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开辟军民融合双通道
2017-01-06 15:52来源:四川党建网
本刊特约记者 王庆 本刊记者 张微微

【背景】一年前,四川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全面创新改革八大试验区之一,这是自自贸区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新引擎。从那时起,全面创新改革便成为了四川省“十三五”规划中的“一号工程”和头等大事。2016年7月4日,《四川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由此四川正式拉开了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大幕。而从国务院的批复方案来看,四川是4个省级行政区域中,唯一一个被要求围绕加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来推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地区,这便意味着,军民融合成为了四川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核心主题。 

批复提出,四川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将围绕加速军民深度融合展开。这和四川对自身的发展定位不谋而合。四川是国防军工企业大省,不仅总量大、门类多,各自的发展水平也很高。如今全面创新改革将向纵深推进,四川靠什么发动引擎?军民如何深度融合?军转民、民参军如何打通互动的窗口?目前还有哪些瓶颈尚待打破,哪些体制机制还待进一步完善?

带着问题,记者深入到国家科技城、西部重要的军工基地,同时也是肩负探索军民融合道路重任的绵阳市,对当地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了采访,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与解读。

一位民营企业家的困惑

近几年来,绵阳嘉泰工业设计与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胡城纲显得有些焦虑。子承父业的他在接管这家企业之前已在南方沿海城市打拼多年,生意上一直所向披靡,可自从加入到父亲这份产业后,以前用得顺手的那本生意经使不上劲了。

“我父亲是早些年从军工企业辞职出来创业的一名老工程师。我们这家工业设计企业从我父亲创业开始就跟军工有着不解之缘,十几年来也一直为科研院所、军工国企做配套生产。应该算是一家资深的带有军工背景的民营企业。”胡城纲颇有感触地说道。

可是,自从接管这家企业以来,胡城纲却遭遇了很多困惑。最让他恼火的一件事情就是,2016年为某个院所花去大半年时间精心打造的设计方案恐有莫名流产的危险。

“跟院所和国企搞合作其实是让我最头疼的一件事情。像这样的事情不是一次两次了,我们这样的民企经常遭遇这种情况。好多业务都是我们自己找上门去做,他们感兴趣与否全凭参看我们先拿出的方案,但当我们真正把方案制作好了,他们才开始走流程一级一级报批报审,时间长不说,中途还会因为有换领导或者领导生病等突发情况而致使合同搁浅。前期我们所花费的大量人力、物力成本全部打水漂。”胡城纲显得非常无奈,“要在军民融合这条道路上顺利走下去,现有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打破是不行的。打通军转民、民参军的双向通道迫在眉睫。”

胡城纲所遭遇的困惑或许在绵阳的“参军”民企中不是个案。

作为中国唯一的科技城,西部最重要的军工和科技城市,绵阳的家底可谓不薄:这座西部的“三线”城市有中国物理研究院等18所国家级的科研院所,两院院士26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1.7万人,号称每4名城市人口中,就有一名科技工作者;同时,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大量军工企业的迁入,让绵阳成为一座西部著名的“三线”城市、军工城市。因此,无论对于加入军民融合产业的哪一方来说,这应该都是一块非常诱人的大蛋糕。

然而,这份丰厚家底以往却一直未能发挥出最大效应,进行了多年的军民融合探索,也只是解决了一些初步问题,究其原因,是“‘军转民’动力不足,‘民参军’面临障碍。”正如市委副书记、市长刘超在四川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新闻发布会上所说,在“军转民”上,常年都是地方上“剃头挑子一头热”,“民参军”则是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难以突破。
   
从“独舞”到“共舞”的破题

在当前四川开启全面创新改革的大背景下,面临这样的困难与挑战,绵阳的应对措施又是什么?

抓住加快建设国家军民融合创新改革发展示范基地的契机,绵阳创新性地开出了“建立军地协作机制”药方。

由政府出面“做媒”,逐步通过建立完善院地、军地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用利益机制把在绵国防科研院所、军工企业、高等院校等原来各不相干的几方“捆绑”在一起顺利“联姻”,初步构建起军地互动交流、国防重点保障、军民资源共享、多方联合促进的“四种机制”,激发出军地两方的共同热情。

同时,彻底打通军工科技与民用产业之间的“通道”。积极探索新路,做好技术交易这桩“大买卖”,建好资源共享“大平台”,开辟技术转化这片“大市场”,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啃骨头”、下深水,着力唤醒“沉睡”的科技资源,推动科技成果向发展成就的“核裂变”。

2016年5月26日,中国(绵阳)科技城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依托这个全国唯一的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平台,做成了技术交易这桩“大买卖”。2016年上半年,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共签订技术合同186份,同比增长16%,技术合同成交总额2.67亿元,同比增长32.8%。

“在民参军方面,我们还创造性地设计了激励方案,对于需要‘军工四证’才能参与的军工产品领域,我们对能拿到前两证中其中一个证的企业奖励现金10万元,后面两证每证奖励20万元,四证拿齐奖励80万元。拿到军方的订单,我们也会有相应的奖励。总之,就是为企业提供在资金、政策、软环境方面的便利与服务。”绵阳市游仙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局局长邓德胜向记者介绍道。

一系列的创新举措为的是打破军地“两张皮”,变地方“独舞”为军地“共舞”,解决这一困扰军民融合发展的最大症结,同时,着力打通军转民、民参军的双向通道,让绵阳在军民融合方面的探索顺利破题。
   
一份认定书激起一池春水

2016年11月21日上午, 绵阳金华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斌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登录市经信委网站。终于如愿以偿地在当天挂出来的《绵阳市军民融合企业认定名单公示》附件中查到金华洋的名字,王斌很高兴:我们公司扎根绵阳科技城15年,4000万元产值中有80%是由军品贡献的,今天终于取得了正式“名分”!

和金华洋一起取得“名分”的军民融合企业一共有238户,他们成为绵阳市首批通过认定的军民融合企业。

也就在同一天,绵阳一家工业设计公司将电话打进了位于绵阳的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他们也想参与到军品供应,所以请我们提供办理相关资质的咨询服务。”交易中心运营方负责人丁爱华说,过去几年里,平均每年只有两三个“民参军”的咨询服务。而刚刚过去的一个月,就接到20多个申请,其中11家已正式签约,委托交易中心提供咨询服务。

什么样的企业才算军民融合企业?国家和四川省都没有制定出相关标准。

2016年9月,游仙区出台《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区财政每年预算资金1亿元,用于军民融合人才引育、院所改革、军工资质认证、重大项目引进、成果转化等项目扶持,专项支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如果政策扶持的主体不明确,这些政策就难以落地。”绵阳市国防科工办军民结合发展科科长谢强说,“只有军民融合企业认证后,相关的政策扶持才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为了更好、更快、更加准确地区分军民融合企业,在省国防科工办的大力支持下,绵阳先行先试,2016年4月,在全省率先出台《绵阳市军民融合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开展军民融合企业认定工作,制定出10项军民融合企业认定标准。

据了解,这10项标准主要是根据军民融合企业发展形成的方式和方法来进行认定。简单概括,就是除了军转民、民参军企业外,符合国家军民融合推广目录的企业,从事军民两用技术成果交易和转化的企业,都在军民融合企业的认定范围之中。这在全国也是首创。

“要创业,氛围和平台很重要。现在有身份认证,又有政策扶持,我们‘参军’的信心更足了。”四川物科光学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光海说。

记者在绵阳市经信委网站上看到,军民融合企业名单中既有长虹、九洲这种产值和知名度在全省名列前茅的老牌国有军工企业,也有利尔化学、科莱电梯这种“军转民”的后起之秀,还有龙兴科技等一大批目前产量不大,但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高、发展前景十分乐观的“民参军”企业。他们正构建起绵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
   
记者观察

打通军民转化的关键在哪里?

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是打通军民转化“关节”的重要手段。

事实上,推动军工开放已成为一种趋势。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以往需要“军工四证”才能参与的军工产品领域大幅减少。2015年9月发布的新版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共755项,与2005年版许可目录相比减少约2/3。

目前,绵阳正在积极完善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推动科研院所实验设施设备向民口开放,为军转民、民参军提供各项技术服务;结合“互联网+”,努力打造“西部一流仪器共享服务平台”。现今全市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已聚集仪器设备1200余台套,服务专家120余名,服务企业500余家。

在信息互通方面,由于军工领域的保密特点,企业之间还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诸如对办理相关资质所知不多,不清楚军工订单有什么具体需求等等,绵阳通过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为参与企业提供了相关的咨询服务,并帮助对接供需,目前也已取得一定成效。

记者了解到,军民深度融合的探索才刚刚开始。未来,绵阳还将启动实施军民两用技术再研发和转化计划,探索建立军民两用技术降密解密机制,建立军民两用技术成果库,全力培育军民融合产业集群。(责编:陈晖)
编辑:汪伦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