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让乡土人才“香”起来
2017-03-21 09:29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陈卉彤

“土专家”“田秀才”一直是活跃在达川区广袤土地上的生力军。近年来,达川区牢固树立“抓乡土人才促农村发展”的理念,紧紧抓住乡土人才这支队伍,致力于搭平台、强服务、激活力,促进乡土人才在脱贫攻坚、基层治理的主战场上发挥优势、各显其能,形成了“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的人才链式效应。

政策配套,发展创业添动力

“以前村里那些有技术有想法的人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政府要专门给钱给政策扶持乡土人才创业,我们想借助这股东风,闯出一条致富路。”双庙镇乡土人才肖荣谈起创业,一语道出了内心真实的想法。

为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达川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的十条意见》,在资金上保障,在项目上倾斜,在产业上扶持,区财政每年预算1000万元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扶持专合组织发展、人才开发激励等,竭力支持乡土人才创新创业。

为最大程度调动乡土人才创业热情,达川区建立了“万名乡土人才数据库”,分类梳理21类乡土人才,实行领导结对帮扶,部门分头指导,干部定向联系。
为进一步打通乡土人才创业通道,达川区坚持“四优先”,即项目申报优先、产业扶持优先、贴息贷款优先、科技服务优先,鼓励支持乡土人才干事创业。
“只要是涉及乡土人才管理服务的事项,都是由区乡土人才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研究,再及时出台解决措施。”区委人才办主任何三均介绍道。

培育引领,外力保障提实力

“自身能力不足的问题是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区医保局下派到亭子镇长艾村的第一书记郑家伟,对乡土人才创业有着深刻的认识。

达川区着眼促进乡土人才向新型职业农民、农村经纪人转变,充分依托区域产业优势,开办“田园课堂”,围绕本地五大主导产业、五大优质品牌,派出第一书记、驻村农技员、专家服务团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传手艺,手把手教技术,一大批农村劳动者成了掌握1-2门实用技术的“科技明白人”。大力实施“乡土人才轮训计划”,充分利用区委党校、农民夜校等基地,发挥远程教育站点作用,累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160场,受训人数达13.2万人次。

“我能有‘绝活儿’,全靠师傅张大仁带得好!”被虎让乡老百姓称赞为“竹艺大师”的张光福自豪地说:“只要不懂的,我就去主动请教,师父教得也很认真。”达川区还开展“名师带徒技能提升”行动,给乡土人才颁发合格证书,鼓励支持能工巧匠发挥“传帮带”作用,扩大招徒数量,传授看家本领。

榜样是最好的示范,示范是最好的引领。达川区采取组织引、党员帮等方式,把优秀的乡土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带富力强、群众公认的党员乡土人才选拔到村级党组织中来,或推荐担任“两代表一委员”。同时,每两年开展一次乡土人才表彰活动,评选“十佳拔尖乡土人才”“十佳民间能工巧匠”。利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种粮大户”朱光平、“蜂蜜大王”王兆斌等一批优秀乡土人才致富带富事迹,营造起了尊重人才、崇尚科技、创业致富的良好氛围。

搭建平台,富民惠民显成效

“从重庆学习回来后,政府就给我交办了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这个差事,让我带着大家一起干,没想到竟干成了,我心里这个乐呀!”双庙镇南岳寺村“葡萄大王”吕文志,发动20余户贫困户发展“玫瑰香”“草莓香”优质品种葡萄300亩,带动农户年均增收1.5万元。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昔日的贫困村也变成了“小康村”“明星村”。

利用人才资源优势,达川区对优秀乡土人才设岗定责,促其当好实用技术指导员、产业调整助推员、脱贫奔康引领员,同时积极引导产业带头人组建各类专业协会,内联农户、外联市场,有效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

利用项目带动优势,让人才资源进产业项目、产业项目带党员大户、党员大户带贫困群众,全区培育“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142个,大力扶持有一定生产规模、有经营头脑的乡土人才,领办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经济实体,带动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党员群众脱贫增收取得实效。

通过打出一系列“组合拳”,目前全区2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4.65万贫困户摘了帽、脱了贫,加速了脱贫攻坚进程,乡土人才在社会各界赢得了一片赞誉。(作者单位:达川区委组织部) (责编:余娜)  

编辑:黄薇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