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现代田园看武胜(总第286期)
2016-09-30 11:24来源: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本刊记者   陈 晖

自从武胜县白坪-飞龙新农村示范区成功创建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之后,农民收入大大增加,2015年示范区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68元,同比增长18.3%,高于全县平均水平32%,成为全省农民增收新产业新业态典型案例之一。

“以前全家人挤在只有几十平方米的破屋里,大雨大漏,小雨小漏。现在好了,我和女儿一家五口人住在300多平方米的三层楼房里,路也好走。”9月6日,在武胜县白坪-飞龙新农村示范区张家院子综合体,笑容满面的肖书碧正忙着粉刷墙壁,准备迎娶孙媳妇。

肖书碧的感受真实而具体,她的女儿张丽华养了2000头猪,是示范区产业发展示范户。

机制创新,示范区身家变千亿

白坪-飞龙新农村示范区位于武胜县东北部,辖白坪乡、飞龙镇、三溪镇3个乡镇29个行政村,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6.3万人。无论是区域范围、人口总量还是产业发展都超出了常人以往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示范区是统筹整合的结果。”武胜县农业局副局长戈凯介绍说。

建设之初,武胜县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和城乡统筹的要求,投入2000多万元先后请北京山合水意、四川省规划设计院等多家著名设计院高起点编制了《白坪—飞龙新农村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镇村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专项规划30余项,形成了“三园一基地”(标准甜橙园、标准蔬菜园、标准花木园和优质粮油基地)的产业布局和“一城一镇多新村”(白坪-飞龙旅游新城、三溪商贸新镇、7个新农村综合体和41个新村聚居点)的镇村体系,彻底改变了以往新农村建设住房是住房、产业是产业的零散格局。

截至2015年底,示范区4年来总投资达到29.4亿元,对于武胜县这个2015年财政收入只有6.9亿元的县份来说,这笔天文数字般的钱从何而来?

“关键在于机制创新!”记者了解到:示范区实行公司营运,变“行政推动”为“市场运作”。通过组建农投公司,示范区发挥集成政策、集聚资源、集中资金的优势,按照市场法则,坚持平台融“资”、挂钩筹“资”、经营增“资”、招商引“资”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戈凯举例说,投入中占比例最大的是招商引资,通过认真编制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农副产品加工等招商项目,总共吸引城市工商资本和社会民间资本25.6亿元到示范区投资兴业,使这片农业区域成为了“价值洼地”。

“原来价值70亿元的3个乡镇,通过示范区建设拉动大大增值,目前的价值量达到上千亿元,这还不包括三个国家级称号在内的示范区无形资产。”戈凯分析说,示范区不仅在建资金充足,以后深度发展的资金都有存量。

就地创业就业,农民收入大增

在“萍湖梦”乡村客栈的墙壁上,值班制度、消防制度、安全制度、会客制度、卫生制度等管理制度一应俱全,当天的住宿价是:单人间88元,三人房108元,钟点房和加床都是48元。“客人如果有要求,我还能提供早餐和午餐,双休日我还在院坝里卖点烧烤。营业额最好的去年国庆节,有2万-3万元的收入。”70岁的客栈老板蒋素华喜滋滋的。

 2011年,蒋素华在示范区开办了第一家乡村客栈,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示范区已开办了乡村酒店两家,特色农家乐22家、乡村客栈36家,“商贸服务中心”等农家超市6家。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知道了武胜有个示范区,大家纷纷来此度假。目前示范区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上亿元,并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的“乘数效应”也得以彰显,目前,区内有1万余名农民通过从事公益性岗位、企业务工、自办客栈和农家乐等方式,实现就地就业。

“我在广州打了十多年工,现在回来帮儿子田龙管理葡萄园了。”在“田乐园”葡萄园,52岁的田祖明一边忙着给前来采摘的市民称葡萄,一边忙着招呼记者,“2012年,儿子流转了29亩地种植葡萄,一亩葡萄一年收入1万多元,算下来每年能有40多万元的收入。”

“我们村有位80多岁的老婆婆,身体很健康,她有的时候还要到家庭农场找点事做,一个月能挣个几百元。像保洁工一个月平均都有2000元工资。”卢山村第一书记田敏介绍说。

区域发展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和岗位,有效增加了农民的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当地农民的收入来源一共有6项。”建设之初,曾经挂职示范区做了两年副主任的戈凯分析说:除了土地租金收入、政策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以外,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增大了农民增收空间。“更重要的是分红收入。目前农投公司集中流转农民土地,在保障农民每亩每年土地保底收益的基础上,再规模流转给业主,按不低于10%的比例确保农民土地入股的分红收益。比如飞龙镇卢山村和白坪乡高洞村村集体年均收益达10余万元。随着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有效增加了农民的集体分配收益。”戈凯说。

2015年,示范区农民实现人均纯收入15168元,高于全县32%。

创新业态,增强发展活力

在示范区,像张丽华这样的养猪大户开办的规模养殖场就有25个。依托武胜县良好的农业基础,示范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规模发展标准甜橙园3万亩、标准蔬菜园1.5万亩、标准花木园5000亩和“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产业基地两万亩。

示范区经常开展推石磨、偷菜、捉泥鳅等活动,展现了朴素的农耕文化传统,做旺了节庆品牌热度,把农业变成了快乐高效的产业。“一般在节假日,我们几家人都要带孩子来采摘自己租种的蔬菜,感受新农村的生活方式,享受个性化、人性化、亲情化的休闲体验。”家住武胜的刘先生在开心农场边摘菜边说,“今天重庆来了几个朋友,我把他们带来了,既是劳动更是运动,让他们也感受感受农村的生活。”

随着示范区的声名鹊起,其美誉度也日益提高,区内的卢山、高洞、白坪等村先后荣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称号。示范区的品牌效应也激活了企业的参与热情。几年来,示范区先后引进四川安柠宝、四川昊农等产业业主136个,培育菜根循环农业专业合作社、宏远农业专业合作社等专合组织69个,建成农产品初加工中心两个。现在,招商合作项目正向创意农业、文化创意产业、康养等领域延伸。

“虽然目前我们开发了土蜂蜜、武胜甜橙、礼品西瓜、功能蔬菜等系列特色农产品,但严格意义上说,都是初级产品,利润不太高。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在产品深加工上下功夫,延伸产品链,努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戈凯表示,农产品深加工实现了,特色农产品创出品牌了,农民收入还会成倍增长。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