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德国雾霾为何神奇消失
2017-01-24 15:54
杨佩昌

德国上空也曾迷雾笼罩青山、绿水、一望无际的草坪,还有大片的森林,这是德国随处可见的画面。空气清新,天空蔚蓝,似乎德国从未有过雾霾一样。

其实不然,德国也有过雾霾,不仅空气受到污染,而且河流也曾经污浊不堪。以鲁尔区为例,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的西德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而鲁尔区就是西德机械制造及重化工业中心,煤炭、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行业高速发展,让该区雾霾不断肆虐,空气和河流重度污染。除鲁尔区之外,西德多数地区也未能幸免。著名的莱茵河曾经一度是条鱼类无法生存的“死河”,慕尼黑、斯图加特、法兰克福、科隆等城市上空也一直笼罩着迷雾。

令人吃惊的是,雾霾很快从这个国家神奇地消失了。自1991年之后,德国再也没有响起雾霾警报,到了2007年,曾经一度困扰德国的二氧化硫浓度下降到8微克/立方米。到了2012年,鲁尔工业区所有空气质量监测站中空气中PM2.5年均含量最高只有21微克/立方米(优的质量等级)。那么,德国人为此到底做了什么?

城市中心修建森林公园

面对雾霾,德国人选择了主动宣战,而不是被动的自我保护。对雾霾的治理,可以说两手都硬。第一只手是法律严、实施硬,法律法规的实施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1971年,大气污染治理首次纳入联邦政府的环保计划。1974年,德国第一部《联邦污染防治法》颁布,对二氧化硫、硫化氢和二氧化氮开始执行严格的污染限值。该法经过多次修改和补充,已成为德国最重要的法律之一。在治理雾霾的过程中,德国政府首先严禁废气废水排放、积极推进废水及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而且加强了执行和监督力度。同时,运用技术手段限制废气排放、加强监督管理、促进能源转型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政府对新型能源提供补贴,给风电和太阳能提供更好的入网条件和价格,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

作为汽车大国,德国有关部门对汽车尾气的排放设立了严格的排放标准。此外,对车辆排放进行严格检测,大幅降低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和颗粒物含量。尽管德国高速公路不限速,但在城区一般都限制在每小时30公里至50公里。其中,在慕尼黑市就设立“环保区域”,只允许符合环保标准的车辆驶入。同时,德国的城市规划也处处反映出环保理念。大城市看不到高楼大厦,也没有复杂繁琐的立交桥,成片的森林在城市随处可见。即便在慕尼黑这样德国房价和地皮最贵的城市,市中心也修建了一个很大的森林公园,使“让森林拥抱着城市,让城市依偎着森林”的理念不仅只停留在口头。

把“环境保护”作为信仰来虔诚对待

硬性的法律法规和政府有力的行政措施,极大地改善了德国的环境。但是,如果没有民众的全力配合,效果不会如此明显,成果也难以持续。民众对环保的支持,来自于根深蒂固的环保意识。那么,德国人的环保意识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是环保教育。德国是最早提出“环保教育”的国家之一,德国的幼儿园注重先育人后教学,育人就包含环保意识的培养。他们把“环境保护”作为信仰一样虔诚对待,从孩子到老人,都有很强烈的环保意识。

一位居住在慕尼黑的朋友说,他曾经和正在上幼儿园、只有五岁的女儿开了个玩笑,散步时故意把一张废纸扔在地上,她女儿马上在后面拾起并“教育”他:“幼儿园阿姨说不能随便丢弃垃圾。”为了不让爸爸再乱扔那张废纸,她一直把它拿在小手中,直到发现公共垃圾桶才把它扔进去。从小受到系统的环保教育,环保理念已内化为德国人的自觉行为。为了保护环境,德国人愿意放弃一些享受。例如,私家车尽量选择排量小、污染小的,而不是大马力的豪车。短途一般会骑自行车或步行,有人宁愿骑半小时或一小时自行车去上班。

通过长期持续的宣传教育,环保意识深入人心,环保理念成了每个德国人的生活习惯,这就让肆意排污的行为没有了生存的土壤。严格的法律、措施的制定和执行,再加上民众强烈的环保意识,让德国彻底摆脱了雾霾的困扰。

(责编:刘艳梅)
编辑:夏若云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