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利剑行动 一触即发 ——省公安厅打击整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专项行动(总第285期 ...
2016-09-01 15:56来源:四川党建杂志城市版
文  雷怡安

2016年8月,海南省儋州法院审理首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案件,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三名被告人彭某、李某标、陈某辉均获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到2年10个月不等。

虽然在之前我国各地都出现了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恶性事件,公安机关也做了整治相关部署,但此次儋州法院第一次对该类案件进行宣判,显示了我国打击网络犯罪,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坚定信心。
      
犯罪典型案例

今年8月,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16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我国54%的网民认为个人信息泄露情况严重,84%的网民曾亲身感受到因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不良影响。

四川是人口大省,近几年逐渐发展成为了互联网用户大省。据四川省互联网协会发布的《四川省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四川全省网民规模达3260万人。网民人均月度访问天数平均为14.0天,人均月度访问次数平均为283.8次。如此高的网络黏度,在方便快捷的同时,也给犯罪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

8月4日,四川省公安厅举行新闻通气会,通报了全省公安机关打击整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专项行动情况。这几起案件是四川打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典型案件,极具代表性。

典型案例一:

成都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张某使用广泛发送“钓鱼”邮件的方式窃取他人QQ、邮箱等账号和密保资料。经缜密侦查,民警成功抓获正在发送“钓鱼”邮件的张某、张某林、张某平三人。经审讯,三人交代了以发送“钓鱼”邮件的方式窃取他人QQ、邮箱等账号和密保资料后,将盗得的资料在网上进行销赃或将盗得的账号、密码交给他人进行筛选,将账号中存在的虚拟财产进行转卖获利30余万元的犯罪事实。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典型案例二:

2016年2月,广元市利州区一居民报案称其被人诈骗66.7万元。广元市公安机关立即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发现该案系专业诈骗团伙所为,涉案犯罪嫌疑人众多,该犯罪团伙通过互联网非法购买喜爱收藏人员的个人信息后,紧紧抓住被害人爱好收藏并急于将手中藏品拍卖变现的弱点,多次对被害人进行游说和洗脑,在获取被害人信任后以“藏品抵押”为诱饵实施诈骗。2016年3月,专案组相继抓获该团伙犯罪嫌疑人20名,扣押、冻结涉案物资共计800余万元。经审讯,该团伙在1年半时间内,已骗取全国各地400余名受害人,涉案金额近5000余万元。  

黑色链条

近年来,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持续高发,滋生电信诈骗、网络诈骗、敲诈勒索等犯罪,群众反映强烈。

据悉,当前网络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已经从身份信息、电话号码、家庭地址,扩展到网络账号和密码、银行账号和密码、购物记录、出行记录等,且形成了“源头—中间商—非法使用人员”的黑色产业。而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机构以及个体企业相关人员参与的泄露活动更加隐蔽,很多作案人员通过技术手段实施攻击、撞库或利用钓鱼网站、木马、免费WIFI、恶意APP进行窃取。
今年3月,南充市公安局接到多起报案,报案人称银行账户内的钱被盗。通过侦查,专案组先后在海南、河北、山东、四川等地抓获了5名犯罪嫌疑人,并锁定了为嫌疑人提供作案基础信息数据的源头——“黑客”江某。
今年6月,南充公安局的便衣民警在成都双流区的一个小区内将江某抓获。打开他的电脑后民警发现,密密麻麻的文件夹里,分门别类装着各种各样的公民个人信息:QQ账号和密码、支付宝信息、身份证信息。除此之外、还有邮箱信息。学生信息、单位信息、网络身份账号密码等内容,每个文件都达数十兆。
在江某的QQ群和微信群里,买家来自全国各地。他将窃取的信息以5000条为一个单位,打包价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价格最高的身份信息可以卖到每单位400元。买家在获取到这些信息后再进行层层转卖,最终流入各类不法分子手中。
在南充公安侦破的另一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张某在网上出售公民户籍、旅店业、银行、铁路、机票、手机、车辆、物流等信息,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600条。办案民警发现,张某有161个“上线”,99个“下线”。在该链条中,他们通过网络即时聊天工具进行联系,并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交易,整个黑色网络链条涉案人员高达3000余人。
民警表示,通过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滋生的通讯诈骗、网络诈骗、敲诈勒索等犯罪目前正持续高位运行。   
   
利剑行动

鉴于各地个人信息网络泄露的猖獗,公安部要求各地公安机关以打击侵犯公民的个人基本信息和身份认证信息为重点,严厉打击非法获取、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不法分子,严厉打击使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诈骗、盗窃、敲诈勒索等犯罪的人员,整治一批问题突出的网络服务商,查处犯罪链条上的违法犯罪人员,最大限度遏制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网络盗窃、敲诈勒索等犯罪活动,切实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肃清网络犯罪源头。从今年4月起,公安部部署开展打击整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

利剑行动,一触即发。

专项行动开展三个月来,各地公安机关抽调精干警力,成立工作专班,取得明显成效。四川省更是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按照公安部和四川省公安厅的统一部署,从今年4月起全省各级公安机关主动推进、主动发现、主动侦查,侦破了一批重大打击整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

截至2016年7月底,全省公安机关已成功侦破了各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75起,刑拘96人,查获公民个人信息6000余万条。其中广元“7·29”系列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绵阳赖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和南充马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被公安部列为挂牌督办案件。

四川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安机关在继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遏制犯罪活动的同时,公民还需进一步提高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

他强调,公民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提供给无关人员,网络购物要谨防钓鱼网站,慎用公共场所免费WIFI,不点击不明网址链接。

“在丢弃快递包装之前务必将包装上的条形码及收件人姓名、住址、手机号以及身份证等重要信息用水拭去或用刀刮掉、在需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时一定要在有人像的正面上注明该复印件仅限何种情况下使用,不要用一个密码作为自己所有账号的‘通行证’。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不法分子企图通过网络数据库对公民进行敲诈的可能。”该负责人表示。
下一步,四川公安将继续对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类犯罪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力争再破获一批重大案件,打掉一批犯罪团伙,斩断一批利益链条,处理一批网络平台,整改一批重点行业,提升一批信息系统,坚决遏制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类犯罪活动的猖獗势头,切实保障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责编:刘艳梅)

编辑:黄薇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