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干部论坛
走效率、公平、可持续之路——新常态下四川县域经济发展之论
2016-11-21 16:45来源:四川党建网
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李晓燕

当前,四川县域经济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时期,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形成对西部地区、对四川省至关重要的国家重大战略体系。四川能否抓住战略机遇、迎接挑战,将直接影响四川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实力,以及在西部地区的地位。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是国民经济的坚实基础,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四川县域经济应该转变思路,调整策略,确定重点,实现效率、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抓住战略机遇,重视发展开放型县域经济

随着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逐步实施,四川作为重要节点之一也将面临更多的对内对外开放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四川务必牢牢抓住中央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内陆开放型县域经济。

发展开放型县域经济,要和当地县域经济发展基础、开放程度、市场化水平等保持一致,“量体裁衣”,因地制宜。首先,以市场为导向,挖掘本地特色资源的市场潜力,重点发展创汇农业,创建一批名、优、特、稀产品的知名品牌,实施品牌战略,以出口为导向拓展对外贸易。第二,把招商引资作为总抓手,以引进资金、技术、管理、人才为重点,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贯彻项目责任制,积极采取驻点招商、产业招商、部门招商等多种方式,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第三,注重开放主体的培育,发展一批以出口为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贸龙头企业,努力搭建面向全球的会展博览、信息交流等平台,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拓展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特色型县域经济

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表明,没有地域特色的产品,是没有竞争力的;虽有地域特色但无市场需求的县域经济,也许可以自给自足,但却是难以发展壮大。只有根据市场需求彰显资源特色,才有可能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当前,四川省绝大多数县(市、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自身资源为依托,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在一二三产业领域都发展出了一批具有县域经济特色的产品。例如,会理石榴、新繁泡菜、广汉肉兔、天全食用菌、安岳柠檬、南江黄羊等特色农产品;夹江瓷砖、绵竹年画等特色工业产品;九寨沟、峨嵋山、长宁竹海、自贡灯会等特色旅游产品;古蔺郎酒、绵竹剑南春酒、射洪舍得酒、绵阳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光友粉丝等一二产业相结合的特色产品;龙泉驿桃花节、郫县薰衣草节等一三产业相结合的观光农业。

在各个县都积极发展特色经济的大背景下,区域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各个县(区)应该结合各自的区位、资源禀赋条件、现有产业基础,积极主动地拓展国内外市场需求,逐步做大做强具有差异性的特色经济。首先,突出县域差异性,在主导产业传统产品中筛选出具有地理标志性的产品,结合“互联网+”实施电商品牌战略。第二,大力培育中介组织,搭建特色产品和市场需求之间、科技新产品与厂商和市场之间的桥梁,保障供求和价格等市场信息、科技信息、特色产品信息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畅通。第三,充分利用平台,将基地建设与特色资源开发结合起来,例如“重要战略资源开发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等,实现特色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化、规范化、集聚化。

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县域经济组团发展

竞争与合作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两条“动脉”,而对于县域这一最小的国民经济单元而言,同属于省级区划,最好的发展思路,应该是协作大于竞争。尤其对于四川这样的内陆资源型大省,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县域经济组团发展,是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策。

首先,编制四川县域特色经济发展规划。四川省必须把全省的县域经济发展作为一个系统完整、分工明确、相互关联、互为依托、优势互补的“一盘棋”经济体系,着眼全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集群发展。省政府确定每个县(市)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和产业建设的重点内容,明确发展目标任务,从而形成各有侧重、各有分工、各有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其次,优势互补发展异地经济。打破县(区)行政限制,以区域资源整合、壮大特色产业集群为主线,以“领域相通、产业相联、技术相近”为准则,实行“飞地经济”、“异地经济”等灵活模式,实行利税分成等机制,吸纳周边地区相关产业和企业入园,打造关联度高、规模大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

优化地方治理的权利配置,满足基层政府的能力需求

随着四川省城乡统筹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惊人,在这一过程中,基层政府肩负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等越来越多的重大责任,但相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却一直没有扩大,权责不对等成为困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体制性因素。破除体制限制,扩大县和乡镇的权力,更好地服务当地百姓成为基层政府的迫切要求。四川省先后在2007年、2009年分两批次对全省59个县进行了扩权强县的改革试点,取得了试点县政府运行效率明显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明显加快、财政运行质量明显改善等显著成效,具备了扩权强县改革试点的丰富经验,为开展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奠定了基础。四川下一步可以采取“撤、扩、并”等方式,增强中心集镇的实力,并根据各种类型的集镇适当、适度下放行政管理权,以满足基层政府的能力需求。

正视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要求西部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注重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新形势下,四川县域应当正确认识自然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既要抓住机遇,尽快将区域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和区域经济优势,又要注重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实现县域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尤其在资源利用上,由资源依托性开发向市场导向性开发转变,由因地制宜向因市制宜转变。四川大部分县域虽然自然资源丰富,但很多优质特色产品的市场份额很小,资源型产品的市场潜力还需要深度开发。因此,各县(区)在资源转化与利用方面,首先要考虑市场竞争能力,结合当地特色资源和产品市场趋势打造“名优特产”品牌,并充分考虑环境承受能力,在环境许可的范围内开发优势资源。

编辑:夏若云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