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主阵地” ——专访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
2017-01-24 15:40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本刊记者 李静

“各级党政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切实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能动作用,扎扎实实做好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贫困地区各级领导干部要立下军令状,好干部要到扶贫攻坚一线经受磨练。”

“各级领导干部要保持顽强的工作作风和拼劲,满腔热情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及对扶贫干部的要求和期望,都充分显示了干部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作用。

四川省委、省政府紧扣脱贫攻坚选好干部、配强班子,把最优秀的干部人才汇集到贫困地区、用到脱贫一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怎么围绕脱贫攻坚选优配强?如何激励扶贫干部的干事积极性?怎样鲜明脱贫攻坚工作中选人用人导向?春节前夕,本刊特别专访了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

把党的干部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

问:选优配强贫困地区干部对脱贫攻坚有哪些重大意义?主要从哪些方面考虑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提高班子的整体功能和决策水平?

答:东明书记多次强调,选优配强贫困地区班子队伍,把最优秀的干部资源向脱贫攻坚一线集中,是打赢这场硬仗的关键所在。四川是全国六个重点扶贫省份之一,有88个贫困县、11501个贫困村,涉及12个市(州),全省一半左右的市县班子肩负着脱贫攻坚任务。省委落实“好干部”标准和鲜明“三重”用人导向,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主阵地,科学排兵布阵、调兵遣将,把党的干部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汇集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力量。

一是全省统筹选配党政正职。明确贫困县党政正职选配主要原则、条件,结合换届人事统筹和脱贫攻坚需要,在全省范围内统筹选拔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干部担任贫困县党政正职,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及中央有关能上能下规定,先后调整26名不适宜担任贫困县党政正职的干部,补充人选,全省统筹,其中从省内发达市、省直机关选派18名优秀干部担任贫困县党政正职。截至2016年底,88个贫困县党政正职平均年龄48岁,大学以上学历占98.2%;88名县委书记中担任过县长的有77人;贫困县分管副职197人中,有乡镇党委书记任职经历的84人,有县级农口部门工作经历的52人。

二是全面充实强化骨干力量。注重把最优秀的干部人才资源向脱贫攻坚一线倾斜,积极争取国家部委选派27名干部到扶贫任务重、难度大的市(州)挂任党政副职。针对贫困县、民族县年轻干部、专业干部储备不足的实际,从内地市、省直机关遴选46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民族县担任党政班子副职,从省级对口帮扶单位选派88名处级干部到贫困县挂任专职副书记,选派210名专业人才到市县挂任科技副职。同时,向11501个贫困村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对驻村期间工作不胜任、无法完成目标任务或违反纪律的,责令派出单位召回重派。    

三是全力补齐干部专业短板。启动实施脱贫攻坚优先培训计划,坚持各类主体班、递进培养班、研讨班的培训对象、课程设置等向脱贫攻坚倾斜。实施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重点培训项目,计划用两年时间对“四大片区”12个市(州)、88个县党政班子成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全覆盖培训,目前已培训计划总人数的95%。启动实施贫困地区干部挂职锻炼计划,拟用5年时间选派万名贫困县干部到省直部门和省内发达地区短期挂职,第一批1182人已经挂职结束,第二批876人已于2016年9月全部到位。

四是加大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支持力度。针对贫困地区人才引进难、留住难问题,制定《激励引导教育卫生人才服务基层的意见》《关于加强基层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支持政策,近3年为贫困地区补充2.3万名教育卫生人才。实施贫困地区急需紧缺人才选育计划,近3年从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选派13160名教科文卫等紧缺专业人才到贫困地区开展援助服务,其中2016年选派了4010名;从贫困地区选送5843名专业技术人才“上挂”深造或顶岗锻炼,其中2016年选送了1299名。启动实施民族地区旅游人才培养引进五年计划,力争3年内基本补齐民族地区旅游行政事业单位空缺岗位,5年内将民族地区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轮训一遍。推进1个贫困县至少与1所高校或科研院所、1家医疗卫生机构、1户企业建立“1+3”对口帮扶关系。

充分发挥干部工作指挥棒作用

问:围绕脱贫攻坚培养、管理干部,我省有哪些举措、亮点?取得了怎样的实效?

答:省委坚持一手抓整治为官不为,一手抓激励奋发有为,充分发挥干部工作指挥棒作用,着力规范行为、激发斗志、提振精气神。

一是着力整治“不作为”的干部。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全省部署开展领导班子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庸懒散浮拖专项整治,常态化推进干部“走基层”活动和软乡弱村整顿。2015年以来,对1750个班子不齐、书记不强、力量不足的软弱涣散贫困村党组织进行了集中调整,撤换不胜任不称职书记274名,补充配齐缺员村班子1250个。

二是着力调整“不适宜”的干部。以精准扶贫为导向,制定《四川省调整不适宜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干部实施细则(试行)》《四川省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四川省领导干部因健康原因无法正常履职调整实施细则》等文件,细化了工作激情减退、评价反映不好、推进工作不力、脱贫考核排名靠后等10种不适宜脱贫攻坚工作的情形,及时调整56名不适应脱贫攻坚任务的干部,其中贫困县党政正职26名,有效破解干部“能下”难题。

三是着力激励“敢担当”的干部。省委出台关心激励藏区干部“八条意见”,落实县以下机关实行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全面加强贫困地区乡镇周转房建设,建立干部定期体检制度,对贫困地区干部每年开展全覆盖谈心谈话。重视激励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结合换届从甘孜、阿坝、凉山等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提拔交流重用干部104名,其中4名“三州”干部交流提拔到内地市人大政协任职;选拔3514名乡镇“三类人员”、1124名贫困村第一书记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每两年将开展一次脱贫攻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贫困地区干部年度考核优秀比例增加5%,对到贫困地区任职、挂职和开展志愿服务的专业干部,在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形成良好导向。

正向激励和反向问责,推动形成良好导向

问:在换届中,一大批在扶贫一线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在脱贫任务更重的地区继续发挥作用,可否理解为,这是我省突出“三重”用人导向和“六个重视选用”等鲜明崇尚实干导向的重要举措?围绕脱贫攻坚,怎样将这些要求更精细化地落实到脱贫攻坚的具体工作中?

答:省委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干部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主阵地、检验干部作风能力的试金石,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问责,推动形成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的良好导向。

为此,我们以省委名义制定下发了《全省市(州)、贫困县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年度考核办法》,从全省抽调2500余名干部组成88个工作组,分赴各贫困县开展脱贫攻坚省级验收考核抽查工作,遴选省社科院、四川大学等7家单位对全省5个贫困县摘帽、2350个贫困村退出、105.02万人口脱贫效果进行第三方评估。
制定《关于全省市(州)、贫困县2016年脱贫攻坚考核综合评价工作方案》,综合运用脱贫攻坚省级验收考核、部门考核、第三方评估结果,对全省21个市(州)和“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及主要负责人脱贫攻坚实绩进行综合评价。

对于被评定为先进的市县,由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予以通报表扬,相关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分管扶贫工作党政副职当年年度考核为优秀档次,并以此作为班子调整和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对于综合评价排名后10%的市县严肃通报约谈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副职;对于被通报约谈后仍不及时整改的,对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作出组织处理,对分管扶贫工作党政副职进行组织调整。

给予肯干事的人机会

问:在保障扶贫干部待遇、给予他们关爱激励的同时,我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脱贫一线的干部们干事创业撑腰鼓劲。这主要是基于哪些考虑?有哪些积极意义?

答:我们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若干意见》,对脱贫攻坚中的失误错误与违纪违法两种情况进行区分,对先行先试出现的错误、上级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失误、推动脱贫攻坚的无意过失等行为,经过组织认定,可作免责处理,在干部评先评优、职称评定、选拔任用考核中不作负面评价。

同时,建立澄清保护机制,对问题线索反映失实或查无实据的信访问题,及时给予了结处理,视情况向被反映人所在单位党组织说明情况,消除负面影响。坚决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对恶意中伤、干扰脱贫攻坚或持续无理上访造成恶劣影响的,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直至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截至目前,这些举措均取得良好效果,主要体现在:一是各级干部的全局意识、责任意识树得更牢,自觉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使命和责任担当,以攻城拔寨的决心和毅力抓实脱贫攻坚工作。二是进一步规范了干部的决策行为,广泛引导群众参与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重要项目建设、重大资金管理等,提高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水平。三是坚定了各级干部啃硬骨头的决心,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给予肯干事的人机会、能干事的人舞台、干成事的人激励,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激发新活力。(责编:周文波)

延伸阅读:
四川17名县委书记晋升副厅提拔不离原岗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下半年以来,在四川打赢脱贫攻坚首战向纵深推进之际,在任的88位贫困县县委书记中,先后有19人进入省委组织部的任前公示名单,拟提名职务均为副厅级干部。截至2017年1月14日,这19人中,有17人已通过法定程序晋升为副厅级领导干部。

这些新任副厅级干部除新任职务外,身份全部都有一个后缀:某某县县委书记。也就是说,这些干部虽然已经位列副厅级,但工作岗位仍然是县委书记。

一般而言,干部岗位随职务的提拔而自然变动。为何这些县委书记“提拔却不离原岗”?

这是因为,脱贫攻坚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头等大事”。

目前,四川共有88个贫困县。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到2020年,这些贫困县要全部脱贫摘帽,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今,距离这一大限只剩3年时间。

刚刚过去的2016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四川在经济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合作、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可喜成绩。这当中,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任务尤其艰巨,其难点集中在88个贫困县。

2016年5月,四川省委出台《关于加强党建工作组织工作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的意见》,明确提出:“在脱贫攻坚期内,保持贫困地区县乡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正职、专职副书记、政府分管副职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的相对稳定,换届调整后原则上不调整岗位,不脱贫、不摘帽、不换人。对表现特别优秀、实绩特别突出的贫困地区县乡党政正职,可提拔担任上一级领导职务,但仍要继续兼任现职,并把主要精力放在脱贫工作上。”

对这些县委书记们提拔重用,充分体现了四川重视基层、重视一线,鼓励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用人导向。提拔后坚守原岗,也是出于脱贫攻坚中保持干部队伍稳定的考虑,体现了脱贫攻坚任务的特殊性、严肃性、持续性。(本刊综合)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