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上夜校 学“真经”
2016-11-01 15:25来源: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曾 震   刘远标   郑攀攀

“邵老师,核桃病虫害有没有明显的表现?”“您刚刚推荐的这些农药残留限量是多少?”……前不久,在渠县千佛乡花石村“农民夜校”课堂上,听课村民踊跃向夜校教师邵琳铬提问。

今年以来,渠县直面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的挑战,坚持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以提升群众致富增收能力、增强群众脱贫攻坚信心、培养新型农民为主要内容,在全县13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创办“农民夜校”,不断探索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新路径,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

突出党建引领  规范夜校创办

“我现在不仅是夜校的第一责任人,还与乡党委签订了办学责任书,必须在任期内交出一份让组织和群众满意的答卷!”渠县白兔乡峰坪村夜校校长杨旭在谈到“农民夜校”时充满了信心。

渠县坚持把创办“农民夜校”放到基层组织建设、“五个一”驻村帮扶工作中去谋划,制定出台《创办“农民夜校”工作实施方案》,采取工程化管理、项目化实施的办法,把夜校创办的目标任务层层细化分解,与联系单位驻村帮扶工作考核挂钩,明确时间进度,落实责任到人,强化督促检查,全县上下形成了县委组织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乡村两级和驻村帮扶单位具体实施的“三级联动、多方参与、有序推进”工作格局。

同时,充分整合党校、就业、司法、农林等部门资源,依托现有村级活动阵地资源,按照有场所、有牌子、有设备、有人员、有制度的“五有”标准和政策宣传、德育教化、农技培训、法律普及、民主议事、信息发布、产业指导、文体娱乐“八大功能”,推进村级夜校规范建设、全面覆盖。校长一律由驻村第一书记兼任,每个夜校按1万元标准统一配置教学设备和课桌,通过申报验收的给予5千元至2万元的配套资金补助。

突出群众主体  创新教学方式

“叶启政,县人大代表,定远乡团寨村川鄂兄弟水产养殖合作社发起人,精通泥鳅养殖技术,获得37名群众的联名推荐……”由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和定远乡驻村班子成员组成的夜校教师审核小组正在对群众点选出的教师进行逐一审核。

为增强夜校吸引力和培训实效性,渠县着力改变“官样”刻板模式,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根据贫困村实际特点和贫困群众个体差异进行教学设计。

一方面,由群众“点将”式组建师资库。按照个人自荐、群众推选、乡镇党委把关、县委审核的程序,从全县硕博人才、第一书记、农技人员、教师医生、致富能人等群体中挑选出320余名优秀人才,组建夜校师资库,并组织实施岗前培训,确保夜校教师群众公认、业务过硬。

另一方面,采取群众“点单”式建立课程库。坚持供需结合原则,设置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农技知识、脱贫信息、日常知识、文体娱乐、民主议事等7类授课内容,每月初由群众商定本月教学安排,实行群众“点题”培训、夜校对点解答的运行模式。

“授课教师,谢燕,课程名称,柑橘种植与管理技术,参训群众71人,参评群众30人,教学态度4.7星、教学方式4星、教学内容4.3星……”在渠南乡大山村夜校课程结束后,校长、第一书记邓强正当场公布群众对夜校教师的星级评价结果。

讲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渠县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教师教学质量的首要标准,建立了群众评课机制和不合格教师“召回”制度。授课结束后,组织参学群众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进行星级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评先选优、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对连续3次测评不合格的教师,由原单位负责召回或调整,以倒逼授课教师认真备课、用心讲课。目前,该县已有17名夜校教师因群众不满意被调整。

突出内涵延伸   拓展整体功能

“我们不仅考虑脱贫攻坚现实需求,更着眼于培育新型农民的需要,成功跳出了夜校只能开展理论宣讲的思维定势,不断丰富拓展‘农民夜校’功能,切实推动贫困群众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实现‘双脱贫’。”渠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唐令彬介绍道。

渠县在创办“农民夜校”过程中,针对农村实际创新工作方式,将“互联网+远程教育+大喇叭”宣传模式引入“农民夜校”教学,精选精准脱贫政策、脱贫典型案例等内容,每天分时段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不同方式进行推送,帮助群众破除等靠要思想,增强脱贫信心、启迪致富思路。

宋家乡太极村八组贫困户文道光在听到村上广播的黑山羊生态养殖典型案例后,主动报名参加夜校学习养殖技术,并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养殖黑山羊100余只,预计年收入超过10万元。

同时,渠县还把夜校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回应群众关心热点难点问题的新平台。通过健全村规民约、改进农村基层治理、推动电子商务下乡等措施,引导群众把婚丧嫁娶从简、卫生整洁治村、厚养薄葬孝老等基本要求形成具体细则,帮助群众搭建起守望相助的“连心桥”。

据统计,截至目前渠县通过开办“农民夜校”,乡镇、村干部和任课教师示范带动“五个一”联系单位万余名党员干部和农技人员结对帮扶贫困群众4.3万名,落实群众增收项目1.4万个,解决群众急事难事1.7万件。

作者单位:渠县县委组织部
本栏责编:舒小铃

贫困户为啥上夜校

商 旸

最近,四川部分贫困村开办“农民夜校”,利用晚上、农闲的时间给老乡讲扶贫政策,教生产技术。

夜校这个词儿,很久没听到了。这种在业余时间授课的学校,可是历史课本里的“高频词”。建党早期,革命者们在夜校的课堂上传播革命道理,唤起工农千百万;新中国成立后,夜校又成为扫除文盲的“主战场”,在夜校里,很多群众学会了简单的认字、写字,告别了“睁眼瞎”。

在如今的时间节点上,再办夜校,意义何在呢?

知识和信息汲取能力,决定着人的创富能力。跟一般农户相比,贫困户运用各类信息资源的能力更弱。不要说眼界和技术,就连政府发布的扶贫政策和措施,都很难准确接收。帮扶到了,自身没有承接能力,只能吃现成的,按月领钱行,自我“造血”难。这样的话,即使脱了贫,也很脆弱。

治贫先治愚。扶贫中理应有信息扶贫、知识扶贫。“农民夜校”是一种形式。过去的夜校积累了一些好经验,比如用农民的语言讲课,现在的新夜校也要继承,千万别搞成了照本宣科、走走形式。只有办出实效,才能让贫困农民更好地利用好政策和资讯,尽快脱贫。

据《人民日报》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