凉山州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入选大学生(研究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后会再次组织体检,符合条件的则正式上岗,对上岗人才实行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聘用制。将上岗人才纳入编制管理,服务年限不少于8年,并加强日常管理和年度考核工作。入选人员上岗后,通过结对子、传帮带、外派培训等方式,加强对入选人员培养力度,帮助其尽快进入角色,尽早掌握本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作者单位:凉山州委组织部) 

(责编:裴佩)  

编辑:夏若云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