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卷首语(总第285期)
2016-09-01 16:11来源: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奏响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大合唱

8月,我省针对脱贫攻坚下了重拳,重点聚焦大小凉山彝区和高原藏区。
8月2日至4日,省委书记王东明率督导组赴凉山州蹲点督导脱贫攻坚工作,实地检查中央和省委脱贫攻坚各项部署要求落实情况。8月5日上午,王东明在凉山州喜德县主持召开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对大小凉山彝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特别是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确保全面完成今年脱贫攻坚任务进行再强调再部署。8月21日上午,全省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对新形势下省内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工作进行安排部署。8月23日至25日上午,省委书记王东明率督导组赴甘孜州康定市蹲点督导,实地检查中央和省委脱贫攻坚各项部署落实情况。
一系列重大事件指向一个主题: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目的就是要确保藏区彝区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四川省是多民族省份,而由于多方面原因,一些民族地区群众困难多、困难群众多,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难度较大,而我省专门出台若干优惠政策,支持藏区和彝区的发展,尤其是提出在原有“7+20”对口援藏总体不变的基础上,确定一批经济基础较好、财政实力较强的市、县(市、区),开展省内对口支援藏区贫困县、扶贫协作彝区贫困县工作,更是为藏区和彝区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对口帮扶,是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力之举。我省是全国脱贫任务最为繁重的省份之一,让经济发展程度比较好的地区,对口帮扶发展乏力的地区,是我省从实际出发,举全省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创新之举,为加快藏区和彝区脱贫致富提供了先决条件。
对口帮扶,政策有了,具体要怎么干?从满足民族地区群众的需要出发,精准帮扶,创新实干。
首先从思想上入手,让民族地区群众坚定脱贫的信心。内因是关键,无论什么样的帮扶政策,都需要民族地区的积极参与,都需要民族地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能摘掉贫困的帽子。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民族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这就更加要求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抓住“精准”二字,精准到户、精准到人。首要任务是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在住房问题上,多考虑他们的需求。无论是内部设置还是外部装饰,都充分想他们之所想;无论是选址还是朝向,都充分征求他们的意见;无论是大房子还是小户型,都充分让他们住得舒适。
住房有了保障,还需要可以长久发展的内生动力,因此要帮助他们解决增收和就业问题。从哪些地方着力?我省民族地区是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所以要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的关系。因地制宜从民族地区的资源、生态、市场需求出发,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为群众增收和致富提供可行的、可复制的有效方法。
同时,补齐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可以改变一个孩子和一个家庭的命运。对民族地区而言,首先要坚信“读书创造出路”;对帮扶地区而言,帮助民族地区继续贯彻省委“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藏区彝区‘9+3’免费职业教育、彝区‘一村一幼’”的优惠政策,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此外,在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方面,从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完善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效解决贫困群众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打赢脱贫攻坚战,民族地区不掉队。开展省内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是我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部署,省内各市州共同努力,正在续写民族大团结的铿锵篇章,奏响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大合唱。

 责编:冯雅可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