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
雁南社区:分类关爱党员 精准服务群众(总第285期)
2016-09-01 14:56来源: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雁江组

资阳市雁江区雁南社区地处老城区,辖区面积0.5平方公里,居民上万人。社区先后获得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用居民们的话说,社区的发展离不开社区党支部。近年来,雁南社区党支部大力实施党员分类管理、“五民社区”建设等创新举措,构建了独特的社区党建之路,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社区”。

“党员分类”破解服务难题
近日,雁南社区党支部书记赵乙霖来到八旬老党员吴清富家中,专门为其上了一堂特殊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课。以前吴清富每月都会准时参加社区党支部的组织生活,这几年虽卧病在床,但老人依旧惦记着组织生活。社区党支部得知后,坚持每月将学习资料带到老人家中,一字一句念给他听。
雁南社区有党员62人,除有17名像吴清富这样的老党员外,还有不少失业党员、流动党员。如何把他们凝聚起来,考验着社区党支部的管理水平。
为此,社区党支部探索实行“党员分类”服务:对失业党员实行“温暖服务”,主动与辖区内的下岗党员联系,及时转接党组织关系,积极提供就业培训机会,先后帮助10余名下岗党员成功实现再就业。对离退休老党员推行“关怀服务”,对辖区内70岁以上老党员,坚持送学上门,做到重大节日必访、特殊困难必访、身心不适必访,尽最大可能为他们排忧解难。对流动党员推出“动态服务”,建立《流动党员联系卡》,坚持每季度以及春节、七一等重大节日进行沟通交流;成立QQ群、开设“网络课堂”,确保在主题教育活动中一个都“不掉队”“不漏学”;同时成立流动党员服务工作站,把社区公共资源向外地流入党员开放,明确支部的党员干部与流动党员联系结对,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分类服务让社区的党员感受到了组织温暖,有效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赵乙霖说:“现在,他们都主动关心社区事务,积极参与支部活动,已成为建设社区的骨干力量。”
               
“爱心银行”开启“党建+公益”
雁南社区党支部以“双报到”活动为契机,陆续建立起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巾帼志愿者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五老志愿者服务队、专业特长志愿者服务队5支志愿者队伍,共计500余人。为激发志愿者工作活力,社区党支部率先推行“爱心银行”志愿者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了志愿服务活动“付出、积累、回报”机制,当志愿者开展志愿活动时,其“爱心储蓄卡”会累加“爱心积分”,年底再进行全面考核,优秀志愿者将得到免费体检或红色景区旅游等奖励。
随着“爱心银行”规范运行,辖区内营造起了“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良好氛围。2014年至今,雁南社区组织志愿者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和谐社区·幸福情”等50余个幸福微公益活动,惠及群众6000余人。社区六旬老人康春华遭遇车祸致残,女儿又常年患病,一家老小4口人仅靠低保维持生计,生活陷入困境。社区党支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对她家开展“一对一”帮扶,同时组织专业特长志愿者上门作心理疏导,让康春华一家重拾生活信心。
社区党支部还在管理中注入“互联网+”思维,在社区打造了一套“智慧社区”管理系统,向留守儿童免费发放“留守家园卡”,只要孩子们回到家,就会通过电子终端系统自动向父母发送信息,保障了留守孩子的安全,也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五民社区”建设服务型党组织
在雁南社区,居民办理医保、社保、最低生活补助等手续都可以享受一条龙服务,社区居民再也不用跑断腿去各个行政部门窗口排队等候,这归结于社区党支部精心打造的“五民社区”建设。
据统计,雁南社区常住人口超过9000人,流动人口1300余人,有“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380余人,服务任务重。为更好地为群众服好务,2014年,社区党支部提出打造知民、便民、惠民、安民、乐民的“五民社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近年来,雁南成立社区“大党委”,开展区域化党建服务,并依托社区阵地建成便民服务站、老年人服务站、文体活动站、党员活动室等50余个功能室,将分散的资源形成一股服务合力。组织社区技能妇女、儿童,为老年人织围巾、织帽子、绘画等。组建社区健身队、腰鼓队、柔力球队、书画协会等300余人的社区文艺表演队伍。定期开展读书活动,鼓励社区居民把家里多余的书寄放在社区图书室或者捐给社区,如今社区图书室藏书上万册,成为了居民的精神“加油站”。推出建立1个综合服务平台、编印1本便民手册、安装1部便民热线电话、开发1套网格化管理软件、推出1批无偿服务项目等“七个一”服务模式,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特别通过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发放轮椅拐杖、申报康复手术等形式,为138名残疾人提供了“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
“五民社区”建设,不仅提升了雁南社区党支部的服务水平,还提高了党员的积极性,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让每一位居民有了脚踏实地的存在感、幸福感。
编辑:陈艾婧
扫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