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阳光“三资” 明白“交账”(总第286期)
2016-10-08 15:58来源: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张晓松   本刊记者   史 瑞

村里有多少“家底”?钱是怎么花的?扶贫资金到位没有?惠农补贴何时发……这些一直都是农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如今,丹棱县对农村集体“三资”实现了网络化管理,村民可以利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平台,随时查询到所在村的财务、村务、党务以及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和涉农政策等五项内容,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强了村级财务收支的透明度。管理信息平台成了照亮当地村务家底的一盏明灯,“三资”管理“阳光”了,老百姓的心底也敞亮了。

“三资”上网村民放心  
9月7日是张场镇的逢场天,和往常一样,村民们趁着赶场时机,到镇政府服务大厅办理相关事务。在“三资”管理信息平台前,岐山村村民王玉华用自己的身份证通过系统识别,进入到岐山村“三资”阳光公示平台,查到了村里最新公布的几笔账目。
“这笔账1000元,是用于电改工程支付树木赔偿款的。这笔账16元,用于村里买饮用水、蚊香。”王玉华对身边的几位村民说,“现在就是好,电脑上查一查,啥子政策、账目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过去,村里的账被关在村干部的抽屉里,如今就摆在公开场合,成为任何人都可以随便看的“明白账”。张场镇财务所副所长袁梦茜说,当地许多村民将这种“三资”管理方式形象地称为“现场直播”。
按照县纪委牵头,县农业局具体落实的原则,去年以来,丹棱全县7个乡镇和12个中心村都安装了该管理平台。丹棱县农业局农经站站长杨雪琦说,农业局落实了专人管理,做到了每笔收支入账,每张发票扫描入网,按月及时更新,确保当地村民时刻都能查看到村里的“三资”情况。
村集体“三资”通过上网、上墙,向村民阳光公开后,村民对村干部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党群干群关系得到了极大改善。正如王玉华所说:“现在,把账摆到亮处,村里大到工程建设项目,小到购买一支笔,我们都能及时查到明细,看到发票。花多少钱,该不该花,每天都有那么多眼睛看着,村干部不敢胡来,我们也放心。”

“联合审批” 立体监管
一直以来,农村村级财务收支管理是一个老大难问题,烟盒子上写账单、打白条等乱象丛生。丹棱县在探索“三资”规范化管理时,不仅建立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平台,还创新了“联合审批”监管机制,在县级成立“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在各乡镇成立“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办公室,在遵循行政村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不变的情况下,试行“村财乡管”的“三资”代理服务模式。
丹棱县杨场镇纪检干部魏勇说:“实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规范了村级收入和村级报账手续程序后,村干部挤占挪用集体资金的现象没有了,白条子报账杜绝了,公款吃喝的少了。”
“村级支出金额1万元以上的,必须报县‘三资’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各乡镇根据自身实际,确定3000元至5000元限额,把关审核。”杨雪琦介绍,乡镇“三资”办不仅对每一项村级收支的合理性进行审核,而且对每一张原始票据均进行电子扫描,进入网上电子账目,全县改变分散的数据管理模式,统一集中储存管理。
“三资”管理平台显示,张场镇省级贫困村万年村的账面上有一笔108610元的“巨额支出”。查询显示,这笔款项是“扶贫攻坚苗木补助款”,在收款人一栏分别显示:最多的是三组村民张国均800株6400元,最少的是四组村民张廷全0.3亩150元……共有10多位村民,而他们都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助款按照果树苗每株8元,茶树苗每亩500元的标准严格发放。记者数了一下,在扫描上传的这张“扶贫攻坚苗木补助款”审批单上,除了贫困户的签名,还包括了从村支书、村主任、村监委、驻村干部,到乡镇分管领导、镇长等足足10个人的签名。
杨雪琦强调说:“系统一经录入,不能轻易删除或修改,严格实行登记审核和修改制度,防止对相关数据随意修改,保证信息真实可靠。”同时,县“三资”领导小组办公室、纪委、监察、组织等部门可根据自己的权限,同步在网上进行审核监管,对不规范行为及时纠正,形成了多部门、多角度、多层次、同步异步交叉的立体监管体系。

“透明”带来好效益
“透明”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仅让村里花的每一分钱都在阳光下运行,还有效杜绝了对村集体资产、村集体资源暗箱操作的现象。张场镇锁江村村委会将闲置的办公室出租给了培训机构,今年8月1日,1500元租金入了村集体账户,包括出租合同、付钱方式、承租人信息等,全都明明白白。村民不再质疑村干部在村集体资产处置上优亲厚友。而玉柱村村民发现,今年村集体茶林通过公开招租,1450元的承包款也早在1月底就已经到了村集体账上。
阳光“三资”不仅管出了好风气,还管出了好效益。仁美镇严沟村旧办公楼的成功拍卖就是典型事例。该村决定处置已废弃不用的旧办公楼,用以筹措资金维修村道等。按照“三资”管理流程,村委会向镇“三资”办提出申请,镇“三资”办在5个工作日内,对需要评估的资产请县级主管和农业、财政部门及村民代表评估作价,评估结果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公示7天。
“评估作价在资产1万元、资源2万元以上的,由乡镇‘三资’办制定处置方案和标书,报县‘三资’管理领导小组复核审批,县‘三资’管理领导小组指派专人到招标现场指导。资产1万元、资源2万元以下的,由乡镇‘三资’办到招标现场指导、监督。”杨雪琦说,管理流程明确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处置权限。
公示期满后,严沟村按照相同条件村民优先的原则,采取竞价方式进行公开招标。共有23名村民前来竞标,原本估价4万元,结果本村村民以8.5万元的最高价中标。那一天,全程参与监督的村民满意了,村里为村民办事的“本钱”增加了,如今,严沟村凹凸不平的两公里村道已被修缮一新。
 
责编:李静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